中建科工无锡大板房项目首栋封顶,四个月见证“逆龄生长”

中国工程报 1周前 (04-16) 阅读数 8 #科技

▲首栋楼封顶

近日,由中建科工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的无锡大板房项目,迎来首栋楼主体结构封顶,老旧住宅即将焕新“美丽家园”。

▲项目承建的三个老旧小区(图片来源:无锡eTV)

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由靖海新村、盛岸一村、中桥二村三个老旧小区组成,建设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总户数1401户。

三个老旧小区皆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均为大板结构住房。大板房是一种由预制钢筋混凝土大板拼合组装而成的装配整体式住房,施工周期短,可满足当时的快速城镇化需求。这些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标本,曾是工业时代的骄傲,纤薄的墙体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烟火。

▲首栋楼拆除前原状

然而,当年引领潮流的建筑,在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雨冲刷后,普遍出现楼板漏水、墙体开裂、外墙脱落等安全隐患,电梯缺失、停车配套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属地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全面检测评估,排查结果显示,原住宅结构安全性较低,传统的扩建方案或内部改造方案难以实施。

因此,项目采用原拆原建的方式,不新增用地,遵循“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的“三原”重建原则。同时,为每栋楼预留电梯基坑,优化房型、朝向和居住功能,为每一户配置独立的厨卫设施,切实提升居住品质。项目是无锡首次进行大板房试点改造,也是无锡首个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的住宅项目。

▲“钢框架+预应力叠合板”结构体系

项目团队进场后,仅用8小时就安全、高效完成楼体拆除,获业主高度评价。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对标“好房子”的标准,依托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GS-Building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采用“钢框架+预应力叠合板”结构体系进行建造,楼板部件工厂预制率达90%。本次封顶住宅,从拆迁到封顶仅耗时4个月,较传统混凝土结构工序减少50%、工期缩短30%以上。

▲入户检测墙体裂缝

为确保改造贴合民心民意,项目团队组建居民联络组,充分听取居民改造诉求。同时,居民可以通过扫描现场二维码或参与“居民接待日”反馈改造诉求。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噪音、采光遮挡等32项焦点问题进行专项答疑,累计妥善处理阳台改造方案调整、施工时段优化等争议事项17项,获得业主表扬信一封,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让老房焕新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发挥管理、创新优势,加速推进后续各个节点,力争早日圆居民“旧址新居”梦,确保项目优质交付,建成无锡市旧改示范项目,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探索新路径。(中建科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国工程报

中国工程报

中国工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