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再“反转”!iPhone、电脑为何难逃天价税单?
4月13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一句话,让全球科技行业再次陷入恐慌:一个月内,芯片、手机、电脑将单独征税。仅仅三天前,美国政府刚宣布豁免这些产品的‘对等关税’,如今政策急转直下,苹果、英特尔等巨头股价应声跳水。为什么连iPhone和电脑也成了关税战的靶子?消费者要为涨价买单吗?这场博弈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经济暗战?”
4月11日,美国海关悄悄更新税则,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半导体等20类产品豁免“对等关税”,苹果在中国生产的iPhone、Mac等产品一度松了口气,综合税率降至20%-27.5%。但短短两天后,剧情反转——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这些豁免仅是“战术性喘息”,一个月后它们将被划入“半导体关税”单独征税,税率可能远超当前水平。
特朗普的意图很明确:用高关税逼迫科技制造业回流美国。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这些东西必须在美国制造,我们不能依赖东南亚!”然而,这种政策摇摆已让企业疲于奔命。苹果为规避风险,紧急从印度空运150万部iPhone回美,任天堂推迟Switch 2上市,戴尔、联想则疯狂催促供应商提前发货。
对普通用户而言,最直接的冲击是电子产品涨价。若美国对华加征125%关税生效,约1000亿美元商品价格可能翻倍,包括73%的美国进口智能手机(410亿美元)和66%的笔记本电脑(320亿美元)。以iPhone 16 Pro为例,若关税成本转嫁,其售价或从999美元飙升至1500美元以上。
企业端更是雪上加霜。英特尔70%的CPU在美国制造,按中国新规,这些芯片将被认定原产自美国,面临84%-104%的高关税,直接冲击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而依赖美国芯片的中国企业,如华为、小米,也可能因供应链成本上升被迫提价。
当前中美互征关税已接近“无意义”状态——双方大部分贸易早已被切断,加税更像政治姿态。中国商务部强硬回应称,美国政策“损人不利己”,并同步将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直言“美方若继续加码,中方将不再理会”。
但关税战的深层影响正在发酵。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紧急出台“原产地新规”,要求以“晶圆流片地”判定芯片产地,剑指英特尔、美光等美国企业。短期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增速或腰斩至10%以下,但长期可能加速国产替代。
为规避关税,科技巨头正疯狂调整供应链。鸿海(富士康)在中国生产的AirPods、Switch面临145%关税,而越南、印度工厂的同类产品对美出口仍享受0关税。台积电、三星则加速在美国建厂,但分析师警告,本土化生产需数年时间,且成本高昂,“美国制造”的iPhone价格可能再涨30%。
关税战的硝烟仍未散去,无论是苹果用户、投资者,还是普通消费者,都被卷入了这场大国博弈。当“全球化”让位于“本土化”,我们或许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未来买手机、电脑,不仅要拼手速,还要拼钱包。你会为涨价的iPhone买单,还是转向国产手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