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从洲临终之际,担忧儿子孔令华的新工作:人老实,不适合从商

是可爱的大丫和二妮 1周前 (04-29) 阅读数 1 #推荐

【前言】

1990年10月3日,孔令华正式结束了军旅生涯,随后前往深圳创立了瑞达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此同时,他的父亲因病情严重住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向家人表达了对儿子当前职业选择的深深忧虑。

孔从洲夫妇共育有八名子女,但仅有两人成年。其中,儿子孔令华品学兼优、孝敬父母,这让孔从洲深感欣慰。为了让儿子获得稳定工作,孔从洲曾尝试为其争取教职。据孔令华的妹妹回忆,这是父亲首次为子女的工作向他人求助。然而,最终领导并未批准这一请求。

孔从洲对儿媳李敏的就业状况颇为忧虑。自1977年起,李敏便长期处于无业状态,在家中赋闲。

孔令华的职业生涯是如何发展的?同时,他妻子李敏的工作又是怎样安排的?

【孔令华小时候对父亲孔从洲的印象是极少的】

孔从洲出身贫寒,18岁时家境困窘到无法维持生计,他被迫中断学业,加入了杨虎城的部队成为一名学兵。

1931年,杨虎城将军率部驻扎南阳。当时,孔从洲已晋升为炮兵营长,年仅25岁的他开始考虑婚姻大事。通过他人牵线,孔从洲结识了孔令华的母亲,两人随后在南阳结为连理。

杨虎城麾下的一名得力干将举行婚礼,场面颇为盛大。作为上级,杨虎城亲自安排自己的轿车负责接送这对新人。婚宴上,不少革命元老也应邀出席,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结婚后,孔夫人一共生了八个孩子,但因为日子过得艰难,最后只有两个孩子活了下来。孔从洲在前线打仗,音讯全无,孔夫人一个人在家既要照顾公婆,还得拉扯孩子。更糟的是,孔家是个老式家庭,规矩多,孔夫人也吃了不少苦头。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期间,孔从洲担任杨虎城麾下17路军警备二旅旅长,同时兼任西安城防司令。他在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方面成功解除了负责看守蒋介石的军警宪特武装,另一方面确保了中共代表团的安全,为事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1948年寒冬,国民党当局对孔氏家族采取敌对态度。迫于形势,孔祥熙的夫人携两位子女开始了流亡生活,不断变换藏身之处。

1937年5月,西安事变结束后,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从南京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后返回。途中,他们经过孔从洲的旅部,被邀请停留。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周恩来与孔从洲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强调军队与民众之间应建立紧密联系。孔从洲对此表示认同,并承诺将积极配合周恩来的指导。

孔从洲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算是党员了,后来才了解到入党需要通过一系列严谨的组织程序。

抗战期间,孔从洲全身心投入战事,无暇顾及家庭。孔夫人则在部队前线参与宣传事务,偶尔带着子女回农村老家上学。这使得孔令华兄妹俩的学业时断时续,无法持续接受正规教育。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着手策划国内战争。他对非嫡系部队心存疑虑,于是想出计策,先把38军改编为38师,再计划解除其武装并遣散士兵。关键时刻,孔从洲率部成功返回解放区。

194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孔从洲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消息被国民党当局获悉后,立即对孔家进行了搜查。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孔从洲的妻子携两名子女,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多次转移,最终安全抵达解放区。

孔从洲在战场上指挥作战时,通过周恩来发来的秘密电报得知妻子和孩子已经平安抵达解放区,心中充满喜悦。然而,由于肩负重要职责,他无法立即与家人团聚。于是,孔夫人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延安,耐心等待孔从洲的归来。

孔从洲虽然工作繁忙,但始终挂念着两个孩子的学业。一天,他安排人接孔令华到石门市的荣臻学校就读。这所学校后来迁至北京,更名为“八一学校”。孔令华独自求学,心里总牵挂着母亲和妹妹。他对父亲的记忆很模糊,直到1950年,父子俩才第一次见面。

