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也翻车,《刑警的日子》换脸变“夏东海”,观众直呼太出戏

喵说影视 19小时前 阅读数 359 #娱乐

国产电视剧行业常常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拿《巴清传》来说。

这部待播剧的拍摄过程简直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

男女主角在同一年都陷入了各自的麻烦。

先是女主老范。

因个人问题被罚近十亿。

接着男主老高也出问题,虽然最后没事,但名誉已受损。

在此之后。

唐德影视花五亿试图通过“智能换脸”技术重制此剧。

但因技术限制和其它风险,至今仍无法与观众见面。

同样的还有《青簪行》。

它的命运也颇为多舛,该剧由顶流老吴和杨紫主演。

孰料老吴在拍摄结束后就因个人问题跑去踩缝纫机。

与《巴清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都是顶级制作的古装剧。

成本高达三亿。

结果最后却也都因为参演演员的问题而无限期停摆。

面临此困境,制片方其实也考虑过智能换脸或重拍。

但因成本和效果问题一直未能实施,至今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该剧也是观众最为遗憾的作品之一。

当一部待播剧中出现了劣迹斑斑的艺人时就很糟心。

不仅仅是观众期待落空。

制作方也是。

但其实这并非代表着没有挽救的措施。

不过,重新选角重新拍摄那无疑是既耗时又很耗财。

即便大公司也承受不住。

因此,大多数制作方更多的则是倾向于智能换脸技术。

尽管目前此类技术还不算完全的成熟。

可起码能应急不是。

今日,央视就推出了一部用了智能换脸后的电视剧。

该剧便是——

《刑警的日子》

上星央视八套播出,首日开播的收视率就突破了2.8%。

不得不说,此类积压剧能顺利开播的还是得看央视。

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这部收视率颇高的警匪剧中,一个角色的智能换脸处理却让观众频频的出戏。

简单说就是技术没用好。

使得好好的一部剧,就这样被一个角色给拖了后腿。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呢?有多么的使人出戏?

无奈挤压了数年,最后还是砸他手里

说实话,单单就整体的剧集情况而言,《刑警的日子》还是具备着一定的观赏性,尤其是阵容清一色老戏骨。

剧情紧凑无冗言,首幕就直接进入全案的命案现场。

有点类似《乌云之上》。

不过此次这部新剧对于细节处理得比后者好上不少。

不论是剧中刑警师徒对于案件过程期间的勘查动态。

亦或是被问询到的邻居的面部表情。

包括屋内装饰与瓜友。

所有景象。

从开篇的序幕,几乎都有相关十分细致的展现出来。

即便没有什么更为详细的背景交代。

但仅是片刻的画面感。

观众也能凭借这些细枝末节,从而迅速的把握故事。

这其中包括故事环境。

及主角身份。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显得还算是合情合理。

可是!

当我看到人物口中所谓的“黄队”出场。

画面感全都变了。

顿时脱离了剧情。

太怪异了。

真不怪我。

画面里是这样的,略显肥胖的身躯,啤酒肚大大的。

走起路来似乎能明显听到“DuangDuang”的声音。

就那种很沉重的既视感。

再加上衣着不整,整个人都没有领导应有的敏捷度。

亮相会是这样的感觉没差,可当这位仁兄转过脸来。

绝对看过的观众都会懵逼。

乖乖~

这那是领导。

这是炊事班前来对警员们问询中午该吃什么菜的吧...

大宽脸。

再加上异常明显的大肚子。

以及粗壮的腿。

讲真,这形象和他旁边的何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

从远处看,谁能想象到这时以为经验丰富的老队长?

有句话怎么说来说着?

形容猪八戒的。

远了看,他倒是个人物,近了些才发现原来是头猪。

真的很难分别出这位演员到底是谁。

《旺角卡门》都看过吧?张学友的那副经典表情包。

若不是熟知画面里的是老张,谁能知道表情包是他?

