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类老人,带出来的孩子聪明、情商高,6岁之前,大胆让他们带
我身边很多家庭,爸爸妈妈忙着上班,老人成了带娃的主力军。
不过,也有人会担心:老人带孩子,发育会不会落后?成长会不会耽误?
其实啊,有3类老人,带出来的孩子聪明、情商高,6岁之前,大胆让他们带。
一:愿意和孩子“玩”的老人,带出来的娃最聪明
我家楼下有个张阿姨,整天带着孙女在小区里跑。
别人家的孩子吃完饭就看动画片,她家孩子拿着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画写字。
她孙女才上中班,老师就说:“脑子特别活,想象力一串一串的。”
张阿姨不是有啥高学历,她常说:“我就把娃当成朋友,陪着她玩呗。”
说白了,就是她愿意蹲下来,进孩子的世界里去疯一疯、笑一笑、闹一闹。
她陪孩子跳皮筋、玩泥巴、编故事,一会儿扮公主,一会儿演老虎。
邻居笑她“这么大年纪还跟小孩玩过家家”,她却乐呵呵地说:“跟她玩一场,我心都年轻了。”
有句话说得好:“陪孩子玩耍,不是消磨时光,而是在塑造他的大脑和性格。”
孩子就是在玩中学东西。
别小看堆积木、扮家家、玩泥巴这些游戏,它们能训练孩子的手、眼、脑,还能培养语言、记忆和情感表达能力。
相反,有的老人带孩子,就是一句话:“别动,别闹,坐那儿别乱跑。”
孩子一坐就是一下午,不许摸这个、不许碰那个,结果脑子越关越紧,说话晚、胆子小、没想法。
还有些老人整天玩手机,一边刷视频一边喊孩子别吵。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一双眼、一双耳和一颗全心的陪伴。
聪明的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玩”出来的。
大人肯花时间陪孩子搭积木,他就学会了观察和动手;
大人愿意听他瞎编故事,他的语言能力就突飞猛进;
大人跟他一起画画、唱歌,他的表达力、情绪力自然比别人强。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看似“没用”的玩耍里,孩子感受到了爱、被尊重、被理解。
这,是情商的第一课。
有些家长说:“我没文化,教不了孩子。”
其实,带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知识,而是你的态度。
所以,别怕脏,别怕累,别怕傻。
你多陪孩子“玩”一天,他就多聪明一分,多幸福一点。
你陪他的这几年,可能就是他一生最快乐、最自信的根基。
二:舍得“放手”的老人,孩子有主见、情商高
我女儿一位同学,什么事都喜欢自己干。
穿衣服、系鞋带、洗水果、喂小狗,做得像模像样。
她是奶奶带大的,而她奶奶经常说:“小孩啊,就是越帮越废,越放越灵。”
有一次大家一起玩,那孩子非要自己倒牛奶,结果手一抖洒了一地。
我赶紧去拿纸,而她奶奶摆摆手:“别管她,让她自己收拾。”
那孩子默默地去拿纸擦,还说了句:“哎呀,刚刚杯子没扶稳,等会得小心一点才不会倒出来。”
犯错不哭,能承担责任,还能总结经验。这种,就是能扛事的孩子!
我见过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什么都抢着做。
孩子一哭,立马喂;孩子一摔,立马抱;孩子衣服没穿好、作业写不好,通通包办替代。
嘴里说:“他还小,不会。”可结果是,越“不会”的孩子,越长大动手能力越差。
我们要是舍得让孩子自己尝试、自己犯错、自己承担,他才能慢慢学会独立、坚强、思考、负责。
我们不放手,他永远也学不会这些。
女孩奶奶还有个好习惯,凡事都和孙女商量。
她不会强制要求孙女一定要听她的,而是会问一问:“你觉得怎么样?”
而情商高的孩子,正是能体会别人怎么想,遇到事有商有量。
女孩妈妈也经常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这位老人,可真是我们家的宝啊。”
懂得“放手”的老人,孩子更独立,也更懂得换位思考。这样的孩子,将来差不了。
三:情绪稳定的老人,带出的孩子有安全感、会说话
我邻居赵奶奶,整天乐呵呵的,而她的孙子,也是小区出了名的“好带”。
别人家孩子,一不如意就嚎啕大哭。
她家孩子,跌倒了,拍拍土自己站起来,说:“没事,我能自己起来。”
赵奶奶从不乱发脾气,也不乱骂孩子。
孩子做错事,她不是吼,也不是骂,而是轻轻说:“呀,这是怎么了?需要奶奶帮忙吗?”
有时候,孩子捣蛋了,她也会生气,但从不当众羞辱、不甩脸子、不贴标签。
邻居们都觉得,她带出来的孩子,特别有主心骨,情绪也稳定,说话有分寸,真是“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老人觉得,带孩子就得“压住”“吓住”“训住”。
可是,天天训、天天骂,孩子只会怕你,根本学不到怎么处理情绪、怎么表达自己。
大人容易情绪失控,孩子就会跟着发火,遇到事情,容易发脾气、打人,而不是好好沟通。
而且,大人情绪越不稳,孩子就越没安全感,越胆小、内向、不信任人。
所以,带孩子,脾气是修养,嘴巴是教育。
大人越稳,孩子也就不急不躁,性格温和。
如果家里的老人,情绪稳定,那种下的,是孩子一生的人缘和底气。
6岁之前,是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黄金期。
若家里有以上3种老人,那真是一个家的福气。妈妈可以放心让他们带娃。
这样的老人,带出来的孩子,聪明、独立、又高情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