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我当上汽车兵,对大奔一捣鼓,外国老板出500美金聘请
我来自四川广安,和邓小平同志是同乡。说实话,我并不是为了攀附名人,只是内心充满自豪感,同时也希望为家乡争光。
1976年,我参军了,家人对我寄予厚望。我被分配到延庆县的一个基地,那里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开始了我的军政训练。
当年,士兵们踏入军营时,手中捧着的是《雷锋日记》,而雷锋本人正是汽车兵中的典范。
在新兵连里,大家最渴望的就是当上一名汽车兵。这个岗位在我们眼里,代表着荣耀和责任。每次训练结束,战友们都会聚在一起讨论这个话题,眼神里满是向往。汽车兵不仅能掌握驾驶技能,还能参与重要任务,这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为了这个目标,每个人都加倍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这个梦想。
在北方的严寒冬季,训练显得尤为艰难,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来自南方的士兵来说,寒冷几乎难以忍受。然而,为了实现驾驶车辆的梦想,每个人都充满了训练的热情和动力。
那时,我头一回这么近地接触汽车,那画面至今深深印在脑海里。
午饭后,班长接到排里安排,要求我们班配合老连队完成垃圾搬运工作。
我们班的同学一起走到垃圾处理点,发现一辆解放140型号的大卡车已经停在那儿了。说实话,我之前对这车并不了解,还是通过班长的讲解才知道,这车是解放牌的,具体型号是140。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辆车的样子:“车身是淡绿色的,车门中间有个醒目的五角星,车轮特别大,高度几乎到我肩膀了。”
"开工了!"班长下达指令。
我们跟着班长爬上了车,紧紧抓住车架。车子飞速前进,那种感觉真是太爽了!透过后窗玻璃,我悄悄瞄了一眼驾驶室里的人,心里羡慕得不得了!
很快,我的梦想实现了,被安排到哈尔滨团部的一个小型车队,成为一名驾驶员。
刚到连队的第三个月,我们便着手学习驾驶技术。训练内容涵盖了基础操作和理论知识,包括车辆启动与停止、坡道起步、转向控制、库位倒车、障碍物通过、汽车原理以及日常维护与简单修理等技能。
我学习特别拼,最后毕业考试拿了个“优秀”。
就在我洋洋得意之际,意外发生了。
1978年冬天的一个日子,我驾车前往哈尔滨的一家酒厂搬运货物,车子刚行驶了大约十公里,突然就停了下来。
真是倒霉透顶,车子偏偏在这个荒郊野岭抛锚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求助的地方都没有。更糟的是,哈尔滨这鬼天气冷得要命,冻得我直哆嗦。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怎么折腾都无济于事,真是束手无策。
实在没辙了,我只好拿出工具自己动手修理。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就在我毫无头绪的时候,一辆车突然停在了旁边。司机下车询问了我的状况,二话不说就开始帮我修理车辆。他的态度非常友好,动作也很熟练,很快就解决了我的问题。这位师傅的及时出现和热心帮助,让我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
后来,他带着微笑告诉我:“年轻人,驾驶技术固然重要,但维修能力更是关键。”
从那一刻起,我坚定了掌握驾驶技术的决心,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司机。
之后,只要不用出车,我就全身心投入学习。不管是啃书本,还是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讨教,我都特别用心。
我在汽车技术领域深入研究,积累了超过十万字的学习心得。这些笔记记录了我对汽车技术的全面理解和实践总结,涵盖了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与研究,我逐步掌握了汽车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创新应用。这种持续的知识积累不仅加深了我对汽车行业的认知,也为我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然而,我明白,要真正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学习和提升。
离我们驻地不远有个修车铺,我经常抽空去那儿帮忙。一有空闲,我就往那里跑,跟着师傅学修车技术。虽然辛苦,但我觉得挺有意思,也学到了不少真本事。时间长了,我跟修车铺的师傅们混得很熟,他们也愿意教我。就这样,我一边在部队训练,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修车,日子过得很充实。
一开始大家对我爱理不理,后来发现我勤奋好学,态度认真,慢慢就接纳了我。站里有位技术过硬的刘师傅,看我肯钻研,就传授了不少独家窍门。
那时候,我隔好几年才能回一趟老家。回去之后,我几乎天天往县城的修理厂跑,帮忙干活,一分钱都不收。
我妈看我这样就不乐意了,念叨着:“孩子,你平时难得回来一趟,这一到家就往外跑,亲戚也不走动,整天弄得满身油污,这算怎么回事嘛!”