而此番新剧也是如此。

当镜头推进,想必大多数观众都会质疑自身的视力。

对于常看影视作品的观众或许在黄队说话时能听出。

声音非常的熟悉。

张磊嘛不是。

从面部特征来看也是有些许神似。

然而,当镜头拉远之后,露出那宽阔的背影和稀疏的发型,这时就很懵,显然不是此前观众熟知的“教导主任”。

对于这种“一起来找茬”的环节里,观众眼神特好。

仅是一眼,弹幕中就已经有不少观众开始提出质疑。

黄队确实是“教导主任”张磊。

可体型却是经典的“夏东海”。

显而易见,此番老高(化名,咱不提真名)饰演的角色已经被替换成了张磊。

讲真,这真是一次赤果果的讽刺,有些过于荒谬了。

也不知道该佩服演员呢?

还是换脸技术?

对于张磊这个演员名字来说,或许很多人未曾想到。

但看到他的那张熟面孔,想必会有无数观众想起来。

而且分分钟就会想起他的经典角色。

比如《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和《少年派》等等...

从校园到市井。

从古装到现代。

可以说,张磊已经奠定了“国民教导主任”的标签。

虽然让他饰演刑警也并非不可。

但问题他此前的形象角色太过于固化,幽默感十足。

导致他难入戏。

整体就不太像严肃的刑警队长。

与此同时,剧中的黄队若是沉默,估计没人认得出。

张磊的五官加在老高的脸上...

那画面感...

咦惹!

这不是弹幕的观众夸大其词,而是真真确实是张磊。

因为他的名字直接在这部剧的演职员表里就能看到。

此外,看过老高参演记录也能发现,该剧是在列的。

由此可以明确推断,俩人的确是观众们推断的那般。

老高原本所饰演的角色被换脸顶替成了张磊的五官。

作为上星央视的正剧,所用的换脸技术肯定是不差。

至少特写镜头的脸部轮廓看不出有老高的参演痕迹。

但抵不住老高的行为习惯太深入人心。

一举一动太过于明显。

从观众给出的弹幕就知道,远镜全是夏东海的既视感。

只能说。

个人行为习惯真的是难以改变的存在。

即便换脸技术再厉害。

也没用。

尤其是老高那熟知的行走步态,味儿简直不要太正。

缺乏刑警专业的风采。

包括体态。

一摇一晃走起路来像是街道办下来视察探访的主任。

囫囵吞枣的来几句台词走个过场后就可以退下那种。

常言道,追求话题性或许是好事,但若关注点被其他方面给占据,从而不在剧情本身,那该剧终将难以真正出圈。

可以说,近年来的换脸技术虽然有很大进步的提升。

但仍未达到富含演技转变的程度。

因此,这也就间接导致了不少作品的口碑大打折扣。

不单单是剧集口碑。

也连带着演员后续。

很显然,《刑警的日子》后续表现恐怕不尽如人意。

因换脸技术不成熟,翻车大赏

近年来,演员的门栏越来越低,翻车案例不胜枚举。

这也就间接影响了许多待播作品被积压而无法开播。

但随着技术发展,影视后期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其中就包括解决此类问题的换脸技术。

