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儿子被保姆摔死,余叔岩无子送终,死后妻子焚烧他的珍贵遗物
在北京有一条古老的街道,街道上有一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四合院,这四合院里,藏着一个差不多快被人忘掉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京剧宗师余叔岩。他这一辈子,那可太有传奇性了,既有特别辉煌的艺术成就,又有着很深刻的个人悲剧。可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这些故事好像慢慢地就要从人们的记忆里没了。
余叔岩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就只有一个儿子,本来儿子是他晚年生活的希望,结果,突然出了个意外,被家里保姆不小心给摔死了。这对余叔岩来说简直是要命的打击,打那以后他就没孩子了,到老的时候只能孤零零地被人送终。
余叔岩去世以后,他的妻子姚氏做了个让人特别难以相信的决定。
人生最后的舞台1937年春,北京城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剧院,剧院里灯光柔和,空气中满是期待的味道。那天,是为了给好友张伯驹庆祝40岁生日,余叔岩专门选了《失空斩》来作为自己这辈子最后一场演出。这既是对友情的深情表达,也是余叔岩跟自己舞台生涯的告别。
《失空斩》这出戏悲壮得很,讲的是历史上忠诚英勇的故事,演这戏可得有超高的演技,才能把角色复杂的内心和激烈的情感变化给演出来。余叔岩穿着特华丽的戏服,脸上化着精致的戏妆,他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能把角色鲜明的个性和深层次的情感展现出来。在舞台上,他就跟角色合成一个人似的,把自己多年练就的艺术功底全使出来了。每到剧中高潮的时候,他那超级震撼的唱腔和精准的表演,准能让观众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时候,掌声和喝彩声就不断,好久都停不下来。
可舞台下的余叔岩却得面对难以为继的状况。他才47岁,按说正处于艺术生涯的黄金期,技艺已经很成熟了,本应该大展宏图的。但健康状况就像阴影似的缠着他。长时间积攒下来的病,逼得他老是中断排练和演出,有时候病痛弄得他连正常走路和发声都困难。余叔岩心里明白,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挣扎,身体越来越差这个事儿已经没法改变了。还有,个人生活里的那些烦心事也把他折腾得够呛。他的私生活因为和年轻女友的关系被大家说三道四的,更别提这段关系里有了孩子,这带来的有喜有悲的事儿了。
即便这样,余叔岩还是把《失空斩》当作自己的告别戏,可能就是因为这出戏最能展现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吧。那天夜里,戏一演完,余叔岩就慢慢从舞台上走下来了。剧院里的掌声,就好像是给这位艺术大师最后的敬意。而余叔岩,这个一辈子都在舞台上全心奉献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就从那一刻起,彻底告别自己的舞台生涯了。
家庭的不幸在北京的一个宅院里,表面上岁月平静美好,可余叔岩的生活里却藏着一段悲剧。他和元配夫人陈淑铭的婚姻,随着时间推移,积攒了好多复杂的情绪,他俩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就像怎么也跨不过去的深沟。不过,在这段婚姻里,余叔岩一直有个没放弃的想法,那就是能有个儿子来传承自家的家业和艺术传统。
在他和年轻女友的关系里,这个愿望暂时有了答案。他俩感情纠缠不清,最后有了个新生命,是个健康又活泼的小男孩。在那个时候,儿子可不只是家族血脉得以延续的标志,还代表着社会地位和家庭荣誉。所以这小男孩一出生,给余叔岩带来的喜悦和希望那可大了去了。
可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突然就出了一场大悲剧,一下子就把那些美好的东西全给毁了。就在那个倒霉的午后,宅院大门口发生的事儿,成了余叔岩这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伤痛。保姆,在跟府上的男仆车夫聊天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一时大意了,还是被命运作弄了,居然没抱住怀里的小男孩,小男孩就从她怀里滑出去了,脑袋朝下“咚”地一下就摔在硬邦邦的地上。就这么一下,这个满是希望的小生命就没了。
这意外一发生,可不只是一个家庭在悲痛,余叔岩的精神世界也遭受了重重一击。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余叔岩面对这么沉重的打击,反应却特别平和。他没对保姆严厉质问,也没惩罚她,在辞退保姆的时候,还多给了好几个月的工资。他这么处理,可能是感叹生命无常,可能是宽容保姆这无心之错,也可能是无奈地接受了这无法挽回的悲剧。
健康状况变差了1941年夏天,北京城里热得不行,那一阵接一阵的热浪,就好像在预告着要有不寻常的事儿发生。就在这时候,京剧界的大腕儿余叔岩,正在和另一场看不见的战斗较劲儿,这可是一场生死之战。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身上早就藏着的血尿病突然变得更严重了,严重到啥程度?就是肉眼都能清楚地看到尿里有血了,这情况可把身边的人愁坏了。
