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军中弹倒地,汉奸看他没死悄声说:别动,我们马上就撤

曹米说娱乐 6天前 阅读数 0 #娱乐

2010年是抗日战争65周年,媒体采访了著名的抗日英雄秦光。

当时,他已经93 岁了,却依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还对着镜头说到:

我早就是钢筋铁骨了,打鬼子的时候,身上留下了十几块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

13 岁参加红军,多次在战火中死里逃生,他的故事传遍冀鲁豫三省,还有着一个“不死的战士”的绰号。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01

1917年,秦光出生在湖北黄安县,家庭条件并不好。

父亲、母亲务农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混乱年代勉强维持家庭的温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去读书、去上学了。

从四五开始,秦光就一直帮着家里干农活,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口饱饭,其它的也没想太多。

如果按照这样的状况下去,也就没有我们的“不死战士”了,一切的转折都发生在1930年。

那一年秦光才13岁,工农红军刚好来到黄安县,并发布招兵公告。

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子弟兵,一直以来都在为底层百姓伸张正义,解放不断受压迫的百姓,让老百姓翻身做主人。

自小受到压迫的秦光,对底层百姓更能感同身受,思虑再三成为一名工农红军战士。

当时红军的实力并不强大,他只能跟着队伍东奔西走,为了心中的信仰努力坚持着。

三十年代,蒋介石对苏区的红军进行多次围剿,前四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第五次红军遭遇惨败,不得不调整战略撤离苏区,然后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

此时秦光不过是17岁的孩子,义无反顾地跟着队伍爬雪山、过草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路是艰苦的,却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力,并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全方位侵犯我国,秦光加入抗日队伍中来。

这个时候的他,不再是最初那个普普通通的小战士,成为部队的领导之一,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敌我双方僵持阶段,我们有百团大战,敌人有扫荡围剿。

1941年,秦光被任命为鲁西军区特三营的副教导员,同一时间日本队鲁西军民发动大规模的扫荡。

日军总共分兵六路,出动将近20000人,每一路人马又配备人坦克、重武器等。

目的很简单,就是消灭我军的主力部队,直接摧毁鲁西南抗日根据地。

当时,敌我双方虽然已经进入对峙阶段,但日军依然掌握很大的主动权。

一路势如破竹,不久便打到苏村,后方就是我军主力部队、党政军首脑机关的所在。

如果不能阻止这一股日军的突袭,我军很可能面对重大损失,秦光临危受命接下阻击任务。

02

1月17日清晨,秦光带领特三营来到苏村设下埋伏,没过多久便看到 6 辆日军汽车到来。

敌人进入包围圈后,我军立即开火,机关枪、步枪不断向日军扫射而去,一时间战场浓烟弥漫、火焰四起。

日军见状立刻停车,未受伤的日军开始反击,组成战斗队形向特三营反扑。

我军的确先一步占据主动权,但双方军事力量悬殊,日军一直坚持到增援部队赶来,战场形式立即发生变化。

敌人快速包围苏村,架好轻、重机枪封锁所有退路,整个苏村如铁桶一般,连一个蚊子都难飞出去。

初次交战特三营就损失惨重,一个营最后只剩下20人,无奈只能依托有力地形抵抗。

攻入苏村日军损失会很大,不攻进去短期内无法取得胜利,最后居然使用毒气弹。

一个又一个毒气弹被投进苏村,秦光等人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即便如此也一直坚持到天黑。

浑水好摸鱼,本打算趁着天黑突围,20个人也不算多,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日军好似早已料到这招,当秦光等人准备在苏村西边突围时,行踪被日军察觉。

随即一颗颗手榴弹从天而降,轰隆声四起,许多战士都受了伤。

日军趁机进攻,秦光带着负伤战士以墙做掩体反击,日军进攻不顺,再次使用毒气弹。

战士们胸口像压着一块石头一样,仍继续坚持抵抗,但最后还是晕了过去......