我明确表示:“我只想专心做好司机这份工作,成为一名出色的运输兵。”
母亲看我态度坚决,便不再多言。
通过不断实践,我逐渐掌握了维修技巧。当时车辆出现问题,我只需简单观察和倾听,就能准确判断故障所在。
1988年,我去一个合作单位处理事情,偶然在垃圾场看到一辆沃尔沃轿车,外表看起来还不错。
问了之后才知道,这辆车已经出故障很久了。
单位负责人表示,这设备已经无法修复,即便当废品处理也值不了多少钱。如果你们军队觉得还有用处,可以直接带走。
我挺开心的,把车拖回去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这车看起来还挺新的,差不多有八成的成色。靠着我的修车本事,连续熬了四个晚上,总算把这辆车给整好了。
部队领导外出办事时,我主动提出驾驶那辆刚修好的车去执行任务。他们经过考虑,最终批准了我的请求。
这辆车是从国外进口的高档车型,开出去特别有面子。每次遇到熟人,他们都会惊讶地问:“哇,这车怎么这么棒!”
部队领导感到非常高兴。
然而,这种平静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当合作单位的负责人得知车辆已修复完好后,便开始寻找各种借口试图将其收回。
基于双方的良好关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我们便将该区域归还给了他们。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对彼此情谊的重视,也展现了我们处理事务的诚意与效率。整个过程顺利且迅速,彰显了双方互信互助的友好氛围。
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开车外出办事,时不时会在路上遇到抛锚的车辆。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停下车来,给遇到困难的车主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那天完成任务后,我正往回走,突然看到一辆奔驰停在路旁。车主正慌张地在车头捣鼓着什么,旁边还有个人着急地打着电话。
我询问了一下情况,得知一位外籍企业家正匆忙赶往哈尔滨,准备洽谈一项重要业务,然而途中车辆突然出了毛病。
我主动表示可以帮他们修理,看我信心十足,老板便点头答应了。之前,他问我需要多少费用,我只是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
车修好后,那个外国老板递了一张名片给我,说:“中国军人真厉害,你帮了我大忙。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出高薪聘请你。”
他一边说话,一边竖起五根手指。
这时,他的司机赶紧插话:“哥们儿,你真行,老板愿意出500美元雇你。”
我微笑着婉拒了他的好意。不过,他对于中国军人的那份敬意,我必须领受。毕竟,这就是身为中国军人的使命与荣耀。
随着时间推移,我在哈尔滨的修车手艺渐渐有了名气。不少大型汽修厂私下托人联系我,说看重我的技术,希望我能抽空帮他们干活,报酬方面绝对让我满意。
也有人建议我直接退伍,和他们一起创业。
可能他们并不真正懂我,我选择参军纯粹是出于对军队的热爱。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我压根儿就不会选择这条路,直接去地方工作不是更轻松?
在军队服役超过二十年,我总共只回了四次家乡,主要是担心别人对我有看法。
那年秋天快结束时,我们接到了在延吉执行紧急任务的命令。就在出发前一天,我接到了家里发来的消息——父亲去世了。姐姐接连发了两封加急电报,催我赶紧回去。
在任务紧要关头,我们部队接到了艰巨的使命,需要长途行军。作为汽车班的负责人,我不仅要承担维修工作,还得带领整个团队前进。
现在这种情况,我肯定不能走!
领导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安排他人暂时代替我的岗位,同时已经帮我订好了回家的火车票。
“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老话,我琢磨了好一阵子,最终决定把车票退了。
我急忙返回军营,驾驶战备车辆出发。行驶到中途,突然下起大雨,让本来就崎岖的山路更加湿滑难行。
前方道路呈现出一个类似数字“9”的急转弯,导致当地几辆汽车未能成功转向,最终失控翻入路旁的沟中。
情况紧迫!如果选择绕路,就会错过最佳作战时机。上面下了死命令,我们必须按时抵达指定地点。
我们的车辆必须果断地突破障碍!
多亏我驾驶技术过硬,车子总算顺利通过了。这一举动节省了不少时间,为最终取胜奠定了重要基础。
部队表彰了我的表现,我领奖时忍不住流泪。想到父亲,我默默地说:"爸,我没能陪在您身边尽孝,这次立功就当是给您的一点补偿吧。"当时内心充满自责和遗憾,只能用这种方式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