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骑车被撞校长竟连夜查档案,老师自曝:假期也被逼自证清白!

教育人看世界 6天前 阅读数 5 #教育

“五一”假期第二天,河北某地一初中生骑车被撞。晚上校长得知消息后,连忙给八(3)班班主任联系,要求迅速查看一下,安全档案是不是齐全?老师答复说有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记录,有家长群提示安全截图,有学生办的安全手抄报,有主题班会照片。校长仍不放心“你还是去学生家看看吧!免得以后被牵连!”,老师正在外地旅游,一时半会赶不回来,犹豫之间也很生气:学生假期出事,有交警处理,为什么校长这么害怕?难道学生在校外出事,也和学校有关系?

还别说,按照现在的追责体系安排,学校搞不好还真有事!

评论区,一位江苏的老师网友举例,她所在学校2女生闹矛盾,一名女生从网上购买对方信息,散布到某群“开盲盒”,对方家长报警,派出所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安全副校长到派出所报到,校长让安全副校长带上网络安全教育材料,当办案民警看到提供的网络安全教育ppt后,挥手让副校长回去。如果没有这份安全教育资料,学校又脱不了干系。

荒诞背后,是一套让人喘不过气的追责逻辑,“一岗双责”是追责体系中的基本原则。学生出了问题,找班主任没有问题,但找老师找学校,目的是督促学校和班主任加强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而不是为了处罚。学生假期在校外骑车出事,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学生假期的监管责任是家长,而不是老师和学校,就是追责,也是追家长监护不到位的责任。因此而处罚老师和学校,教育部门就有点“没有责任自我揽责”的意味,且起不到督促老师和学校加强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平时会按照上级要求,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那么多的学生,总有些不听话的。如果因为学生校外出了问题,就怀疑班主任没有教育,或怀疑班主任教育不到位,因此追责,班主任和学校就会多做安全教育档案,自证清白。这一点非常可怕,因为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学期,每月甚至每周做档案,还有多少精力用到教育教学上去?

现在有种奇怪的现象,教育局和有关部门对学校不信任,更对老师不信任,有问题有举报都要让老师和学校自证清白,这让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怀疑也是会传递的,教育就没有效果了。

写在最后

当前教育追责体系的症结,在于将“一岗双责”异化为“无限连带责任”。当学生假期在校外发生意外,本应由家长承担的监护责任,却逼学校和老师自证清白。这种“有罪推定”式的追责逻辑,不仅模糊了家校责任的法定边界,更将教师推向“既当教育者,又当全时段安全员”的畸形定位。教师的时间被切割成无数个“留痕时刻”,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却在形式主义的裹挟下渐行渐远。

破解困局需从制度层面划清“责任红线”。其一,应由教育部门联合司法机关,制定《校园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在校期间”与“非在校时间”的责任界定,如深圳试点的“21种不追责情形”可推广至全国;其二,优化安全教育考核方式,将“材料厚度”转化为“教育效度”,如有没有进行防溺水教育,询问一下学生即可,而非单纯检查台账数量;其三,教育部门大胆支持学校和老师,不要揽责,真正实现“尽责免责”。

教育不是“无限责任公司”,教师更非“全能背锅侠”。追责的板子不能只打老师,安全的底线需要回归理性,教师才能从“档案工人”变回“灵魂工程师”。毕竟,讲台上的思想碰撞,远比屏幕前的“留痕表演”,更能承载教育的重量。(源自网络公开报道、部分自媒体等)

你怎么看待教育的揽责和只追责老师现象?你认为有哪些解决困局的办法?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教育人看世界

教育人看世界

教育人看世界百态,一个不一样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