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强奸案”二审落槌,被告人席某某获刑三年的判决终成定局
2025年4月16日,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落槌,被告人席某某获刑三年的判决终成定局。这场持续两年的案件,因涉及婚约、性同意权、彩礼纠纷等敏感议题,曾引发“订婚是否等于性同意”的全民争议。从案发时女方点燃窗帘呼救的惊心细节,到二审法院试图以缓刑修复社会关系的努力,再到席某某父母“拒不认罪”的激烈反应,案件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传统婚俗与现代法治的激烈碰撞。正如古语所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为何一场本应喜结连理的订婚,最终演变成撕裂两个家庭的法治样本?
时间倒回至2023年5月,席某某与女方经婚介机构相识,按习俗订婚并交付10万元彩礼。谁料次日,婚房内一场暴力性关系彻底改写两人命运——女方事后报警称遭强奸,席某某则坚称“订婚后发生关系理所应当”。这场罗生门般的争执,随着法院调取行车记录仪录音、电梯监控、DNA鉴定等证据逐渐清晰:女方事前明确拒绝婚前性行为,案发时激烈反抗致窗帘被扯落、手臂淤青,甚至点燃物品求救,而席某某在电话中承认“强暴”事实。铁证面前,一审法院于2023年12月以强奸罪判处席某某三年有期徒刑。
案件进入二审后,法院曾试图以“司法温度”化解矛盾。审判长披露,席某某虽写下悔过书,但其父母拒绝配合缓刑监管,社区矫正评估也显示他“毫无悔意”。更关键的是,席某某当庭翻供,咬定自己无罪。这场“父母护犊”与“司法理性”的拉锯战,最终因被告人方寸步不让而陷入僵局。2025年4月16日,二审维持原判的槌声敲响,席某某母亲郑女士仍坚称“儿子冤枉”,扬言继续申诉,而女方家属则通过律师呼吁“停止网络暴力”。
案件的涟漪远超法庭。判决书一句“婚俗不能凌驾法律”被学界视为里程碑,多地婚介机构紧急增设“性同意权告知”流程,山西省妇联甚至启动“婚恋法律明白人”培训8。法律界人士感慨,此案撕开了“订婚即默许”的陈旧面纱,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从来不是“家务事”。
一场订婚宴,三年铁窗泪。席某某案终成过往,但它溅起的水花仍在涤荡人心:当玫瑰与彩礼包裹的婚约,撞上法律与尊严的底线,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以爱之名”的边界?此案如一声惊雷,劈开了传统婚恋观中蛰伏的暗礁——真正的文明,不在于习俗多么“合情”,而在于每个个体能否“合法”地活在阳光下。从此以后,或许每一对即将牵手的新人,都该在交换戒指前,先学会尊重对方说“不”的权利。毕竟,法治社会的红线,从来不是婚纱能遮盖的褶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