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荒到央视一姐,刘璐用半生诠释何为真正的抗洪精神
2008年《激情广场大家唱》录制现场,刘璐握着话筒的手突然不受控地颤抖,汗珠顺着台本晕开墨迹。这个曾在抗洪前线连续报道36小时的"铁娘子",此刻却被退休综合征折磨得几近崩溃。谁曾想,这位开创央视音乐节目先河的女主持,最终在丈夫熬的中药香气里,找回了人生第二春。
1979年的央视演播厅,穿着借来的西装的刘璐,在《梁祝》音乐片中念出第一句解说词。哈尔滨广播剧团借调来的女主持不会想到,这个临时救场的机会,将让她成为央视黄金时代的标志性面孔。更不会料到,33年后,她会因一纸退休令患上严重心理疾病。
时间倒回1968年,北大荒的油灯下,18岁的刘璐正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页上写批注。白天开垦冻土的双掌磨出血泡,夜晚仍要坚持阅读两小时。
这种刻进骨子里的坚韧,让她在1972年哈尔滨中学的元旦晚会上,以代班主持身份惊艳全场——没有提词器,没有化妆师,她用三天背下全部串场词。
进入央视后,这位"野路子"主持遭遇了职业生涯最大危机。某次直播青歌赛,导播突然切错机位,刘璐硬是即兴发挥三分钟,用音乐史知识填补空白。
节目结束后,她在洗手间吐得昏天黑地,第二天照常出现在《戏曲欣赏》录制现场。这种拼命三郎的作风,让她在1998年长江抗洪时,创下72小时不间断报道的纪录。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2年,《激情广场大家唱》停播通知下达时,刘璐正在准备十周年特别节目。突然清空的日程表抽走了她半生支柱,抑郁症随之而来。最严重时,她连续一周拒绝进食,直到丈夫把熬好的小米粥端到床前:"当年你说要主持到70岁,现在正好有时间陪我练书法了。"
如今走进刘璐北京的家,客厅墙上挂着抗洪表彰状与夫妻二人的水墨画作。每天清晨,她仍会对着镜子练习口部操,丈夫则在旁模仿观众鼓掌。从北大荒知青到退休名嘴,刘璐用半生证明:真正的抗洪精神,不仅是危难时刻的坚守,更是人生低谷时的不沉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