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茂集团因年报难产被立案,“鸡缸杯”大佬刘益谦遭遇“滑铁卢”
当潮水退去,市场终见真章。曾以2.8亿拍下明成化鸡缸杯而闻名的资本巨鳄刘益谦迎来了他的“至暗时刻”。由他掌舵的天茂集团因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不仅拉响退市警告,更让刘益谦“点石成金”的资本神话破灭。
天茂集团正在“击碎”刘益谦的股神滤镜。
5月5日晚间,被誉为“中国民营保险第一股”的天茂集团发布公告称,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次日,公司再度公告,因涉嫌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若天茂集团停牌满两个月仍未披露年报,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再逾期两个月仍未披露,将直接触发终止上市程序。
而天茂集团的年报难产也让实际控制人刘益谦遭受重创,股价已经连续两天跌停。据统计,刘益谦对天茂集团的投资总额约为103.92亿元。然而,按照天茂集团当前135.37亿元市值计算,刘益谦家族的持股市值降至约89.72亿元,已低于初始投资成本。
天茂集团遭立案
近日,上海滩资本大佬刘益谦旗下的天茂集团原定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定期报告,但因“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核实、补充完善”导致年报编制未完成,最终未能在4月30日法定期限内披露。
由于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天茂集团自5月6日起停牌,并在同一日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监管规则,若天茂集团在两个月内仍无法交出合格年报,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四个月内仍无进展,则可能面临终止上市的结局。
值得注意的是,天茂集团此次年报和一季报推迟发布非常突然。该公司此前已披露过2024年业绩预告,按照正常流程,不应在年报、季报最后披露日前突发延迟公告。尤其是在距法定披露截止日仅剩48小时突然宣布延迟披露财报,在资本市场上较为罕见。
受此影响,天茂集团在4月29日、4月30日连续两天跌停,收盘于2.74元/股。年内跌幅达41.33%,位列A股跌幅榜第31位,剔除ST及*ST个股后位列第2位。公司市值也从年初的230.74亿元跌至135.37亿元,短短数月“蒸发”近百亿元。
业绩披露受阻的背后,天茂集团的基本面也在持续恶化。数据显示,自2020年后归母净利润开始持续下滑: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17.76亿元、5.80亿元、4.71亿元、2.74亿元。2023年更出现近十年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为-6.52亿元,同比下降337.82%。
天茂集团的营业收入也陷入“滞涨”困局。2019年公司营收达501.92亿元,但2020年骤降89.92亿元至412亿元。2021年至2023年虽回升至495.83亿元、496.16亿元、496.99亿元,但整体呈现停滞状态。
在此前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中,经营压力已显露无遗。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营收400亿元至430亿元,同比下滑13.48%至19.52%;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亿元至7.5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5.03亿元至7.53亿元。
国华人寿成业绩黑洞
天茂集团业绩披露受阻的背后,或与近年来国华人寿的经营形势急转直下密切相关。
据了解,天茂集团虽名为“天茂实业集团”,但其实际经营重心完全依托于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的寿险业务。因此,国华人寿的业务表现几乎决定了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
据天茂集团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共实现了营业收入290.58亿元,其中,国华人寿贡献营业收入289.44亿元,约占天茂集团营业收入的99.61%。半年末,国华人寿总资产为2715.99亿元,约占天茂集团总资产的97.59%。
此外,天茂集团的业绩预告也显示,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华人寿受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影响,被迫大幅增加计提准备金。
公开资料显示,国华人寿自2007年成立以来,曾经历过一段高速增长期,尤其在2014年进入盈利“快车道”,连续九年保持盈利态势。
然而,自2020年起,其净利润开始断崖式下跌,当年净利润骤降至11.10亿元,同比下降99.65%;2021年和2022年分别录得8.49亿元和4.84亿元,降幅持续扩大;至2023年,国华人寿首次陷入亏损,净亏损达11.55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38.64%。
