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汪精卫之妻病逝,死前为子女留信:不要忘记报答祖国的恩情

烟雨南水云间 4天前 阅读数 8 #历史

1959年的某一天,上海提篮桥那所监狱里头,把汪伪政府里的“头号太太”陈璧君,给送去了医院。

特地请来了有名的中医和西医大咖,给陈璧君进行了十五次血液检查,拍了三次X光,还做了两次心电图。最后诊断出她患有心脏病、肺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那天晚上,陈璧君瞅着太阳慢慢下山,天色变黑,就拿起笔来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

大家都知道陈璧君这人霸道得很,是汪精卫身边最出名的那个女坏蛋。她从来不听任何人管教,不管是对国民党还是新中国政府,她都强硬地不认自己的错。

为啥她现在会放下那股子要强劲儿,老老实实跟孩子们提建议呢?她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底经历了啥?

【强势狂妄】

陈璧君1891年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乔治市出生,老家在广东新会。陈家跑到南洋去做生意,后来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大富商。

1905年,他们跑到马来西亚槟城,建了个“同盟会”的分部,还搞了个报纸。他们经常办各种演讲活动,拉了好多有志向的华人年轻人加入。那时候,陈璧君还是个中学生,但她对同盟会特别上心,特别有激情。

有些老一辈的人,瞧着陈璧君那股子冲劲儿,就点头答应了她想加入的要求。这么一来,才十六岁的陈璧君,就成了同盟会里头年纪最小的一个会员。

那时候,陈璧君经常会在《民报》上碰到一位叫“精卫”的作者写的文章,像《咱们民族的国民》啊,《反驳革命会被瓜分的说法》这些。这些文章说得特别到位,文字犀利,让陈璧君特别佩服。

之后,陈璧君得知那位名叫“精卫”的人,长得帅气逼人,风度翩翩,心里就琢磨着,想跟他见个面。

1907年11月份,陈璧君经吴世荣介绍,和汪精卫碰了面。那时的汪精卫,年龄还不到25岁,长得帅气,举止也十分优雅。

陈璧君对汪精卫一见钟情,打那以后,汪精卫每次开讲,陈璧君都必定到场,汪精卫的多次演讲都让她听得心潮澎湃。

陈璧君碰上汪精卫后,就跟老爸说,她不想跟表哥结婚了。后来听说汪精卫要听孙中山的话去日本,陈璧君也找了个出国念书的借口,千里迢迢地跟着汪精卫去了日本。

那会儿,陈璧君才明白过来,同盟会正为钱的事儿犯难呢。于是,她二话不说,把从自家那边拿到的所有钱财,一股脑儿全给了同盟会。

1910年春天,4月份的时候,汪精卫和陈璧君、黄复生、喻培伦、罗世勋等人一块回到了北平。他们表面上是说要开个摄影的地方,但实际上是到处找机会,想要暗地里除掉清朝的那个摄政王。

因为行动消息泄露了,汪精卫和他的手下这回栽了跟头。清廷的密探摸清了他们的行踪,结果汪精卫、黄复生等人全被抓了起来。

有一次,陈璧君悄悄给看牢房的人塞了点钱,让他给汪精卫带了十几个鸡蛋过去,她还偷偷把一封信塞在了装鸡蛋的篮子里。在那封信里,陈璧君写满了对汪精卫的关心,说她特别想念他。

汪精卫被关在牢里,瞧见那封信,心里猛地一激灵。陈璧在这节骨眼上,还对他死心塌地,着实让他心头一暖,挺受触动的。

1912年开头那会儿,汪陈俩人在上海办了一场挺热闹的婚礼。

1925年夏天7月头一天,广东那边搞了个新政府,叫广东国民政府。汪精卫这家伙当上了政府的老大,也就是主席。而他的老婆陈璧君,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大家眼里的“第一夫人”。

陈璧君自小生活在富裕家庭,脾气大得很,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后来,她靠着加入老同盟会的身份,再加上老公的地位,就开始到处显摆,耀武扬威。

