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协正式官宣,广厦乘胜追击,广东宏远遇到麻烦
近日,中国篮协正式发布《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明确归化球员的申请流程与资质标准,引发CBA联赛各俱乐部及球迷广泛讨论。新规提出“文化认同、能力为重”的核心原则,强调归化球员需放弃原有国籍且无双重身份,同时未对归化球员的联赛出场时间设限。这一政策变动恰逢CBA总决赛广厦对阵北京的G2激战之际,舆论焦点从赛场延伸至俱乐部未来的战略布局。中国篮协正式官宣,广厦乘胜追击,广东宏远或遇到麻烦。(信息源:@中国篮协)
浙江广厦成为新规下的潜在受益者。据篮球评论员霍楠透露,中国男篮主教练郭士强团队正考虑归化广厦小外援巴里·布朗。本赛季季后赛,布朗场均贡献26.4分、3.6篮板和7.4助攻,其个人能力与年龄优势(28岁)符合国家队长期规划需求。若归化成功,广厦在现有“孙铭徽+胡金秋+双外援”的阵容基础上,可进一步组建“超级五虎”,甚至利用四节七人次外援政策强化攻防强度。这一前景令球迷热议:“若归化球员与现有外援叠加,其他球队如何抗衡?”
反观广东宏远,新规带来的挑战更为复杂。作为民营俱乐部代表,广东宏远在资金投入上难以与国企背景的北京、上海等队竞争。尽管总经理朱芳雨曾有意归化外援贝兹利,但其NBA首轮秀身份及潜在的高额成本让计划推进困难。此外,广东本赛季战绩起伏,内线依赖隐患未解,年轻球员进一步暴露阵容深度问题。若未来归化政策加剧资源向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倾斜,广东等民营球队的竞争力恐被削弱。中国篮协虽强调“总量控制”,但如何平衡各队利益仍是难题。例如,北京首钢对27岁外援杰曼的归化意向,同样可能打破现有格局。球迷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归化可提升联赛水平;反对者担忧“金钱竞赛”导致中小球队边缘化。
虽然目前CBA外援工资帽已下调,但部分球队连基础外援配置都难以保障,遑论承担归化成本。广厦凭借赞助商方兴渡的强力支持,已经率先突破瓶颈;而广东宏远需在有限预算内调整策略,例如通过球员交易补强锋线,联赛能否实现“公平起跑线”,不仅考验管理层的智慧,更关乎CBA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