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在贾宝玉离开后,得到一人陪伴余生,薛宝琴有首诗给出暗示

君笺雅侃红楼 3天前 阅读数 28 #推荐

薛宝琴、邢岫烟和李纹姊妹的出场,明显被曹雪芹赋予了影射薛宝钗、林黛玉和李纨的作用。尤其是薛宝琴,她为姐姐薛宝钗承担了50回后大部分的隐喻。很多关于薛宝钗的影射,都被从薛宝琴身上作伏笔。

除了像凫靥裘这种比较露骨的影射之外,像《咏红梅花诗》中相对隐晦的伏笔,其实要更加有意思。

那一回芦雪广联诗,贾宝玉被罚向妙玉讨要红梅花,并以“红梅花”为题,让邢岫烟、李纹与薛宝琴各做一首诗,薛宝琴的《咏红梅花得花字》,就对薛宝钗的姻缘有非常重要的影射。

咏红梅花得“花”字·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简单解释这首诗,就是说:红梅花虽枝条疏朗却花色艳丽,就像身着红妆的女儿争妍斗艳。所以富贵门庭只种红梅不种白梅,连杳无人迹的山中也有红梅落花如云霞。其实清冷幽梦中为女儿(隐白梅)笛声所引,仿佛乘着仙槎游历天河。前世也是瑶池的蟠桃种,不要因为换了容貌就心生怀疑。

薛宝琴在诗中将梅花比作瑶池蟠桃掉落凡间的遗种,是古代诗人写梅花常用的隐喻。只是诗题作“咏红梅花”,薛宝琴却以红梅与白梅比对出同根同种不同命,对薛宝钗形成影射。

红梅花深受富贵门庭欢迎,影射书香门第出身的林黛玉;白梅花倍受冷落,影射商贾出身的薛宝钗。表达的是当时薛宝钗在贾府谋求金玉良姻的困境。

诗中还引用《博物志》记载的“乘槎游仙”泛舟天河的故事,暗示了王母娘娘划分银河阻隔牛郎织女的姻缘典故,隐写宝黛姻缘遭王夫人反对并拆散,薛宝钗虽然嫁给贾宝玉,却又遭遇离别之苦,余生只能于梦中追忆往昔的似水流年之事。

其实三首《咏红梅花诗》,曹雪芹安排的顺序也很巧妙。邢岫烟第一,李纹第二,薛宝琴第三,分明就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顺序。当时贾政分别对三个“媳妇”的未来住所进行点评,其实就是对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的评价。进而表达他对贾宝玉姻缘的看法。

当时贾政认为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忘虚此一生”,是最满意的评价。而对蘅芜苑却给出“这处房子无味的很”的评价,以鸡肋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金玉良姻现实。正如同红梅与白梅的比较。

而薛宝钗最终如愿嫁给了贾宝玉,却也是以王夫人如同王母娘娘以金钗划分天河一般的反对立场推动,结果却是以贾宝玉离他而去收场。

不过,薛宝琴的这首诗,虽然影射了薛宝钗婚姻的不幸,但其实影射最大的还是“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这两句。皆因句中线索,呼应了林黛玉的《折足雁》酒令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隐喻。

“落霞与孤鹜齐飞”虽出自《滕王阁序》,但“落霞”象征枕霞旧友史湘云;“孤鹜”以野鸭子对应凫靥裘,是指薛宝钗。“齐飞”意味着史湘云将会陪伴薛宝钗携手共度晚年。而“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的另一种解释:薛家在薛姨妈与薛蟠去世后“无余雪(薛)”,只剩下薛宝钗孤独一人时,史湘云伸出援手,陪伴薛宝钗度过余生,姊妹情谊堪比高山流水。

两者互为呼应,意思大体相同,也说明曹雪芹为薛宝钗的余生,安排了史湘云这位“守护天使”陪伴,倒也不会太孤单。这或许就是薛宝钗的小丫头“文杏”带给薛宝钗微小的幸运之谶吧。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红评作者,只为《红楼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