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中日韩合作秘书处颜亮:三国携手共创未来
采访:cc孙聪颖、朴晋泽
文:cc孙聪颖(发自首尔)
当前,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资本市场剧烈震荡,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上升,中日韩三国无一幸免。身处同一地区、同一经济生态,三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战略沟通、深化机制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稳定与繁荣。唯有携手应变,才能穿越风雨,稳步前行。
这种紧密感的增强是悄然且渐进的。在商界与民间领域,相关迹象不断显现。韩国在中国山东、江苏和广东建有产业园,经营多年。前不久,韩国最大财团的当家人李在镕,来华访问比亚迪、小米等中国企业,被视为标志性事件。(详情见:三星“李在镕之笑”背后的局)而中国的物流企业阿里巴巴、车企比亚迪,以及自动驾驶企业 Deeproute(元戎启行),更是显著加快了在韩国市场的扩张步伐。(详情见:阿里在韩新10年开篇:联姻新世界,3000亿韩元押注电商|中企在韩国)
同时,官方早已为中日韩三国合作搭建起坚实桥梁。历经20多年发展,中日韩合作机制已形成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21个部长级会议为支柱、70多个多层次对话机制为支撑的金字塔型体系,覆盖经贸、环保、卫生、教育、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为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国间还有一个常设机构,名字叫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处成立于 2011 年,到 2025 年已有 14 年的历史。自成立以来,秘书处始终致力于贯彻落实领导人会议精神,推动各界加强合作,促进项目落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颜亮将其称为“力所能及之事”,但正是这力所能及,促进了三国间的持久和平、实现普遍繁荣并增进共同文化交流,切实帮助有志于三国合作的个人与机构从合作中收获红利。
实际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的成立,堪称自 1999 年开启的中日韩合作机制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亦是这一进程的重要成果。2024年在首尔召开的第九次三国领导人会议提出加强秘书处能力建设,成果文件中9个项目涉及秘书处。而今年3月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一次三国外长会则同意延长秘书处协商委员会的任期。可见三国政府对秘书处的肯定和期待。为深入探究其如何看待中日韩三国合作,如何履行使命,《华尔街科技眼》于首尔对颜亮进行了独家专访。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是政府间合作组织,其领导层被称为协商委员会,由一名秘书长和两名副秘书长组成,三人分别由中日韩三国外交部推荐,并经三国政府共同批准。秘书处重大事务由协商委员会协商解决。秘书长职务由三国轮流担任。颜亮副秘书长来自中国外交部,有着二十多年的多双边工作经验,曾在国内地方政府挂职扶贫,曾在非洲战乱地区参与维和,对人民盼望和平与发展有着切身体会,对中日韩三个近邻加强合作有着真诚期望。他凭借丰富经验,温和且细致地向《华尔街科技眼》介绍了他眼中的中日韩合作以及秘书处工作。
回望历史:危机催生合作
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美国最近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严重冲击原有的多边贸易秩序,三国都面临严峻挑战。韩国政府宣布紧急应对措施。日本首相称之为“国家危机”。中国则坚决应对,奉陪到底。
颜亮指出,回望中日韩合作历程,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对共同挑战的集体应对。1999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三国领导人在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以早餐会形式举行首次非正式会议,正式开启三方合作进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三国首次在“10+3”框架外单独举行峰会,领导人会议机制化。
危机往往是合作的催化剂。颜亮认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如今,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三国均无法置身事外,唯有同舟共济,共同把握危中之机,对冲全球不确定性。这对三国而言,均具有现实意义。
现实需要:合作势在必行
作为亚太重要国家和全球重要经济体,中日韩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24%,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20%,三边贸易额达7000亿美元,三国经贸合作起步早、成果多、潜力大、相互依存程度高。三国地缘相近,任何一方的稳定与否都关乎整个地区安全。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三国唯有加强协作,才能共同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合作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是地区稳定的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三国民间往来密切,免签或入境便利化政策不断出台,三国还制订了到2030年实现4000万人次互访的目标。张家界在韩国家喻户晓,周末去上海成为韩国年轻人的潮流。而中国游客去日韩更是家常便饭。加强合作顺民心应民意。
