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兵出南海,菲军点名问责中国,10字一出,印度高层不敢接话

大国科技观 1周前 (03-22) 阅读数 62 #科技

南海的浪涛还没平息,马尼拉的政治操弄又掀新波澜!当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在印度"瑞辛纳对话"上抛出"我们有共同敌人"的十字符咒时,新德里政坛的沉默震耳欲聋——这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碰瓷",终究撞上了南亚次大陆的务实主义高墙。

笔者注意到,布劳纳此次印度之行可谓"司马昭之心":先是给美日澳菲"小圈子"贴金,再画"抗中大饼"诱惑新德里。可翻看会议纪要,印度军官集体上演"眼观鼻鼻观心"的功夫,连莫迪最亲信的幕僚都玩起了"外交遁"。这种冷场场面,倒让人想起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时,某国大使馆连夜给新德里发电报却石沉大海的旧事。

布劳纳的"十字符文"藏着三重算计:

其一,把中菲岛礁争议包装成"印太共同威胁",试图将印度绑上战车;

其二,借美日澳的虎皮,给菲律宾这辆"三轮车"装上第四只轮子;

其三,在中印边境问题敏感期玩"隔山打牛",其心可诛。

可新德里岂是马尼拉能摆弄的棋子?看看印度外交部随后发布的声明:"印太地区的安全架构应由地区国家共同决定"——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菲律宾别替印度做主!

要说印度这次为何如此清醒,三个现实让莫迪政府不得不掂量:

第一组数据说明问题:2023年中印贸易额达1362亿美元,中国连续六年稳居印度最大进口来源国。当菲律宾还在为拿到美国二手巡逻艇沾沾自喜时,印度药企正从中国进口70%的抗生素原料。试问,谁会为几句空话砸了自家饭碗?

第二张底牌藏着玄机:印度"自力更生"运动需要中国制造。从智能手机零部件到光伏板,莫迪的"印度制造"梦想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还记得2022年小米被罚事件吗?罚款照收,生产线却不敢停——这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态,岂是菲律宾能理解的?

第三层博弈涉及国运:印度真正的野心在印度洋,而非南海。当菲律宾在仁爱礁玩"坐滩"把戏时,印度正悄悄扩建安达曼群岛军事基地。明眼人都看得出,新德里要当"印度洋话事人",岂会为马尼拉当马前卒?

更有意思的是,布劳纳宣称要拉印度进"四国机制",却选择性遗忘历史: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时,美国提议组建"亚洲版北约",印度当场回绝;2023年美印联合军演,印军特意避开安达曼群岛敏感海域。这种"战略自主"的坚持,岂是几句口号就能动摇?

印度智库学者曾坦言:"菲律宾就像赌场里押错宝的赌徒,以为拉人入局就能翻盘。"看看现实吧:印度与上合组织深化反恐合作,在金砖框架下讨论本币结算,甚至在气候变化大会上与中国并肩作战。试问,这种既要对抗又要合作的"精神分裂式外交",岂能长久?

历史总是给投机者上课。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闹剧,跟着起哄的某国如今对华贸易额翻倍;2021年立陶宛打"台湾牌",结果对华出口暴跌81%。菲律宾若真为2300万渔民着想,就该学学越南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不是把岛礁争端变成"政治提款机"。

值得警惕的是,美菲去年4月"肩并肩"军演规模破纪录,日本巡逻机首次进驻克拉克基地。这种"切香肠"战术,与北约东扩套路如出一辙。但印度吃过1962年的亏,深知地缘博弈不是电子游戏,没有"存档重来"的机会。

眼下,菲律宾外长放风要买印度"布拉莫斯"导弹,可翻开账本:菲军年度预算仅39亿美元,一枚导弹就要500万美元。就算把马科斯家族庄园全抵押,也买不起一个完整火力单元。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戏码,新德里会接盘吗?

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岂是"非友即敌"的二极管思维能概括?当中国货轮载着5万吨尿素抵达金奈港,当印度工程师在武汉学习高铁技术,当两国边防部队在班公湖交换糖果——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远比政客的表演更有生命力。

奉劝某些人:普京已经用行动证明,大国博弈不是街头斗殴,拉帮结派救不了战略短视。当菲律宾军舰还在为坐滩船送泡面时,中国科考船已探明南海万亿立方米可燃冰储量。这才是21世纪的海权竞争——拼的是科技,比的是发展,靠的是民心。马尼拉的政客们,该醒醒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国科技观

大国科技观

最新科技资讯,第一时间为你精彩、专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