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后,人过半百,管好嘴,守住福,熟人相处有讲究
五十岁后,人至半生之际,生活渐渐趋于平淡之态,而人际关系却越发显得微妙且复杂起来。咱常常听到老人讲“言多必失”,这话真的是一句极为实在的话。
就在上周,我邻居老张头,和相识二十多年的老友老李,还因为一句话,闹得脸红脖子粗,差点动起手来。就因为在饭局上,老张头多喝了二两酒,提起当年老李离婚的旧事,还阴阳怪气地打趣。老李当时就黑了脸摔了碗筷,就走了。这二十多年的交情,就差点毁在老张头这张,没把门的嘴上。
五十岁后,退休金成了生活里的重头戏。可有些人在老友聚会时,总爱抱怨退休金不够花,子女不孝顺,老伴不贴心。开始一两次,大家还劝劝,次数多了,别人只会默默疏远。
老李就是例子,逢人就说子女不孝,时间久了,子女也觉得委屈,亲戚朋友也烦,老李自己还觉得委屈。其实啊这怨言就像墙上的裂缝,看着不大,却会越扩越大。熟人不是情绪回收站,谁也不想天天听你唉声叹气。
我表哥便是一个例子,他退休之后,总是不停地念叨这些事儿。子女们刚开始的时候,还会去安慰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见了他,就开始躲着了。
后来社区组织了一个退休老人的兴趣小组,大家在一块儿,跳舞下棋聊天那可真是热闹极了。我表哥本来不想去,硬是被我拉去。没想到他在那儿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都有新的话题,不再天天抱怨了。
现在他整个人都精神多了,子女也放心,亲戚朋友也愿意亲近他。你看生活不是没办法,关键是要找对路子,而不是天天把抱怨挂在嘴边。
五十岁之后,老友相聚之时,于酒桌之上闲聊之际,便需得管住自己的嘴。
别小看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话痨,它们就像,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礁,不经意间,就能掀翻你们多年的情谊之舟。就说老王吧,他和老赵是发小,感情一直不错。可就因为一次聚会,老王喝多了,把老赵当年生意失败的旧事当笑料讲出来,还说得绘声绘色。当时老赵就尴尬得不行,周围的朋友也觉得不舒服。
自那以后,老赵对老王的态度就冷淡了许多,聚会也不再叫他。老王后来才知道,可后悔莫及,但伤害已经造成,关系再不像从前那样亲密无间了。五十岁以后,人情世故务必看得更加透彻,千万不可因为言语上的——那些不经意的差错,从而毁掉了多年辛苦积累的情谊。
开玩笑也需有分寸,别用他人的外貌,以及家庭等敏感话题去逗乐。否则轻者会使人觉得尴尬;重者或许会致使翻脸。
我同事老刘,有一次参加战友聚会,为了逗乐,他拿老战友的体型打趣,说人家胖得像水桶。当时那位战友就很尴尬,虽然没当场发作,但聚会后就再没联系过老刘。
后来老刘才知道,那位战友因此很生气,觉得被羞辱了。老刘后悔不已,但关系已经受到了损害。这教训提醒咱们,开玩笑的时候,真得好好把控尺度,不然很容易把幽默变成刺伤别人的利器,从而引发没必要的麻烦。
五十岁后,生活依旧是以“和”为贵话在嘴边,需留三分,切莫让言语上的那点失误,将熟人之间的缘分给断送了。人过五十,生活图个安稳,熟人之间的相处,更要多留个心眼。
有些话就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般,一旦被说出口,那麻烦便会接踵而至。我舅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和街坊老陈关系不错,可有一次,听别人说老陈在背后议论他,就跑去对老陈说“我听说你背后说我坏话”,老陈一听就急了,两人当街吵起来。
后来才知晓这是一场误会,不过邻里之间的关系已然变得极为僵硬。
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因为一时冲动,把关系弄成这样,生活多别扭啊。后来我舅舅主动地、大方地上门道歉,还送了不少礼物,如此一来,关系才渐渐地、缓慢地缓和了下来。
这一过程,较为折腾!倘若彼时,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嘴巴,首先沉稳地去了解状况,怎会产生这些烦扰之事呢?
五十岁后,我们应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言语上多一分谨慎,少一分冲动。如此方能在人生的后半程,收获更多温暖与安宁。生活中咱多说些积极的话,多分享些正能量的事儿,让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咱的善意和乐观。这样自己心情舒畅,身边的人也愿意亲近,生活不就越来越美好了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