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听 | 要求干部按级别买农产品,摊派扶贫不如市场扶农

大象新闻 9个月前 (08-21) 阅读数 1002 #推荐

评论员 邱延波

乡村振兴靠市场,摊派扶贫难久长。

据潇湘晨报报道,四川广安市为了促进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要求政府人员按照一定标准购买农户的农副产品,帮助农户扩大销售渠道,提高收入水平。网上流传的表格明确标注了不同级别干部的月消费额度,如县处级干部每人每月300元,正科级干部及相当职级、事业干部管理7级(专技7级)及以上每人每月230元,其他干部每人每月170元。广安市乡村振兴局表示,该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

在不少网友眼中,领导干部带头购买农副产品支农助农,不仅自己购买到了新鲜的农产品,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物资,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农民增收,还拉近了干群关系,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如果全国所有的地方都这样,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不可否认,当地帮助农民增收的初心是好的,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起网友质疑的是,这样的扶贫不是长久之计。农户今年的农产品卖不掉就让干部买,明年呢?后年呢?总不能一直让干部买吧。再说,干部的数量是有限的,购买的农产品也是有限的,到底能对乡村振兴起多大作用,值得深思。对农户扶贫,输血不如造血,政府应该帮助群众找市场,找销路,而不是找干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摊派扶贫不如市场扶农。

在这起事件中,四川广安虽然在扶贫工作中积极作为,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角色认识上的不足。当扶贫变成了摊派,当消费帮扶变成了硬性任务,扶贫是否有些变味?这种摊派式的扶贫,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虽然短期内看似能够带来一些效果,但长期来看,却可能因为缺乏市场机制的支撑而变得难以为继。

扶贫之道,不在摊派,而在市场。相关部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在实际扶贫工作上,应该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市场之力,胜过摊派之手。

评论列表
  •   耶!想好了!  发布于 2024-08-21 13:39:16  回复该评论
    全国各地都应该学习一下。这才是扶贫、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农民有收入的提高,对购买者绿色农产品。
  •   用户10xxx97  发布于 2024-08-21 15:24:57  回复该评论
    这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虽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给农民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值得称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象新闻

大象新闻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客户端官方大鱼号 求助报料热线:0371-6588 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