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价格战遇冷,对等关税压力下,中高端汽车市场如何破局
关税迷雾下的别克突围:技术、品牌、渠道三重奏
说起来,曾经在中国车市呼风唤雨的别克,现在这是咋了?
2016年那会儿,一年卖个一百多万辆,妥妥的合资品牌大佬。
可现在呢,销量下滑成了“老朋友”,这“神话”咋就变成了“阵痛”?
你品,你细品!
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的关税升级说起。
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别克这回算是撞枪口上了。
关税一涨,成本蹭蹭往上涨,出口到美国的昂科威(2024年卖了4.7万辆)估计要哭晕在厕所。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更扎心的是,产能消化不了,生产线眼瞅着就要闲置了。
再加上国内“国七”排放标准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别克燃油车型的升级压力山大。
这内忧外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外部环境不好,自家也得争气不是?
可别克偏偏有点“不争气”。
先说说那些曾经的主力车型,真是让人唏嘘。
凯越,一代人的回忆啊,愣是栽在了三缸机上,停产了;威朗Pro,颜值是有了,可销量还是不如人意;GL8,曾经的MPV霸主,现在也面临广汽传祺M8、腾势D9这些后起之秀的挑战,优势不再明显。
更别提在新能源这块儿,别克更是慢了半拍。
奥特能平台车型ELECTRA E5,一个月卖个一两千辆,这数据,拿得出手吗?
E4就更别提了,用“惨淡”来形容都算客气。
而且,就算技术引进了,本土化也是个大问题。
充电桩兼容性、软件生态适配,哪一个不是拦路虎?
说白了,别克在新能源赛道上,真得加把劲儿了。
车卖得不好,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销量下滑,盈利能力跟着遭殃,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
有些经销商甚至开始退网了,这对别克品牌的形象和服务质量,绝对是个打击。
要知道,经销商可是车企的“毛细血管”,他们要是出了问题,别克这“身体”也好不到哪儿去。
别克也不是没想过办法。
之前的“一口价”策略,确实在短期内拉动了销量。
昂科威Plus、君越白金款这些车型,降价促销,效果还不错。
但问题是,现在“一口价”都成行业标配了,你降别人也降,优势立马消失。
而且,上汽通用合资股比的事儿,也一直是个隐患。
虽然官方否认了,但合资模式下,决策效率确实是个问题。
想当年,别克英朗也算是紧凑型轿车市场的常青树,可现在呢?
销量一落千丈。
除了三缸机的影响,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的崛起也是个重要原因。
吉利帝豪、比亚迪秦PLUS这些车,性价比更高,智能化配置更丰富,把英朗的市场份额抢走了一大半。
2024年,英朗的月销量已经很难进入紧凑型轿车市场的前列了。
别克,你可长点儿心吧!
这么看来,别克是真有点儿难。
那它还有机会吗?
当然有!
得在技术上突围。
Ultium奥特能平台要好好本土化,解决兼容性和适配性问题。
上汽通用的“真龙”插混平台也要用起来,打造差异化产品。
还有,别克的新能源规划也得跟上,2025年推出4款全新电动车型,投资50亿元建设智能网联研发中心,这都是好事儿。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能源是未来方向,别克得拿出真本事才行。
得重塑品牌形象。
别克以前给人的感觉就是“商务”,现在得往智能化、年轻化转型。
车机系统要升级,自动驾驶功能要跟上,售后服务要更贴心。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心。
还得在全球布局上下功夫。
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平衡产能,开拓新兴市场,这才是长久之计。
别克现在是遇到了大麻烦。
关税战、销量下滑、新能源转型……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只要别克能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拥抱电动化、重塑品牌价值,我相信,它一定能够在产业变局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别克,雄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