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新喀里多尼亚独立公投中玩什么花招?难道真是“民主”吗
新喀里多尼亚:法国的“甜蜜负担”?新喀里多尼亚想独立,法国不想放手。这场拉锯战,比电视剧还精彩。这地儿,盛产镍矿,战略位置也重要,搁谁谁不想要?法国管它叫“海外领地”,联合国叫它“非自治领土”,说白了,就是一块还没完全摆脱殖民阴影的地儿。联合国的意思很明确:支持独立。法国呢?心里一百个不愿意。
故事得从19世纪说起。1853年,法国一来,就把这地儿变成殖民地,后来还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下好了,土著卡纳克人、波利尼西亚人,再加上一批法国来的“特殊游客”,算是热闹了。法国人倒是大方,1953年,所有新喀里多尼亚人都成了法国公民。但身份变了,日子没变,卡纳克人还是被边缘化,资源还是被法国人把持着。
卡纳克人也不是吃素的,闹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1987年,第一次独立公投,结果?98.3%反对独立。这数据,明眼人都看出问题了。法国人玩了点“小技巧”,很多土著居民根本不知道咋投票。
为了安抚人心,也为了堵住联合国的嘴,1998年,法国和新喀里多尼亚签了个《努美阿协议》。协议规定,可以搞独立公投,但最多三次。为了防止法国再耍花招,协议还规定,只有1998年前就在这儿住的人和他们的后代才有投票权。
好戏这才开始。2018年,第二次公投,43.33%支持独立。2020年,第三次,46.74%。眼看着独立的希望越来越大,法国急了。
2021年,疫情来了。卡纳克人说,疫情期间搞公投不合适,要求延期。法国表面上同意谈判,背地里却派了2000个士兵过去,让他们以居民身份投票。同时,跟独立派谈啊谈,拖啊拖,让独立派以为公投真的会延期。
结果,2021年的公投,投票率只有43.87%,96.5%反对独立。这结果,跟前两次反差太大,傻子都看出不对劲了。独立派一看法国玩这套,干脆不投票了。更滑稽的是,最后公布结果的时候,法国好像又把那2000个士兵的票给作废了,这是想掩盖啥?“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公投之后,卡纳克人更不服气了,继续闹,要求再投一次。法国也提出了条件:要再投可以,但得放宽投票资格,在新喀里多尼亚住十年以上的人都能投。这听着合理,但细想一下,法国这不是给自己留了个后门吗?想造多少票还不是轻轻松松?
现在,双方还在僵持着。新喀里多尼亚的独立之路,道阻且长啊。法国这块“甜蜜的负担”,看来一时半会儿还甩不掉。新喀里多尼亚,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