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曝曾"扼杀"北溪项目, 能源博弈成美俄角力新焦点
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一番言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他在5月5日的公开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我才是第一个'炸掉'北溪2号的人。"这番表态将人们的视线再次拉回围绕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地缘政治博弈。
特朗普解释称,他在任期间通过强硬制裁手段成功阻挠了北溪2号的建设进程,而现任政府却放任管道完工。
这番言论揭示了美俄能源博弈的深层逻辑——切断俄罗斯的能源财路才是遏制其扩张野心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国家在此事上的暧昧态度耐人寻味。瑞典突然中止调查的举动,以及欧盟整体的沉默,似乎印证了此事背后复杂的政治考量。
分析人士指出,北溪管道的破坏客观上帮助欧洲摆脱了能源依赖的困境,使其能够更坚定地支持乌克兰。
能源专家指出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正是欧洲长期对俄能源的依赖,为普京提供了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底气。
数据显示,欧盟在2022年前对俄天然气依赖度高达40%,这种畸形的能源关系直接滋养了俄罗斯的军事预算。
虽然欧盟近期提出了第17轮对俄制裁方案,计划到2027年彻底切断俄能源进口,但现实情况令人担忧。
法国等国家反而增加了俄液化天然气的进口,这种"一边制裁一边购买"的矛盾做法,暴露出欧洲能源转型的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俄罗斯原油价格已跌至每桶48.92美元,远低于其预算所需的79美元门槛。这一变化恰逢特朗普重返政治舞台中心,与其任内推行的能源政策形成有趣呼应。
历史数据显示,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俄罗斯等能源出口国的财政收入确实受到明显压制。
地缘政治观察家指出,当前美俄博弈呈现新态势:空洞的政治谴责远不如实质性的经济打击有效。特朗普式的"务实遏制"策略——通过压制能源收入来削弱对手的战争潜力,可能比传统的政治施压更具实效性。这种策略虽然缺乏道德高调,却在实质上限制了俄罗斯等国的行动能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