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菲律宾军队真的曾以900人成功阻击我15000人进攻吗?

文龙笔记 2周前 (03-17) 阅读数 216 #历史

在菲律宾的民间传说和部分历史叙述中,流传着一个被称为“玉通之战”(或称“Yultong之战”)的故事。该说法声称,朝鲜战争期间,菲律宾派出的一个营约900名士兵,在汉城(今首尔)附近的战斗中,以少胜多,成功阻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约4万人的进攻,并造成中方7500人伤亡,而菲军仅24人阵亡。这一“战绩”被菲律宾国内视为“建国神话”,甚至成为其国民自信和军事宣传的重要支柱。然而,这一说法是否经得起历史考证?其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动机?

一、菲方宣传的由来与矛盾

根据菲律宾民间和部分军事历史资料的描述,“玉通之战”发生于1951年4月,菲军第10营(又称“菲律宾远征军”)在朝鲜战场某次防御战中,凭借“英勇作战”和“战术优势”,抵挡了志愿军的“人海攻势”。菲方宣称,此战不仅挫败了志愿军的战略意图,还创造了“900人对4万人”的悬殊战损比。然而,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与史实矛盾。

首先,从朝鲜战争的整体战局看,1951年4月正值志愿军发起的第五次战役。此阶段,志愿军的主要对手是美军、英军等“联合国军”主力,而非菲律宾这类兵力有限的参战国。例如,同一时期,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八七师在雪马里全歼英军“格洛斯特营”时,菲军并未出现在主要战场记录中。其次,若菲军真取得如此“辉煌战果”,为何在“联合国军”的战报、美军档案或国际史学研究中几乎未见提及?

二、菲军参战的真实规模与表现

菲律宾作为“联合国军”成员之一,确实向朝鲜战场派遣了约1400人的部队,包括一个步兵营(第10营)和部分支援单位。然而,菲军的实际参战记录显示,其作战规模有限,且多承担辅助任务。例如,菲军曾参与1950年的釜山防御战和1951年的春川地区战斗,但均未与志愿军发生大规模正面交锋。

从战损数据看,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菲律宾军队共伤亡约1200人,其中阵亡约112人。这一数字与菲方宣称的“玉通之战仅24人阵亡”形成鲜明对比——若单次战斗便能造成如此悬殊的杀伤,菲军的整体伤亡比例显然难以自洽。此外,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记载,朝鲜战争中歼灭的“联合国军”以美、英、土耳其部队为主,菲军未被列为主要交战对象。

三、神话背后的战略欺骗与宣传动机

菲方对“玉通之战”的夸大,本质上是历史叙事与政治宣传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菲律宾作为新兴独立国家(1946年独立),亟需通过“英雄叙事”塑造国家认同;另一方面,这一神话也被用于强化菲军“小而强”的形象,以服务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在近年南海争端中被频繁提及,成为菲方挑衅中国主权时的“精神支柱”。

从情报战的角度看,此类宣传也可能受到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曾通过电子欺骗、无线电静默和战术伪装等手段,成功隐蔽大规模兵力调动,导致“联合国军”情报系统误判。菲方若借机夸大局部战斗成果,既可掩盖自身参战的实际贡献不足,又能迎合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的“反共叙事”。

四、现实冲突中的神话破灭

2024年仁爱礁事件,成为戳破菲方“玉通神话”的现实转折点。菲律宾海军特种部队试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建材时,遭中国海警拦截。菲方全副武装的特种兵在冲突中“束手就擒”,7支步枪被缴获,6人被俘后于当夜释放。这一事件暴露了菲军实战能力的严重不足,与其宣扬的“900人阻击4万人”形成荒诞反差。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菲方在此次冲突后,仍试图通过社交媒体渲染“悲情英雄”形象,却引发国际舆论对其“自导自演”的质疑。历史与现实的对照表明,依赖虚构叙事支撑的民族自信,终究难以经受真相的考验。

五、历史的启示:尊重事实方能直面未来

朝鲜战争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捍卫和平的正义之战,其历史地位早已被世界公认。对于菲律宾而言,将局部战斗夸大为“神话”,非但不能提升国际形象,反而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当前,部分菲律宾政客和媒体仍沉溺于“玉通之战”的幻影,甚至以此煽动对华敌意,这种行径既无益于地区稳定,也是对历史真相的亵渎。

真正的历史记忆应当基于客观事实。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牺牲与贡献,已通过无数战役的详细记录和国际学术研究得到验证。而菲方的“神话”,终将在史料挖掘与理性辨析中回归其本质——一场服务于特定政治目的的虚构叙事。

评论列表
  •   酷汉木子  发布于 2025-03-17 23:32:24  回复该评论
    菲律宾早在朝鲜战争中以我们为敌,今天又以我们为“敌”,拉拢外部势力侵犯、侵占中国南海,如果哪一天中、菲在南海发生冲突,一定要把菲律宾打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文龙笔记

文龙笔记

解读花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