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钟情诗中佳人,直至 37 岁都甘愿 “剩” 下去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诗人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诗风与丰富的情感经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而他那长达数十年对一位女子的执着深情,以及因此直至 37 岁仍坚守单身的故事,更是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抹浪漫而又苦涩的色彩。
白居易年少成名,在春风得意之际,邂逅了让他牵挂一生的女子 —— 湘灵。彼时,略通诗词音律的湘灵与白居易,在草堂旁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一个写曲,一个唱和;一个写诗,一个诵读。如此这般,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暗生情愫。白居易还特意为湘灵写下了《邻女》一诗:“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诗中湘灵的美丽与灵动跃然纸上,可见她在白居易心中的独特地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居易对湘灵的感情愈发深厚。在他 20 岁行完加冠礼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母亲提出要娶湘灵为妻的请求。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母亲嫌弃湘灵出身寒微,极力反对这门亲事。无论白居易如何哀求,母亲始终不为所动。为了分开这对恋人,母亲甚至以求学为名,逼迫白居易离开符离。临行前,白居易与湘灵在濉河旁见了最后一面。看着眼前心爱的女子,白居易满心悲戚,含泪写下《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离开符离后,白居易以为只要自己努力考取功名,母亲就会改变主意。于是,他日夜苦读,只为能早日与湘灵团聚。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母亲依旧一口拒绝他和湘灵的婚事,甚至以 “不孝” 来威吓他。面对母亲的强硬态度,执拗的白居易选择了用不结婚来无声地抗拒。而湘灵,也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默默等待着白居易。
在与湘灵分开的日子里,白居易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他写下了许多首怀念湘灵的诗,其中《长相思》一诗,更是将他的相思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湘灵的深情厚意,以及无法与她相守的无奈与痛苦。
后来,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触动了白居易。他以李杨二人的爱情为蓝本,创作了千古名篇《长恨歌》。表面上看,这首诗讲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实际上,诗中也融入了白居易自己与湘灵的情感经历。他把自己对湘灵的思念与遗憾,都寄托在了这首诗里。就像诗中所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既是对李杨爱情的感慨,也是他对自己和湘灵爱情的喟叹。
时光匆匆,白居易转眼已到 37 岁。在那个时代,37 岁还未成婚,已然是妥妥的 “剩男” 了。母亲眼见儿子如此坚持,最终以死相逼。在亲情与爱情的双重煎熬下,白居易终于妥协,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为秦晋之好。但即便如此,他与湘灵那段美好的感情,始终深藏在他心底的最深处,无法抹去。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首凄美的诗篇,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湘灵的出现,曾照亮了白居易的世界,却又因现实的种种阻碍,让这份爱情无疾而终。白居易为了她,甘愿在漫长的岁月里等待,甚至不惜以不结婚来抗争。这份深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珍贵。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触呢?是不是也为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感到惋惜?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请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吧,祝愿点赞关注的朋友都能发大财,生活顺心如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