中日韩作为区域乃至全球重要经济体,发展均受益于区域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系。三国近期同意互相支持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APEC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依托“中日韩+X”模式推动与东盟等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遭遇动荡之际,三国坚持以自身方式维护区域合作秩序,为地区发展注入信心,为全球经济提供正能量。此外,在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的今天,三国更需联手应对老龄化、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能源与数字治理等难题,贡献亚洲智慧、展现大国担当。
深耕机制:合作基础扎实
颜亮介绍,去年举行的第九次领导人会议确立了三国合作的六大关键领域,为三国合作再出发指明方向。随后,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环境、信息等多个领域的三国部长会相继召开,一系列促进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和项目陆续出台,为合作注入活力。近期举行的第十一次外长会和第十三次经贸部长会,进一步凝聚了三方加强合作的共识,在促进三国合作机制化建设,深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向地区和国际社会传递了积极信号。下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在日本举行。政府间机制化磋商为三国合作提供了保障。
未来可期:合作务实推进
在颜亮看来,三国合作虽然有现实需要,也有机制保障,但要达到目标,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具体项目,使人民能从合作中获得红利,三国合作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譬如“亚洲校园”是三国大学教育交流项目,如果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获得文凭,进而找到满意工作,他们就会对三国合作有直观感受,支持这个项目,支持三国合作。
作为三国合作的重要常设机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十多年来在协调机制运行、促进政策对接、推动项目落地方面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为了提升公众认知,秘书处于2023年开始,每年底在三国民众中普选年度汉字,获选词于次年1月1日正式宣布。不同于日韩类似活动,秘书处年度汉字不是反映对过去一年的总结,而是对未来一年的期望。2024年度汉字是“交流”,反映了疫情后民众渴望加强交流的呼声,成为当年三国领导人会议的关键词。今年的年度汉字是“未来”,体现了人民希望携手共创未来的心愿。
图:“未来”当选2025中日韩“年度汉字”
秘书处还有自己的吉祥物:朱鹮。它的背后也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朱鹮曾在中日韩三国广泛分布,后因环境破坏濒临灭绝。在三国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种群数量已经恢复。中国汉中、韩国昌宁、日本佐渡因为朱鹮而结缘。最近16只在日本孵化的朱鹮被送到北京动物园,而中国舞剧《朱鹮》也亮相大阪世博会。我们得知后,认为它很好地反映了三国合作的意义,所以把朱鹮定为秘书处吉祥物。
图:秘书处吉祥物:朱鹮
(图片来自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公众号)
每年的5月30日,秘书处还会面向大众举办中日韩合作日活动,面对面宣传展示三国合作成果。今年将在首尔光华门广场举办活动,既有富含三国特色的文艺表演,也有三国学生自创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加。颜亮还做了一个广告。
图:2024年5月中日韩合作日
(图片来自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公众号)
为推动高层互动,秘书处举办了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三边展望小组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听取政策建议。为支持经贸交往,秘书处举办三国企业家论坛、碳中和论坛、创新对话等,编写经济报告,建立数字港,反映专家建议和量化成果。为加强青年交流,举办了青年大使、模拟峰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前不久,秘书处刚刚承办了中日韩文化交流年开幕式,推出交流年标识,展示三国短视频大赛优胜作品,三国文化部领导出席。活动还有很多,难以一一列举,颜亮不无遗憾地指出。但他相信“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坚持务实推进,加强三国各层级交往,寻找更多共同利益,中日韩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图:2024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在首尔举办
(图片来自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公众号)
结语:明天会更好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根据领导人会议要求,积极推行 “中日韩 + X” 模式,即与第四方开展合作,说明中日韩合作不是封闭的小圈子,而是开放、包容的体系,“X” 可以是东盟、联合国等任何愿意合作的对象。如此一来,三国合作成果就能辐射更多地区,惠及全球。
颜亮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当前这样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显著加剧的世界局势下,中日韩合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责任所系、民意所向、发展所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国只有命运与共、守望相助,才能化挑战为机遇,才能在动荡世界中站稳脚跟,风雨同舟,共济沧海,取得“1+1+1>3”的效果。
图:2025年2月,中日韩青年大使项目启动
(图片来自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公众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