【孔从洲很支持儿子孔令华的婚姻】

1950年,孔从洲带领部队挺进中国西南地区,担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一次,他到北京参加会议,家人也借此机会前往北京探望他的儿子孔令华。

多年以来,孔从洲一直深深挂念着自己的儿子。两人最终在北京最顶级的酒店——北京饭店重逢。孔从洲紧紧拥抱了儿子,久久不愿松开,眼中早已泛起泪光。通过交谈,孔从洲得知儿子在学业上表现突出,生活作风简朴,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孔从洲谈起自己儿子时,说他是个踏实本分、为人实在的好小伙。

由于孔从洲日程繁忙,这次会面十分短暂。分别前,一家人在餐馆拍摄了他们的首张全家合影。

孔从洲考虑到儿子孔令华在北京求学时难免感到寂寞,于是介绍了几位老战友,包括杨明轩和李达,建议他周末可以去这些长辈家里放松一下。然而,孔令华并不常去,大多数时间他选择留在学校,独自生活,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孔从洲一家已经迁居重庆。每逢学校假期,孔令华都会回家与亲人相聚。在这段相对安定的岁月里,孔从洲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父子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亲密和谐。

孔从洲为满足儿子孔令华对天文的兴趣,特意购置了一台高倍望远镜。在家人眼中,孔令华俨然是个小小天文学家,不仅能准确辨认众多星座,还能生动讲述与之相关的各种传说。

孔从洲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格。在孔令华读高中的时候,父亲曾经送给他一块手表作为礼物。然而,这块手表还没戴多久,孔从洲就把它送给了部队里的一位排长。他对儿子解释说,这位排长比他更需要这块手表。随着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增加,孔令华对父亲的敬仰之情也越来越深。

孔令华在重大决策上常常参考父亲的观点。特别是在感情问题上,他选择首先向父亲坦白。中学暑假期间,他带回了一张李敏的照片。两人相识于"八一学校",并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李敏感到非常困惑。她心里想着:“我和孔令华在一起,这和他的家庭有什么关联?”

毛主席让女儿李敏去打听一下孔令华的家庭背景。虽然两人已经认识一段时间了,李敏只知道孔令华曾经在八一小学上学,由此推测他的父母应该是军队或政府部门的干部。不过,关于孔令华家长的具体职位和工作内容,李敏一直没有深入了解过。

孔从洲对儿子的感情选择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经过双方家庭的商议,孔令华与李敏的婚期最终确定在1959年举行。

婚礼当天,毛泽东特意安排人将孔从洲请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向在场的宾客介绍道:“这位是孔从洲同志,孔令华的父亲,也是李敏的岳父。”

婚礼结束后,毛主席和孔从洲,还有主席的表兄王季范一起在书房聊天。孔从洲从毛主席的话里发现,毛主席对他的过去非常了解,甚至知道在西安事变前一晚,杨虎城首先把兵谏的计划告诉了他。

谈话快结束时,毛主席对王季范表示:"他为人实在,管教孩子也特别严格。孔令华这孩子不错,小两口以后肯定能和睦相处,学习上进,工作也会干得出色。咱们这些做长辈的,看着他们成家立业,能独立自主了,也就放心了。"

结婚后,李敏和孔令华搬进了中南海。没多久,李敏生了个孩子,毛主席特别开心,亲自给外孙取名叫“继宁”。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学习,李敏和孔令华也不例外,所以就把孩子送到了孔家,让孔从洲和他夫人帮忙照顾。

孔令华和李敏经常抽空去孔家探望。孔从洲和他的妻子对李敏非常关心,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在李敏的著作《我的父亲毛泽东》中,她曾写道:“两位老人对我如同亲生女儿般疼爱,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孔令华一家在中南海时过得挺舒适,但搬出去后,夫妻俩明显感到日子没那么轻松了。虽然毛主席提过,孩子有了工作就不该再依赖家里,所以他们也没去找主席求助。