有次陈璧君跟何香凝聊天,突然想吐痰,但她一时没顾上何香凝的身份,居然叫何香凝给她拿痰盂。这下可把何香凝惹毛了,直接开口大骂起来。

抗战打赢后,1945年10月份,“汪伪头号的夫人”陈璧君掉进了国民党政府的坑里,被锁在了南京的牢房里。

1946年春天,军部把陈璧君和那些叛徒,像褚民谊、陈公博等人,都抓起来送到了苏州。他们被江苏的最高法院管着,准备接受审判。

公诉人说完后,孙鸿霖就问被告有没有啥要反驳的。陈璧君说,那些起诉里提的事儿,不过就是“随便找个罪名,还怕找不到理由吗”。

她又说:“我本来不打算辩解的,因为我就没打算要求宽恕。”但话音未落,她不知从哪儿抽出一叠纸,紧接着就连珠炮似地开始反驳起来。

她在法庭上据理力争,说汪精卫的任务就是收复失地,因为那片土地是蒋介石搞丢的。蒋介石才是真正的背叛国家的人,汪精卫呢,他应该是我们民族的“救星”。

法庭上,陈璧君越说越激动,直接跟公诉人杠上了,胡言乱语一大堆。她嚷嚷道:“汪先生那是主张和平解决问题,想靠自己的力量把丢的地盘抢回来,现在虽说都还回去了,但他不仅没错,还有功劳呢。汪先生那是有学问,有胆量,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璧君那番不要脸的话,让在场的人都火了,大家纷纷发出嘲笑的嘘声,表示极度不满。

周佛海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汪先生这个人吧,没啥责任心,做决定时犹犹豫豫的,老是变来变去,还不能想干啥就干啥。

大家多次说过,汪精卫这人其实挺拿不定主意,不太会自己做决定。因此,在汪伪政府成立那档子事里,真正拍板的是陈璧君。

比如说,在1938年10月那会儿,汪精卫打定了主意想要跟日本和解,但他还在纠结要不要离开重庆。那会儿,他把周佛海还有其他几个人都召集到一块儿商量。

接连开了好几场会,大家都挺犯愁的。后来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汪精卫每晚吃完饭,就在上清寺院子里头来回溜达,闷着头一句话不讲,自个儿在那想心事呢。”

11月底,梅思平要去香港给日本人回个信儿,汪精卫特地摆了桌酒席给他饯行。酒足饭饱之后,大家一块儿给梅思平送行。这时,陈璧君对他说:“梅先生,你明天就要启程了,可得拿定主意,别到时候反悔啊!”汪精卫连忙应和着:“对,对!就这么定了!”

陈璧君虽然身陷囹圄,可那股子跋扈劲儿却一点没减。在牢里,那些跟她一同被关的人,都得老老实实尊称她一声“汪夫人”,对她的话是言出即从。只要谁稍有不慎,或是做得不对,她立马就会开骂,毫不留情。

就连警局局长,碰见她时,也会恭恭敬敬地喊她“汪夫人”或者“陈先生”。

【狂妄依旧】

1946年2月份,陈璧君被送到了苏州司前街的拘留所里。由于她是新来的,狱卒们不清楚她的底细和脾气,所以在审问她的时候,就直接喊她“陈璧君”这个名字。

但陈璧君一点也没打算让步,她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个守卫,大声喊道:

你胆敢直接叫我陈璧君?就连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没这样叫过我,还有你们那个姓蒋的头头,也没敢这么叫我。怎么,你们这些在国民党手下做事的人,觉得自己有权利这样称呼我吗?

他那股子傲慢和自大劲儿,简直没法遮掩,看得周围人都惊呆了。

1949年春天,4月份的时候,苏州终于迎来了解放,国民党军队慌乱逃跑。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了苏州城后,陈璧君就被交给了苏州的警方。没隔多久,到了5月27号,上海也解放了,紧接着几天里,陈璧君就被送到了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

陈璧君被送到上海以后,工作人员让她坦白自己的罪行,她却摆着头反问:“我能写啥呀?我哪儿有罪了?”

她抓住这个机会,把她过去的那些“大事”一五一十地记录了下来。说自己怎么跟着孙中山投身反清斗争,怎么不顾一切跑到北京想刺杀清朝的摄政王,怎么去法国深造,还怎么助汪精卫一臂之力搞起了“和平行动”,把汪精卫的功绩说得神乎其神。

领导们认可了她早期为革命事业出的力,但狱警们指出她的错误看法时,她却机灵地回应:“我是不赞成蒋介石,可共产党也是反对蒋介石的,咱们应该算一路人。你们咋还跟蒋介石似的把我囚禁起来呢?”

1949年9月份,北平那儿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香凝还有宋庆龄,她俩想给陈璧君美言几句。何香凝就偷偷跟毛主席讲了:

那时候,汪精卫背叛了大家,陈璧君也跟着他跑了,一起当了背叛国家的坏人。但说实话,她只是个跟着跑的,不是拿主意的那个人。能不能看在我这个实际情况上,对我稍微手下留情点呢?