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余叔岩心里还存着一线生机,就想找德国医生来给好好治治。那时候的北京,德国医生可出名了,他们的医疗技术和管理,大家都觉得是国际一流的,好多大人物都找他们看病。可余叔岩派人去找这个德国医生的时候,得到消息说医生没多久前就已经离开北平了,这对余叔岩来说,打击可太大了,简直绝望透顶。没了这个治病的指望,余叔岩的病好像更没希望好转了。
之后,余叔岩就去了协和医院,这协和医院可是当时咱们国内西医水平的代表。协和医院打成立起,就靠着超厉害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全世界都特别有名,好多患者把这儿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余叔岩就在这儿接受治疗,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特别精心地照顾他,想尽各种办法来控制他的病情。医院里的气氛紧张又忙碌,每个走进余叔岩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抱着一定要把他治好的决心,可病魔太凶了,完全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余叔岩用上了最好的医疗资源,也接受了最好的治疗,可病情还是越来越糟。1941年5月19日傍晚,夕阳把天空染得金红一片的时候,余叔岩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时候,整个医院都静悄悄的,充满了肃穆的氛围。医护人员已经拼尽全力了,可生命这么脆弱,他们也只能干看着没办法。余叔岩,他可是为京剧艺术奉献了一生的宗师,就这么在54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家庭的纷争和社会的哀悼公祭一开始,北京的一个角落就被深沉的哀悼氛围笼罩着。京剧界的巨星余叔岩离世了,这引得好多人都来致敬。打清晨起,就不断有人赶来,来的人里有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一辈艺术家,有身着现代服装的文化人,还有普通老百姓。他们一来,这儿就像变成了一条满是哀思和敬意的长龙。
灵堂里,空气中满是焚香和纸钱燃烧后的那种熏香味道,又浓又苦,就好像在表达对余叔岩离世的深切怀念。亲朋好友还有大老远赶来的吊唁者,都拿着香,脸色沉重,逐个朝着余叔岩的遗像鞠躬,来献上他们最后的敬意。这时候,时不时就能听到低低的抽泣声,偶尔还会爆发出大哭声,这都是大家对余叔岩不舍得、痛失他这位良师益友的情感宣泄。
就在所有事情都依照传统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时候,突然有个举动打破了灵堂里的庄严肃穆。余叔岩的遗孀姚氏一下子站了出来,她这动作让在场的人都留意到了。在大家的注视下,姚氏开始把一件件好像很珍贵的东西放到火盆里,那些东西在火里慢慢就被烧没了,成了灰烬。
她把一批批看着普普通通,可实际上艺术价值特别高的东西,一个接一个地投进火焰里。在这些东西里,有余叔岩平常老是翻来翻去看的古籍,还有他创作出来的特别珍贵的剧本,就连他自己的书信和笔记都在里头,这些可都是他艺术生涯里缺了不行的东西。
在北京的艺术圈子里,余叔岩的剧本和笔记那可都是京剧艺术的大宝贝,每张纸都满满当当承载着他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还有创新。这些资料,不管是研究余叔岩的艺术风格,还是探究京剧艺术的发展,价值那都是不可估量的。可到了姚氏这儿,这些就只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她根本就不懂这些遗物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姚氏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又惊又惑,可她自己却特别坚定。在她心里,把亡夫的遗物烧掉,就像是在延续一种古老传统,她觉得这样能让亡夫带着那些心爱的东西去另一个世界。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做法特别不合时宜,尤其在文化和艺术价值越来越受重视的那个时代背景下。
更搞不懂的是,姚氏这么做背后藏着啥动机。孟小冬可是余叔岩的得意弟子,他俩的师徒情老深厚了。余叔岩生病的时候,孟小冬不但在艺术上把余叔岩的本事都学了过来,生活里也是照顾得特别周到。但姚氏,因为各种各样的误会和偏见,一直对孟小冬有意见,都把孟小冬当成眼中钉了。
姚氏的这一连串举动,明显是冲着打击孟小冬去的。在姚氏心里,把这些遗物给烧了,不只是不想让孟小冬有得到这些珍贵资料的可能,更是想借这个法子来表示对孟小冬的不满,还想报复她。姚氏或许觉得,这么干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孟小冬在艺术道路上发展的潜力,甚至对她在京剧界的地位也能产生影响。
这事儿在社会上引起了好多讨论。大家都批评姚氏的做法,也对这事儿进行了反思,同时还特别同情孟小冬,特别支持她。姚氏可能一开始也没存啥坏心,可她的做法确实让本来就挺难受的京剧界变得更悲哀、更遗憾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