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出轨,也能和好啊?

继果 3个月前 (02-21) 阅读数 175 #推荐

已经是Next level的台剧,这一次发挥失常,又双深陷“诈骗”危机?

情人节上线的台剧《童话故事下集》,是许多人2025年年初最期待的华语剧集。

演员阵容豪华,女主柯佳嬿,搭配刘以豪、曾敬骅、傅孟柏,三位台娱帅哥,三组CP,怎么搭都很配。

年轻夫妻婚后生活故事,既有飞上天的浪漫,又能接地气的现实,刚好落在台娱创作者的舒适区。

主创履历也让观众心安,拿过金马奖最佳短片的导演李念修自编自导,产出过《不够善良的我们》、《谁先爱上他的》的台湾金牌编剧徐誉庭,负责监制。

从所有维度来看,都不应该暴雷的剧集,《童话故事下集》在豆瓣开出7.1分(在台剧中偏低),被网友评价“外壳时髦,内里陈旧”,“糟糕的剧情,简直把我们观众当作Play的一环”。

一派观众声讨剧集诈骗,也有一派观众为主人公的选择辩解,表示“这样的结局才更贴近现实生活”,熟悉的争论又一次出现在台剧的评论区。

今天我们就借由《童话故事下集》这部新剧,聊一聊现实又细腻的它为什么激怒了一大批观众?

为什么台剧总被骂“又新又旧”,为什么婚姻故事的大团圆结局总被盖上“烂尾”的戳?

没讲完的童话,还是童话吗?

顾名思义,《童话故事下集》讲述的是王子公主婚后的故事。

浪漫含量骤降,填补上的是生活的一地鸡毛。

36岁的宜玲(柯佳嬿 饰)与老公曾学友(刘以豪饰)结婚三年,过着一种外人羡慕只有当事人知道自己有多苦的日子——

凌晨五点婆婆进入卧室收垃圾,边收垃圾边聊天。

身为媳妇的宜玲坐卧难安,最后只得假寐等婆婆出门。婆婆勤劳,连儿媳妇的内衣都要亲手洗外加水煮,宜玲洗过的碗筷,她都要再洗一遍。婆婆吃得健康,宜玲的午饭永远都是少油少盐少滋味的便当。

宜玲夜不归宿,婆婆第二天就打着尊重年轻人的幌子宣传给街坊四邻,自己收获开明的美誉,宜玲是玩咖的“凶名”流传在社区之间。

以上种种,都是一旦与外人抱怨,就要被骂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真实婚姻问题。

众所周知,一切婆媳矛盾的根源,都是有一个不作为的“老公”。

婚前浪漫贴心,聊得来的帅气男友曾学友婚后才暴露妈宝男的本质,还时不时表现出将人气到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的蠢笨一面。

言必称“妈说”,30多岁依旧接受亲妈喂食,交代他做一点家务,他一拖再拖,最后交差是垃圾从餐桌转移到厨房,将披萨裸体放入冰箱,可乐撒了一地,主打一个敷衍。

好不容易使用“美人计”说服老公买房单过,却得知妈宝男老公的钱早已被婆婆借给表姐。

与公婆同住三年,她每七天就有一次想离婚的念头。而看完前四集的观众,比宜玲更期待她做出离婚的选择。

因为台剧细腻真实的特点,太过还原也太过普遍的婚后戏,就像带领着观众从头到尾体验了一场宜玲的婚后生活,没有语调高八度的争吵,只是泛不起任何波澜又刚好让人难受的窒息感。