秦光眼睛再次睁开,发现双手被捆绑,二十多个受伤的战士正被日军的刺刀对着,不久便失去了生命。

紧接着6个日军又压着他们向村外走去,敌人刺刀上正流淌着血。

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秦光排在队伍最后,偷偷告诉战友过会一起跑。

趁着日军不注意,突然大喊一声“同志们,跑”,然后四散逃跑。

日军也没料到会有这样一幕,但很快回过神来,举起枪就射击,一个个战士栽倒在地没了呼吸。

秦光刚跑没多远,就被一颗子弹击中,所幸没打到要害。

随后又一个子弹来袭,同样没打到要害,却也一头栽倒在地。

这个时候日军走过来,准备结果了他,秦光则怒目看着日军。

就在对方开枪时,坚持不住的他头歪向一侧,子弹刚好避开要害,打在脖子处。

一时间鲜血直流,日军以为受了那么重的伤必死无疑,便径直离开了,不曾想让秦光捡回一条命。

战火过后,营部文书孙玉文发现奄奄一息的他,立刻送到当地最近的医院抢救。

如上述所言,秦光的伤势很重,却都避开了要害部位,最后被救了回来。

苏村阻击战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并不显眼,但却也是一首悲壮的战歌。

特三营靠着130 余人,硬生生阻击了日军六路的合击,击毙敌人400多人。

更重要的是,给大部队转移争取到了时间,保护了边区首脑机关和当地军民的安全。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后福有没有不知道,但“运气”是有的。

03

在医院修整好后,秦光立即返回部队,继续在鲁西南一代抗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形式愈发复杂,也更加艰难。

鲁西北第三军分区原属于115师,因局势需要划分给129 师的冀南第七军分区,秦光则担任该支队的政委。

1943年3月,秦光率领部队来到冠县张柳召村,当地情况很复杂,部队随时可能遭到日军突袭。

他命令部队提高警惕,奈何还是遭到汉奸的出卖,位置被日军获悉。

大量日军向张柳召村挺近,我军发现敌情立即组织反击,这个时候东西南北已经遍布敌人,显然已经形成包围圈。

敌人不断缩小包围圈,局面十分危机,再不突围很可能全军覆没。

秦光命令部队分散突围,这样可以减少日军炮火的杀伤力,降低人员伤亡。

他自己带领一股部队从西方方向突围,距离包围圈100米左右时遭到猛烈打击。

人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战时将领的带头作用很大。

秦光第一个跳出掩体,带着同志们向敌人进攻,随手拉响一颗手榴弹扔向敌群。

正当他想投第二颗手榴弹时,日军的一颗子弹刚好打在他的腰腹部,直接躺在地上无法动弹。

幸运的是,手榴弹炸起来大量烟尘,部队在烟尘的掩护下冲出包围圈,保全了有生力量。

躺在地上的秦光一摸伤口,发现子弹并没有打穿内脏,而是卡在了肋骨里,也就是说还有生还的可能。

日军必定不会待太久,只要蒙混过关就可捡回一条命,两眼一闭、两腿一蹬,继续躺在地上“装死”。

日军作战有一个传统,战后打扫战场会给对手“补刀”。

不管死没死,都要捅上一刀,即使先前没死,再要害部位捅一刀也必死无疑。

这一次日军没有亲自动手,反而交给了麾下的伪军。

有两名伪军来到秦光跟前,发现他是在装死,并没有上报。

一个人放风,一个人蹲下来假装收缴枪支弹药,其实是在暗中提醒他:“别动,我们一会儿就撤......”

不久日军离开战场,秦光又在地上躺了很久才慢慢睁开眼睛,发现日军真的走远了,才捂着伤口挣扎着坐起来。

看着满地战友的尸体心痛异常,一个一个查看是否还有活着的,结果63人无一人幸免。

秦光是幸运的,离开战场不久便被老乡发现,身体得到及时治疗,暂时保住了性命。

后来,老乡先是讲他伪装一番,随后又用牲畜送出日军的封锁线,找到冀南七分区所在地。

令员马本斋看到逃出生天的秦光,老泪纵横激动不已,立刻派人将他送到附近的野战医院做手术。

这一次与上一场不同,几十块大大小小的弹片卡在腰缝之中,当时的医疗技术根本无法取出。

哪怕是新中国成立后,水平依然达不到要求,这些弹片也就永远留在了秦光的体内。

2010年媒体记者采访他时,秦光还以此打趣,说自己的“钢筋铁骨”。

但,只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才明白战争有多么残酷,所以说每一位抗日战士都值得铭记。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曹米说娱乐

曹米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