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传奇主持刘璐:从北大荒到抗洪英雄,晚年患病涅槃重生
2012年央视大楼的告别晚宴上,56岁的刘璐抱着《激情广场大家唱》的台本泪洒当场。这位开创中国电视音乐栏目先河的金牌主持不会想到,退休后的空虚感竟比当年在北大荒垦荒更难熬。当“退休综合征”诊断书摆在面前时,昔日在抗洪前线三天三夜不眠报道的“铁娘子”,第一次在丈夫怀中哭得像迷路的孩子。
1950年生于哈尔滨工人家庭的刘璐,自幼在机油味与书香交织中成长。初中教室的煤油灯下,这个总把午饭钱省来买书的姑娘,曾把《青春之歌》扉页上的“冲破黑暗”四字刻进骨血。1968年北大荒的凛冽寒风里,18岁的她白天挥镐开荒,夜间借着马灯读完了整部《资本论》,冻疮遍布的双手始终紧攥着广播站的招考简章。
转机出现在1971年某次校庆活动。临时顶替生病同事登台的刘璐,用带着东北腔的普通话即兴串场,竟让全场师生起立鼓掌五分钟。黑龙江广播电台破格录取这天,她在日记本上写下:“我要让全中国听见我的声音。”
1979年接到央视导演黄一鹤电话时,刘璐正为解说《梁祝》彻夜研读越剧史。直播现场,她将小提琴协奏曲与梁山伯祝英台传说娓娓道来,开创了音乐解说类节目新范式。进入央视后,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外来户”每天最早到台,把《新华字典》当枕头睡了整年。
从《花信风》到青歌赛,她开创了三十余个“第一次”:首个直播音乐赛事、首档电视音乐专栏《音乐桥》、首次引入观众互动环节。1998年长江抗洪前线,48岁的她裹着雨衣连续72小时现场报道,被战士称为“提着话筒的敢死队员”。国务院颁发的“抗洪英雄”证书,至今摆在她书房最显眼处。
2012年退休首月,刘璐撕掉了三十本工作笔记。突然松弛的神经像脱轨列车,开始出现幻听、暴食、整夜盯着空白提词器发呆。医生诊断书上的“退休综合征”让她恐惧——这个曾在直播中救场七分钟的女战士,竟败给了没有聚光灯的生活。
海归丈夫辞去研究所职务,带着她重走人生路:在北大荒找到当年垦荒的锄头,在抗洪纪念碑前朗读观众来信,在老年大学开设《如何优雅退休》课程。当刘璐第一次完整唱完《激情广场》主题曲时,丈夫偷偷录下视频发给昔日同事:“你们刘老师终于肯当观众了。”
如今70岁的刘璐活跃在短视频平台,戴着老花镜教网友唱红歌的模样,依稀可见当年青歌赛的风采。书房墙上挂着自题条幅“人生处处是舞台”,下方小字注释着:“致我的第二任导演——生活。”每当夕阳透过窗棂洒在泛黄的采访本上,她总会想起抗洪时战士说的那句话:“刘老师,你站在哪里,哪里就是央视演播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