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暴利VS透明定价:胖东来事件背后的信任博弈你站谁?

有度有则 2周前 (05-06) 阅读数 5 #社会

“3万块的玉不如别家3千?”五一假期,河南胖东来与网红“柴怼怼”的玉石纠纷冲上热搜。一边是粉丝眼中的商超界天花板,一边是玉石博主的暴利指控,真相究竟如何?市场监管部门一纸通报揭开了谜底,但这场风波背后,却藏着更深层的商业逻辑与人性博弈。

一、从暴利指控到官方通报:数据撕开谣言

4月初,抖音网红“柴怼怼”发布视频称,胖东来商超靠玉石销售赚取百倍暴利,3万元的和田玉品质甚至不如同行3千元产品。此言一出,舆论哗然。面对质疑,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直接亮底牌:

1、公开经营数据:2025年一季度集团总销售额62.7亿,净利润3亿,其中和田玉销售额仅2190万元,占总营收的0.34%,毛利率20%。

2、定价透明化:和田玉按价格区间分级加价,1-10万元商品加价率20%,10-20万元为15%,并承诺“假一赔十”。

3、官方定调:5月5日,许昌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胖东来玉石专柜,确认其2025年前4个月销售和田玉4177件,平均毛利率≤20%,所有商品明码标价、鉴定证书齐全。胖东来的“数据反击”堪称教科书级别——用事实说话,比任何公关话术都更有力。但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场纠纷暴露了消费者对高利润商品的天然敏感。玉石行业本就水浑,胖东来用透明化定价和官方背书,试图打破信息差,但信任重建的难度远超想象。

二、胖东来玉石保卫战:一场商誉与流量的博弈

面对指控,胖东来的反应堪称硬核:

1、法律重拳: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索赔500万,并推动平台下架其29条侵权视频,账号禁言一个月。

2、创始人以退为进:于东来放狠话:若不严惩诽谤者,我将离开胖东来!——看似情绪化,实则将企业信誉与个人名誉深度绑定,引发公众情感共鸣。

3、售后兜底:支持第三方鉴定,承诺不符即退,且追溯至2018年的销售记录。

胖东来的维权策略,折射出实体企业对流量碰瓷的零容忍。律师分析指出,若自媒体言论缺乏证据,可能构成诽谤或商业诋毁。这场官司无论结果如何,都给蹭热度博主敲响警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流量狂欢需敬畏底线。

三、胖东来玉石模式为何能火?解码商超界的反套路生存法则

胖东来卖玉的底气,源于其独特的商业基因:

1、极致信任:从供应商资质三重审核到商品一物一码溯源,甚至要求员工持专业珠宝证书上岗,用制度保障透明度。

2、去套路化定价:黄金按克明码标价、玉石一口价销售,打破传统珠宝行业看人报价潜规则。

3、服务溢价:退换政策宽松(10天内可调换)、以旧换新,用售后打消消费者疑虑。胖东来本质上卖的不是玉,而是安全感。在玉石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中,它用超市的逻辑做珠宝——标准化、透明化、无理由退货。这种反行业惯例的操作,看似傻气,却精准击中了消费者对被坑的恐惧心理。

四、争议背后:玉石行业的信任危机与破局之路

胖东来事件绝非个例。据统计,2024年国内玉石投诉中,70%涉及虚标产地价格欺诈。行业顽疾的根源在于:

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难辨和田玉的青海料、俄料与新疆料,价格差距可达十倍。

鉴定门槛高:即便有证书,不同机构标准差异仍存争议。

暴利标签化:公众默认玉石利润空间巨大,一旦企业盈利便被质疑割韭菜。

破局方向:胖东来的尝试或许指明了一条路:通过标准化供应链、透明定价、权威检测和售后保障,将非标品“标品化”。但这条路成本高昂,需企业有足够实力与决心。

结语:商业的本质是信任,而信任需要较真

胖东来的玉石风波,表面是利益之争,实则是信任之战。当消费者用脚投票时,数据与法律是最好的武器。这场闹剧也提醒我们: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企业既要经得起赞美,也要扛得住诋毁;消费者既要理性吃瓜,也需给诚信者更多包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有度有则

有度有则

一个诚恳的人,善良的人,热情的人,大家快来关怀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