1972年,李敏迎来了女儿,她特意带着孩子的照片去中南海给父亲毛泽东看。毛泽东见到照片后十分欣喜,亲自为外孙女取名“东梅”,其中的“东”字取自他自己的名字。尽管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让家庭经济压力增加,但李敏和丈夫孔令华依然感到无比喜悦。

【孔从洲对儿子的新工作很担忧】

1977年,李敏突然被暂停了工作。为了帮李敏澄清事实,孔令华花了不少功夫,写了很多材料,甚至把手都磨出了水泡。然而,尽管他费尽心思,这些材料提交上去后却没有任何回音,仿佛泥牛入海,毫无反应。

中央军委获悉李敏的处境后,高度重视。罗瑞卿担任军委秘书长,了解到李敏的情况后,十分愤怒,并表态:“等我从国外治疗归来,我会亲自处理此事。”

孔令华和李敏过去的日子一直过得相当艰辛。

孔令华在38军服役长达十年,最初在113师负责宣传工作,随后调至338团。他为人亲切,言辞朴实,赢得了官兵们的广泛好感。孔令华精通自然辩证法,经常为部队中的年轻士兵授课,深受大家喜爱。

那些曾经上过孔令华课程的老人们,至今提起他讲课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38军高层对孔令华的发展十分重视。考虑到他的职业前景以及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军方向北京军区提出了调动申请。随后,孔令华被安排到北京卫戍区任职,具体负责政治部宣传部的副部长工作。

孔令华在工作上始终全力以赴,认真完成每项职责,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在党校理论班学习期间,他不仅自身成绩优异,还积极协助同学,为他们提供辅导和讲解。

若干年后,这批学员中不少人晋升为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与孔令华重逢时,依然对他当年的教学赞不绝口,表示他的课程给他们带来了深刻影响,对个人发展帮助很大。

四年后,孔令华被撤职,再次面临职业选择。作为北航的优秀毕业生,他的才华被航空部领导认可,因此被临时调到航空部工作,这一调任持续了五年。

孔从洲曾向该单位负责人寻求协助,但孔令华因不符合特定要求未能被录用。这一结果令孔从洲及其家人深感失望。

1990年,孔令华结束了军旅生涯,面临着职业转型的挑战。此时,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投身商界。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或迷茫,反而充满自信,随时准备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磨练自己。无论面对多大的艰难险阻,他都能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不久之后,他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孔从洲了解儿子的品性,知道他为人本分,专注于学术研究。对于商业领域的复杂环境,那是一个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巨大风波的领域。

孔从洲在病重住院期间,临终前对女儿说道:“令华性格太实在,不适合做生意。”

【孔从洲的悼念规格高】

孔令华在经商方面表现出色,凭借清晰的思路和稳健的作风,成功带领公司步入正轨,避免了重大失误。李敏对丈夫的事业给予了充分支持,她认为通过商业获得的收益可以用于传播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推动这些理念的广泛普及。

孔令华一直忙于工作,始终没能抽出时间和父亲深入交流。这让他想起童年时,父亲因为忙于战事,也鲜少有机会与他交谈。在孔令华心中,父亲是个极其朴素的人。孔从洲的衬衫常常缝着补丁,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换上了一件崭新的衬衫。

在完成孔从洲的丧事后,孔令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由于工作需要,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通常每两三个月才能返回北京一趟。每次回家,他都会提前为李敏准备充足的食物,并将这些食品妥善存放在冰箱里,以确保她在他不在期间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1996年3月21日,孔令华再次向组织提交了关于李敏情况的报告。随后,时任中办主任的曾庆红亲自前往李敏家中探望。同年6月,总政副主任的秘书联系孔令华,告知中央军委已作出决定,自7月1日起,李敏将获得副军级待遇。

李敏在丈夫孔令华离世后,仍积极参与毛泽东的纪念活动,致力于传播毛泽东思想。这一行为延续了她与孔令华生前的共同事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