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败了,关键原因曝光,竟有这么多人不知道!
全红婵真的“凉”了吗?你瞅瞅,一场失利,网上就炸开了锅,从“天才少女”直接被喊成“跌落神坛”,这舆论翻脸比翻书还快。可说白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你品,你细品,这背后可藏着不少门道。
2025年跳水世界杯女子10米台决赛,全红婵输了,输给老对手陈芋汐,整整21.45分。网友们瞬间高潮,质疑声、惋惜声铺天盖地。但咱冷静想想,真的是全红婵不行了?别急,听我给你掰扯掰扯。
先说这事儿的关键——身体发育的“背叛”。全红婵正处青春期,个子从1米45蹿到1米53,体重也飙到46公斤。哎哟喂,别小看这几厘米几公斤,对跳水运动员来说,那可是要命的变化。北京体育大学有数据,体重每加1公斤,空中翻转速度就慢0.04秒。全红婵这多出好几公斤,转速自然就拉胯了。国际泳联的技术报告还说了,身高每涨1厘米,入水角度就可能偏2度。角度一歪,水花“炸”了,分数哗哗掉,谁顶得住啊?
教练陈若琳也不是没招,每天加练400次起跳,分解动作练到吐,可身体变化太快,愣是跟不上趟。全红婵的207C,以前那可是拿手绝活,现在呢?成了“魔咒”。起跳高度低了,空中翻转时间不够,动作变形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说白了,身体这玩意儿,有时候就是不听话,你能咋办?
但这还不算完,对手也在偷偷进化。陈芋汐可不是吃干饭的,从2024年初就开搞技术升级,尤其107B这动作,稳定性拉满,简直稳得一批。体能也攒得足,高强度比赛没点体力还真不行。再看看澳大利亚的卡西迪·库克,人家玩心理训练和个性化饮食计划,硬是把细节抠到极致。你说,跳水这行,光靠技术行吗?心理素质不得杠杠的?中国跳水队是不是也该学学,在心理和营养上多下点功夫?这事儿,咱真得好好琢磨琢磨。
赛程和规则更是坑爹。这次世界杯,简直是“魔鬼赛程”,预赛、半决赛、决赛,2小时内搞定,27个高难度动作,谁扛得住啊?国际泳联2024年还整了个新规,裁判能扣“疲劳分”,这不是明摆着给人下套吗?英国选手托尔森就因为连赛腿抽筋,直接跌出前八。数据说了,新赛制下失误率比以前高23%,这赛程安排,属实有点“劝退”。
再说全红婵的心理压力,那真是肉眼可见。14岁奥运冠军,17岁世锦赛封后,就差这块世界杯单人金牌,大满贯就到手了。赛前她说想给职业生涯画个圆满句号,你听听,这压力得多大啊!半决赛跳207C前,她在板上来回踱步,决赛搓手,失误后咬嘴唇。搁2021年,她失误还会吐舌头自嘲,现在直接咬嘴唇,心理专家说了,这说明她太在乎结果了。决赛后,她躲采访镜头,颁奖时挤出个笑容,哎,看得人心疼得不行。
队里挑战也不少。2024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全红婵的207C就不稳,最高88分,最低75分,起伏忒大了。张家齐也忙着从双人转单人,新动作组合练得头大,技术和心理都得扛住。2024年蒙特利尔世锦赛,全红婵没跳单人,和陈芋汐搭档双人10米台,双人项目能稍微喘口气,可单人这关,她还是得硬上。
全红婵输了,真不是一句“不行了”能打发的。周继红都反思了,说她正处发育关键期,得靠科学训练和精细管理。接下来,队伍会根据她的身体和技术特点,搞个性化训练计划。全红婵自己也拼,食谱从5000大卡砍到3000大卡,体脂率从18%压到14%。队医每天给她做2小时筋膜放松,就为了缓解膝关节劳损。这丫头,够狠,也够拼。
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你拼命追赶,人家可能站那儿等你失误。但全红婵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才是真金不怕火炼。风雨之后,彩虹可期,未来的她还能整出啥幺蛾子?嘿,谁知道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