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寸步不让,特朗普开始找台阶了:中美可以双赢,希望达成协议

见证历史的人 1周前 (04-15) 阅读数 0 #历史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特朗普还是顶不住了,但他又不能轻易认怂,只好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但显然为时已晚。

据中时新闻网4月11日报道,特朗普在被问及“中美关税战”一事时表示:“我并不想发动关税战,中国是我多年的朋友,我希望中美之间能找到一个双赢的办法,我非常期待。”然而,说完这句话或许会让人 认为自己是服软了面子上挂不住,于是又补充道:“但是中国这些年真的占了我们太多便宜了”。

在特朗普看来,美国从中国买的东西比卖给中国的多得多,所以造成了贸易逆差,“偷”了美国的工作机会,占了美国的大便宜。但事实这一切难道不是美国自己选择的吗?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当时还是制造业大国,底特律的汽车厂、匹兹堡的钢铁厂都是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但从8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经济转型,里根政府推行新自由主义,放松管制、减税,鼓励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那减少成本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直接把工厂搬到劳动力便宜的地方去,比如墨西哥、东南亚,还有当时的中国。

中国那时候刚改革开放,劳动力便宜又勤奋,基础设施虽然落后,但政府给优惠政策,建厂成本低,于是美国企业蜂拥而至,苹果、耐克、沃尔玛等多家大牌企业把生产线搬到了中国,中国的“世界工厂”称号,也就是这么来的。

这波操作对美国企业来说是赚翻了,成本降了,利润高了,而且消费者也得了实惠,超市里满是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东西。美国经济也从这时候开始逐渐从制造业转向了金融、科技、服务业,华尔街的银行家、硅谷的程序员,成了新的经济支柱,美国人觉得自己可以专心搞“高端”产业。

所以说,美国当年把制造业外包了,国内的工厂关了,工人失业了,生产能力萎缩了,那不就得靠进口吗?这不就是贸易逆差的源头吗?中国没逼着美国把工厂搬过来,是美国自己选的路,现在却回头怪中国,说得过去吗?

其实美国靠加关税、搞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202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5060亿美元的商品,加25%的关税,等于美国消费者每年得多花1000多亿,最后买单的还不是普通老百姓。

美国民众抗议关税

所以美国要真的想缩小对华贸易逆差,最靠谱的办法是从根上做出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得承认,全球化分工是现实,没必要非得啥都自己造,总不能西瓜芝麻都想捡吧。

除此之外,美国的出口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中国这些年其实对美国还是有需求的,比如农产品、飞机、能源等等,但与其逼着中国买,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而且话说回来,美国这些年一直是贸易逆差,但对美国有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吗?似乎是利大于弊吧。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通胀率一直控制得不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普通家庭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东西,这难道不是好事?

而且逆差背后也是美元霸权地位的象征,如今全球贸易大部分都用美元结算,美国可以随便印钱买东西,相当于全世界在给美国“借钱”,而中国赚了美元,很大一部分又拿去买了美国国债,这不就是美国用“纸”换了实实在在的商品吗?这种特权,别的国家似乎想学也学不来。

其实特朗普也不傻,他知道贸易逆差带来的好处,更知道关税的危害,所以他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关税战一开始,他就多次暗示,只要中国在TIKTOK和芬太尼问题上让步,关税的问题就可以谈,特朗普想的就是一开始就把加码喊高,再慢慢往下压,说白了就是想靠关税拿到更多的谈判筹码。

只是特朗普没想到,中国这次的态度会如此强硬,这完全打乱了特朗普的计划,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加关税。

其实特朗普越是这样搞,就越证明美国已经“黔驴技穷”了,关税再往上加,也没有什么没意义了,反正已经脱钩了,100%的关税和1000%的关税也没什么区别了,更多的是政治姿态,为了迎合国内保护主义情绪,给美国民众画“对抗中国”的大饼,好让自己面子上过得去而已。

信息来源:

中时新闻网:《15国就关税向美提案! 川普乐观:将与北京找到双赢方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见证历史的人

见证历史的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