进入2024年,国华人寿未能扭转业绩下滑的颓势。1月11日,天茂集团披露了2024年度国华人寿的保费收入情况,2024年,该险资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346.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21%。
此外,随着各大险企陆续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多数险企的年度经营情况已清晰呈现。然而,国华人寿的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却迟迟未披露。
从国华人寿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来看,国华人寿的经营压力已显露无遗。截至第三季度末,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6.14亿元,同比下滑12.43%;归母净利润为-6.71亿元,亏损幅度较上一年同期进一步扩大。
此外,该报告亦披露,国华人寿2024年第三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84.7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2.75%,虽较上季度略有回升,但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接近监管红线。
事实上,国华人寿的产品端和投资端均承受较大压力。在投资端,国华人寿以“爱炒股”闻名业内。2023年年报显示,当年年末,国华人寿投资资产为2668.19亿,增加了6.67%,约占总资产的90.39%。其中,国华人寿基金、股票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规模,分别同比增加26.59%、57.33%、73.96%。
不过,在投资资产规模提升的同时,国华人寿投资收益却出现大幅下滑,更是相继踩雷新世界、广汇汽车等股。
数据显示,2023年国华人寿总投资收益为87.82亿元,较上年减少19.22亿元,同比下滑17.96%。公司投资收益率也从2022年的4.04%下滑至2.27%。
此外,虽然2024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大回暖,但国华人寿的投资收益仍未实现正增长。据国华人寿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华人寿的投资收益为50.62亿元,而2023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为52.4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过度依赖银保渠道、产品结构单一问题,国华人寿的退保金额一直较高。2021年至2023年,国华人寿退保金分别高达303.59亿元、303.37亿元、206.01亿元,占当期保险业务收入比例分别是79.61%、80.21%、51.02%,三年退保金合计超800亿元。
刘益谦的“滑铁卢”
业绩、股价“双杀”的天茂集团也让刘益谦“栽了”一个大跟头。
作为保险、医药、证券等多领域布局的资本大鳄,这位“中国股神”或许正经历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目前,新理益持有天茂集团44.56%股权,而新理益又由刘益谦、刘天超、刘妍超各自持股88.6%、10%、1.4%。此外,刘益谦还直接持有天茂集团10.47%,王薇直接持股11.25%。因此,穿透后,刘益谦家族持有天茂集团66.28%的股权。
回溯其投资历程,刘益谦控股的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理益”)早在2001年便以6481.8万元从湖北中天集团收购天茂集团前身百科药业3240.9万股;2002年12月,新理益再度斥资1.41亿元收购百科药业1.2亿股,持股比例提升至28.97%。
此后新理益持续加码,2008年以3.35亿元增资获得4100万股;2015年,天茂集团向新理益、刘益谦及其配偶王薇合计定向发行29.06亿股,每股发行价3.39元,募资金额达98.51亿元。
而按照天茂集团当前135.37亿元市值计算,刘益谦家族的持股市值约为89.72亿元,已低于初始投资成本。
困境不仅局限于天茂集团,刘益谦家族控股的亨迪药业同样陷入经营泥潭。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亨迪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骤降32.75%,实现归母净利润9154.74万元,同比下滑48.02%。
资本市场更显颓势,亨迪药业股价2022年降幅达6.62%,2023年降幅达23.74%,2024年微涨0.57%,2025年至今再度下滑22.58%,股价也从高点45.00元/股下滑至当前的16.46元/股,直接导致刘益谦家族在医药板块的资产价值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刘益谦对长江证券的控制力也在持续削弱。2024年,湖北国资旗下长江产投计划受让湖北能源和三峡资本所持的17.41%公司股份,若转让完成,长江产投持股比例将达到17.41%,超过新理益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外,在今年3月管理层更迭中,具有湖北国资背景的刘正斌接任董事长。
面对多重压力,这位收藏界传奇开始变卖艺术品套现。据了解,自2023年下半年起,刘益谦夫妇通过苏富比等平台加速资产处置。其中2023年10月苏富比专场拍卖会29件藏品仅成交5.45亿港元,远低于9440万美元的预估价。
如今,随着天茂集团被立案,刘益谦的身家也将大幅缩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