毛主席说了,只要陈璧君肯写封坦白信,政府就会考虑给她个特赦,让她离开监狱。那天晚上,宋庆龄和何香凝一块写了封信,给陈璧君送去好消息,祝贺她。

这封信里,何香凝和宋庆龄说的话那叫一个真诚,态度好得没话说。一般人看了这信,就算不掉眼泪,心里头也得对自己的行为有点过意不去。

可没想到,陈璧君还是那副霸道模样,她在回信中写道:“汪先生和我都不是卖国贼,真正的卖国贼是蒋介石。这事儿明摆着,不用我多嘴,你们心里都有数,共产党心里也清楚。”

尽管陈璧君一再否认自己有罪,监狱的工作人员还是反复对她进行开导。我们党对待俘虏向来不会残忍对待,更不会采取过激手段,只会努力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监狱管理人员想尽办法,动用了能找到的各种社会关系,像是陈璧君的家人亲戚和孩子,采用传话和亲自探视的手段,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特别是考虑到陈璧君的身体情况,管理人员特别留意她的健康状况,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她心里暖和点,有所触动。

陈璧君在被捕前,身体就不太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这些毛病。她吃了好多年的药,但效果一直不怎么明显。

一方面呢,得好好教导她,另一方面,也得确保她吃得营养。她家人来探望时,可以带上点好吃的给她。

1952年9月24日一早,陈璧君醒来就觉得身子不对劲,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连走路都走不稳。这事儿一传到上面,人家立马就安排人把她送到了监狱里的医院。

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陈璧君心里突然有感触,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在医院度过的那些时光。

【幡然悔悟】

1925年的时候,她和几位高官夫人组织了个妇女团队,跑到东江去给军队打气。结果陈璧君一时兴起,在马背上挥鞭子,没想到把自己给甩了下来,还受了伤。蒋介石知道后,赶紧派人把她送到城里医院去养伤。

1933年6月份,陈璧君由于肠炎的毛病,用“汪太太”这个名头,在上海一家挺高档的医院动了回刀子。那儿的医生和护士都对她挺关照的。

现在,她成了被困在医院里的“病人”。虽说医生和护士各有各的职责,医院的环境也千差万别,但他们救治患者的那颗心,却始终如一。

共产主义的包容让她没有被区别对待,既没有被看不起,也没被冷落,反而是得到了全力以赴的帮助。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这让陈璧君心里头感到非常震撼。

在共产党的劳改政策感召下,加上对人性关怀的理解,陈璧君的心态开始有了变化。她的幼子汪文忠和有名的词学专家龙榆生不断给她打气,耐心相劝。特别是监狱里的教官细心教导,医院的医生也对她照顾有加。在这样的环境下,陈璧君的想法终于慢慢转变了。

原来的那股敌意慢慢没了,骄傲的样子也改了,打算重新看看自己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好好梳理下自己的想法。

陈璧君在牢里待着时,瞧见苏北大丰那边有几个女犯人正在通过劳动来改过自新。1954年,她就提出申请,想到那农庄去,想通过干活来调整自己的想法。

所以,领导们先是对她的改变能力表示了认可,但又因为她年纪大了,身子骨弱,干不了重活累活,就让她打消了出门工作的想法。

有一天,女犯人们从囚室里走出来,去了外面宽敞的大澡堂子洗澡。洗完回到女牢,发现外面下起了大雨,雨水跟倒下来似的,地上全是水。

几个领导穿着雨衣,脚踏拖鞋,冒着倾盆大雨来回走动,忙着扶起因路滑摔倒的囚犯。这时候,陈璧君故意在那位跟她有过节的人眼前装作一晃神,身体摇晃,好像就要跌倒一样。

那个干部二话不说,直接用手臂环抱着她的上半身,将她扶了起来,还笑着对陈璧君说,以后走路可得小心点。这一回,陈璧君心里头是真真切切地对共产党人感到敬佩了。

陈璧君在她的日记中记录说:

我读了毛主席的那篇《论人民民主专政》后,心里头这点信念就更加坚定了。后来,我的好朋友龙榆生不断给我寄来好多有深度的书。每个月,他都会写信给我加油打气,让我努力改变自己。这样一来,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就变得更加深刻了。

从那以后,那个以前总是耀武扬威,看谁都不顺眼的女汉奸,终于懂得了自己错了,知道了自己以前的行为是多么荒唐可笑。

【结语】

陈璧君在提篮桥被关的时候,前后五次被送到监狱的医院去看病,这一待就是一千七百九十一天。换句话说,她在提篮桥那十年里头,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医院里头躺着呢。

上次住院是在1959年5月2日,那会儿陈璧君开始咳嗽,喘气很快,胸口疼,还发烧头晕。

这回,陈璧君心里明白,自己的病已经没救了,索性不听医生的安排了。她就想着回牢房去,不想再在这地方耗着,等着死神的到来。

干部和大夫多次好言相劝,说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政府部门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去救人。陈璧君听后,点头答应了,心里特别感激。

陈璧君心里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于是给孩子们写了封信,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场景。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她得到了彻底的转变。

医务室的人连续上报了7次重病情况,还特别紧急通报了1次危重病情。结果,陈璧君因为血压飙升,心脏病犯了,在1959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提篮桥监狱的医院里去世了。

这个霸道横行一辈子的坏女人,最后满心后悔和内疚,因为对国家做过的坏事,就这样走完了一辈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烟雨南水云间

烟雨南水云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