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为何完蛋?没有灵魂的军队,三个字:养不起
魏武卒带个卒字,但以现今的眼光看,应该是属于有土地的小地主,对标西欧的骑士阶层的脱产职业武人,战斗力能不高么。可战斗力再高,也拦不住魏国内那群大贵族的手呀,玩命的兼并土地下,顺手就把真正的魏武卒消灭了呗!之后就是徒有其名了。
当时的军队没有现在那么敬业和专业,部队军纪严不严,战力强不强完全靠主将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一但换帅气就泄了。
魏武卒是很消耗国力的。组建和保养以及使用都很耗国力,当年孙武组建魏武卒,是建立在魏国李悝变法的基础上,李悝变法虽然不彻底,但是对于魏国国力有了极大的强化,这才能养得起强大的魏武卒。等到之后魏武卒覆灭,魏国衰落,再也无力招募保养魏武卒。这是由国力,再直接一点,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不足,也难以为继
有雄才无大略,给足韩赵利益,坚决灭秦国,这是当时魏国唯一可以称霸的机会。但当时各国的其实是各怀鬼胎,你占点便宜可以,想灭一国独大,谁也不答应。战国末期,强悍如秦国,依然差点儿被其他六国给灭掉。魏国四战之地,又没有绝对领先优势,只能泯然众人。
况且没有证据表明,武卒与吴起有关。武卒最早出现于《荀子·议兵》中荀子对魏、弃、秦三国职业兵武卒、技击、锐士的评价,只提到武卒的选拔标准和奖励方式,没有提到从什么时候有武卒,也没有提到武卒由谁创建。《汉书·刑法志》提到魏惠以武卒胜,将武卒的出现放在了战国中前期,但也没有提到由谁创建,事实上惠王时吴起已经死于楚国。将武卒放在吴起名下,是网络上的以讹传讹。
想啥呢,秦国最后不也是军功体系,分田分地。怎么够分的。开始的时候,没有士气,通过土地分田,增加士气。等士兵成型了,后面就是不够,也可以通过军功,瓜分战利品。关键是吴起走了,后面的统治者不愿意给下面的士兵分太多才是核心。哪个朝代的精锐士兵都是这样的人。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变动期,很多国家改革改一半就是利益群体不愿意让利,最后改不下去了
魏国没有战略眼光,处于四战之地,一定要先先领一个战略大后方,否则疲于应付四方威胁,根本没有蓄积实力的空间。最合理的就是死磕秦国,把关中+巴蜀变成自己的战略大后。之后再坚持类似秦国的军功制,以战养战,则魏国可一统天下,可惜了魏国那么多一流的人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