但发展依旧不是很完善。

至今,此类技术在国产剧的应用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打个比方。

咱就拿经典的《白夜破晓》来说。

该剧应该不少人知道。

剧中,原本由张昊唯扮演的配角,却因个人原因不得不采用后期最为无奈、最不想用的智能换脸技术。

然而。

尽管替换的新面孔还行。

两者间挺像。

但由于经过了换脸处理,这就使得角色的情绪消失。

很多时候,角色需要表达某种情绪时,换脸后就很难再表现出那种演员为角色入戏感,缺乏自然生动的表现。

从而就显得整体画风突变。

格格不入的感觉。

这也严重的破坏了观众们在追剧时产生的观剧氛围。

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在谭松韵《蜀锦人家》中出现过。

而且剧中张昊唯扮演的角色还是播出时突然被替换。

要知道,该剧本来的制作水准本身就饱受观众诟病。

谁知还出了个换脸的风波。

运用也不尽人意。

导致剧中不少镜头下的演员侧脸都直接变得扭曲开。

但凡有看过的观众都知道,分分钟出戏。

去年因“女主复仇爽剧”戏码而火出圈的《墨雨云间》也有此类问题,此前小蒋遇问题后,该剧制片人于正紧急将小蒋的面孔替换成了赵晴,并迅速开播。

原以为会是个不痛不痒的结果。

谁知这剧爆了。

不知小蒋当时看到这样的成绩会不会非常懊恼不已。

白白浪费了一次出圈机会。

不过,剧火是一回事,画质感不高却是另一回事儿。

由于需要用换脸技术,而匆忙的制作搭配后期处理并不完善,使得演员同一个角色在剧中出现变脸现象。

既时而是赵晴的五官,时而又变回了小蒋那副面容。

不协调的既视感在当时频频登上热搜。

最经典的“意外”恐怕莫过于央视正剧《风雨送春归》。

这部剧的阵容不是一般强。

央视正剧嘛。

都是老戏骨。

然而因男二号老赵的个人原因,致使换成于震出演。

话说是出演。

实际也就是利用技术换脸而已。

可俩人的相貌截然不同,使得换脸后的效果不太好。

看过的都懂。

更尴尬的是,该角色的戏份还很多,毕竟是男二号。

因此,频繁出镜看起来很别扭。

值得一提的远不止这些失败的案例,近几年有很多。

比如《三千鸦杀》、《长安十二时辰》以及经典的《风声》等,都曾因演员而运用过相关的智能换脸技术。

可最后也都纷纷遭到过观众们质疑。

究其根本,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非常好理解的那种。

现阶段的换脸技术还无法达到完美无瑕,尽管先进,但想要真假难辨没可能,即便投入再多成本也无用。

毕竟技术层次摆在那。

勉强用来给些简单小卡拉米之类的配角应应急还行。

想赏心悦目?

起码还要再发展不老少年才行。

那么,幕后制作方要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呢?

显然,换脸技术只能算是临时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真正避免这些个杂七杂八情况,最好办法在源头。

从源头杜绝。

正所谓,明星艺人是牌面,只要各自都洁身自好的话岂会有风波,而避免丑闻缠身,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总的来说,其实当初这智能换脸的技术刚在影视圈里掀起波澜的时候,就曾有过不少的观众为制作方惋惜。

为什么呢?

懂的都懂。

选角向来都是一门慎之又慎的艺术层次,重中之重。

这期间,哪位演员可能会突然身败名裂,无人能料。

然而不单单如此。

当下娱乐圈似乎失去了以往那般多元化,以及活力。

众多的演员们摆在我们面前,一眼望过去都差不多。

说会令人脸盲一点都不为过。

就好似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作品态度也是。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

那便是——

业内的那些大佬对于这些明星的品行肯定了如指掌。

他们毫无顾忌,只要有人气有流量,他们照用不误。

即便有些演员品行欠佳。

依旧出演主角。

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种种问题,那也只能闷头吃黄连。

心里苦。

也要憋。

这让我想起《蛮好的人生》丁致远想对胡曼黎表白。

胡曼黎直接怼“有话也要憋着”。

而此番以《刑警的日子》里的老高为案例,剧中出演正面人物的他,换脸后内外形象刻画着实难以令人信服。

其实该剧前几集就能看出,明显剪辑减少了老高时长。

这就直接导致了剧中的这个角色的行为显得很奇怪。

简单说就是缺乏连贯的逻辑感。

显而易见。

加入完全剪掉这个角色,似乎也不会对剧情有影响。

就好似此前的黄渤拉孙红雷参演经典的《一出好戏》一样,剪掉了许多角色戏份,最后呈现效果依旧出彩。

如今该剧的收视率出奇的高,但口碑分歧也很明显。

就是不知道这角色黄队在后续的剧情里占比高不高。

若是不加以减少的话,该剧口碑恐怕最后难以保全。

那么,《刑警的日子》中的换脸角色是否也让你感觉到怪怪的呢?

是否也因该角色丧失观剧氛围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喵说影视

喵说影视

有酒、有茶,还有很多最新影视、评论等,您里边儿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