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两汉:司马懿一家能办成的事,吕雉一家为啥没办成
众所周知,刘邦问鼎天下之后,曾先后封了七个异姓王。
而这七位异姓王,最后也基本都被废了。
而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刘邦当年除了封了七个异姓王之外,还封了一百等多个列侯,而这些列侯,刘邦却基本没怎么动,后来还许了他们与国同休的福利。
那么刘邦当年的这些操作,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呢?
众所周知,刘邦的起点比较低,军政上的能力也不算突出,他能战胜项羽称霸天下,主要是部下得力。
而得力的部下,往往心气都比较高,在加上秦朝比较短命,所以这帮人都希望刘邦学习周朝,你当你的大哥大,而在我们的地盘上,我们也要当大哥,简而言之,咱们的关系是相对平级的。
这种诉求刘邦心里肯定是不能愿意的,但在特殊时期,针对特殊人群,刘邦却只能妥协,因此就有了七位异姓王。
但是等到风口一过,老刘深知这种异姓王会导致新一个战国时代,于是果断采取了“削藩”,七位异姓王很快就成了历史。
那么刘邦为啥没怎么动那一百多位列侯呢?
秦朝之前,华夏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统一的国家的,秦朝虽然一统天下了,但是也没有真正把这条路走通,而且那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单一姓氏想要永远当皇帝不难,难的是你没法全靠自家人治理天下。
因此在完善的制度形成之前,老刘要想当万民之上的皇帝,就必须有一帮人支持他,不过人家的支持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我也要成为股东,当时那一百多个对老刘知根知底,且有一定资历能力的列侯,就相当于愿意支持老刘家的列侯。
三国末期的曹家,后来之所以能把经营了好几百年的刘汉给换掉,是因为他们老曹家和原来的大汉股东,以及新崛起的军功集团,达成了新的协议,这协议就是九品中正制,而九品中正制的顶层圈子,其实就是变相的列侯。
后来曹家真改朝换代以后,曹家就开始慢慢集权了,这个过程本来能像刘汉那样慢慢来,但是曹家因为继承人等人事问题,把步子迈的大了一点,结果导致老同志们都还在,你曹家就急急忙忙动手了。
司马懿一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了一次好机会,把曹家给办了,在一般人眼里,司马懿一家能搞定老曹家,好像只是老戏骨给力,三千死士给力,但大家不要忘了,司马懿可不是一家人在战斗,他的背后还站着一大帮对老曹家集权不满的股东。
如果没有这些股东的支持,司马懿一家别说谋反,你就连养三千死士都没有可能,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视的。
而在汉朝初年,吕雉一家,最初因为想保太子,而开始慢慢染指更多的权力,等到发展到了后来,吕家不光通过封王,挤占了老刘家的资源,甚至还慢慢开始侵害其它股东的利益。
你吕家不过是大汉的一个大股东,你和董事长家人闹矛盾的时候,其余股东可能因为各自的利益关系,可以坐视不管,甚至给你帮忙,但是等到你不满足于侵蚀董事长一家的利益,还打起了股东的利益的时候,你说股东们会怎么想。
而且此时大汉集团名义上的董事长还姓刘,而且人家这一支已经和你水火不容,你在和董事长集团闹矛盾的同时,又想侵蚀其余股东的利益,这等于你吕家同时对两方面的实力发起了挑战,你这怎么可能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