永远隔着一层怎么努力也融不进老公的家庭生活,掩藏在鸡毛蒜皮家务事底下的“生不生孩子”的核心矛盾。

剧集的情绪每往上翻一番,观众喊“离!离!离!”的声音就更大一点,宜玲被推着脱离原始轨道的步伐,就更快一些……

从猜老公到猜情人

以下内容有剧透风险,介意者请收藏,观剧后阅读。

“脱轨”的宜玲,意外在交友软件上遇见灵魂伴侣Rain,这一部分剧情,也是《童话故事下集》中最像童话的部分。

刚想打瞌睡就有人递上枕头,宜玲刚对婚姻生活不满,现实中就有两位对自己有好感的大帅哥,跃跃欲试。

一位是曾敬骅饰演的药店老板,贴心暖男。

往收银台前一站就是远近闻名的师奶杀手,七大姑八大姨不用做背调,只看颜就想把女儿嫁给他。

老天(导演)有眼,设置停电危机让两人在黑暗中独处,吊桥效应叠加男帅女美,看得观众放下伦理枷锁,如宜玲一般心痒痒。

另一位则是傅孟柏饰演的合作伙伴,是属于林宜玲的大仁哥。

两人是大学校友,从社团起共患难,曾头顶着拍摄道具飙小电车,也在被水淹的危机时刻真情告白……猜到宜玲婚姻不顺,两人在酒店加班时,“大仁哥”状似玩笑的告白里多少掺杂着几分真心。

有这两位极品“出轨对象”,《童话故事下集》致敬韩剧“请回答”系列,极具先锋性地把“猜老公”游戏改为“猜情夫”。宜玲生活不顺,与手机上的“灵魂伴侣”吐槽,剧情一会儿将其指向药店老板,一会儿将其指向“大仁哥”。

直到倒数第二集,都未揭晓答案。

一段让人憋屈的婚姻,“开小差”的人当然不会只有一个。

渴望有个小孩的曾学友和单亲妈妈同事越走越近,陪玩帮带娃,在路人眼中俨然幸福的一家三口。单亲妈妈同事也不负众望,在出租车上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怎么看剧情都该向着“细节打败爱情”分手结局走去,被宜玲婚姻生活虐待乳腺的观众,也期待她能像婚前一样,无所顾忌地对旧俗开炮,对社会时钟说不,做出一个不那么传统却顺应本心的选择。

只不过等来的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

手机里一直聊天的灵魂伴侣,是渴望挽救婚姻的曾学友。

宜玲两个不错的出轨对象,师奶杀手是人人皆可的海王。

“大仁哥”早早被曾学友的人格魅力感化。

曾学友则是冲去单亲妈妈同事家自我辩白,只爱自家老婆一人。

宜玲和妈宝男老公学友的婚姻,又被拽回到原来的轨道,依旧住在家里,依旧要应付三姑六婆和八卦的邻居。

唯一改变的是“要不要孩子”的核心问题,被从天而降的“无精症”解决,让两人能携手丁克,再没后顾之忧。

包饺子 vs 重建爱欲社会

回归家庭,皆大欢喜的结尾也被网友戏称为“包饺子”。

这不是台剧第一次“包饺子”,也不是第一次因为让女主选择回归家庭,而被部分观众声讨烂尾。

经常看台剧的观众更清楚,早到9年前的《荼蘼》,就已经出现台剧是否“表面先锋、内核陈旧”的争论。《荼蘼》给了选择事业的A方案,也有选择家庭的B方案,最终B守住了家庭,而A的结尾竟也是放下事业,找到真爱。

公认是神剧的《俗女养成记》第二季,陈嘉玲求蔡永森复合,留下孩子被许多观众视作对第一季陈嘉玲反叛选择的背叛。

再到去年关注度极高的《不够善良的我们》,单身的事业女性Rebecca癌症死去,简庆芬确认自己被爱后回归家庭的结局让它的评分从9.0分坠落至8.3分。

每一次都是劝分党的全面挫败,每一次都违背部分观众的期待,那些期待得到婚恋不是唯一解法,期待遵循传统回归家庭以外答案的观众,总是失望而归。

但也是每一次,都有一批人认可与维护选择“爱”的结局。

陈嘉玲费劲跟了半生的“优秀又好命的女人蓝图”,长成了一个既成材又不成材的普通女人,于她而言,离开天龙国是成长,选择成为母亲也是一种勇敢,是勇敢接受全新的生命体验。

对Rebecca的塑造确实陈旧,但简庆芬的选择却是符合人物逻辑,并且将剧集的根往现实主义又深扎一层。

回看这些年,观众对于现实主义台剧的评价,不难发现这些两极分化的影评,都是观众给予自己现人生阶段的答案,或者说是对未来人生的期待。

与其说大家是在讨论陈嘉玲、简庆芬、宜玲应该怎么选,不如说大家是在通过赞成与反驳她们的选择,进行自我说服。

相信爱或者相信自己,都可以是人生的答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继果

继果

时间如流水流过记忆的长河,毫不挽留的带走人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