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邓小平为何不选刘伯承、粟裕,而认定许世友?

尘间烟火情永存 3周前 (03-16) 阅读数 0 #推荐

许世友曾对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还有仗打,我还想打一仗,然后就休息。”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从南京军区调到广州军区。197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西段由担任昆明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负责指挥;而东段则由许世友指挥。当时许世友74岁,比杨得志大上5岁,他也成为我军历史上亲临前线指挥的年龄最大的指挥员。

邓小平最重要的是,许世友的出征还是邓小平亲自点帅的。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当时能力比许世友强上许多的刘伯承和粟裕都还在世,为何邓小平没有选择他们两个,而是认定许世友呢?邓小平和许世友的友情1938年许世友担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旅长,他曾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进军冀南,连续获得战争的胜利。而在此期间,战斗的烈火也成为邓小平和许世友革命的情谊。1982年,党的十二大决定成立中央顾问委员会,邓小平担任委员会主任,许世友担任副主任。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许世友从北京西山搬到南京东郊定居,居住在中山陵8号。1985年1月底,正是大地回春的季节,此时的邓小平正在南巡。当邓小平路过南京的时候,他给韩培信打去电话,说:“你去找许世友,就说我到南京了,要去看望他。”韩培信连连答应:“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转告许司令的!”韩培信将电话放下,随即来到中山陵8号找到许世友。

许世友韩培信刚见到许世友就说:“许司令,小平同志要来看看您,请您做一下准备。”许世友听了韩培信的话连忙说:“小平同志路过南京,专门来见我,我怎么能坐在房间里等着他来呢?我要去车站接他,哪有客人看住客的道理呢?”韩培信见自己改变不了许世友的想法,便回到省委办公厅,给邓小平打了一个电话,并将这件事汇报给他。邓小平一听,便拒绝:“不行,请你转告许世友同志,他虽然比我小,但身体却不是很好。更何况现在天气还这么冷,让他在车站等我对他的社体不好,就让他在住处等着我来!”韩培信答应下来,随即将邓小平的话转告给许世友。许世友却摇了摇头,不过这次他没有坚持要去车站接邓小平,而是说:“我在自己住处等总归有些不好,这样吧,我去他的住处等他,但你要告诉我,我应该去哪里等他。”韩培信点点头,说:“您放心吧,我一收到消息就告诉您。”

许世友2月1日上午,许世友的秘书赵春奎办公室的电话响了,韩培信在电话里说:“请转告许司令,小平同志快要到了,他住在中山陵5号3号楼。”赵春奎连忙将这一情况汇报给许世友,许世友笑着说:“可算是来了,我今天早上都把胡子给刮好了,等我穿个军装就能走,你和摄影记者跟着我去。”许世友穿上军装,带上棕黄色的将军帽,然后从中山陵8号走到5号,站在门口等候。没过多久邓小平乘坐的汽车就来了,当邓小平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许世友笑着迎上去,大声说道:“欢迎啊!欢迎!”邓小平和许世友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然后走进会客厅坐下。邓小平坐下后十分关心地问起许世友写回忆录的事情,许世友说:“我写回忆录是您批准的,叫做在位时的工作总结!”

许世友顿了顿继续说:“没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又哪有今日的我?像我这样家境贫寒的人,很难独自走上正确的道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我们的红军根本没有生存的希望;没有广大指战员的应用果断,我们的革命斗争也许早就失败了。同样,如果没有我们革命队伍中患难与共的深厚感情,以及无数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也不可能成为那个幸存者,来回忆过去艰苦紧张的战斗生活。”邓小平点点头,用十分赞赏的目光看着许世友。当天下午,邓小平请许世友吃饭,并说:“过几天就是你的80大寿了,我提前为你庆祝一下。我这次带来的酒可是80年茅台酒,请服务员开瓶吧!”许世友一听是80年的茅台酒,瞬间高兴地说:“太好了,您真是太懂我了,我就喜欢喝茅台酒,酒是越陈喝着越香啊!”

毛主席和张国焘在邓小平和许世友吃饭期间,两人还聊起张国焘,邓小平肯定地对许世友说:“你在这件事上是有很大功劳的!”许世友听了邓小平的话,眼眶有一瞬间的湿润,然后感动地说:“听了你这句话,令我的心结彻底揭开,豁然开朗,死后也可以闭眼了。”两人吃完饭,许世友对邓小平说:“你看今天天气还是很不错的,不如我们两个拍个照怎么样?”邓小平看了看天上的太阳,笑着说:“好啊,咱们俩刚刚喝了酒,现在脸还有点红,拍起照来也好看!”就这样,前文所提及的跟随许世友的记者许家声为邓小平和许世友拍了一张合照,也留下两人在南京的最后一张合照。

邓小平和许世友拍的合照当这张照片被洗出来的时候,许世友拿着照片看了又看,对秘书说:“你看,照片上小平同志可比我年轻多了,其实他还要比我大上几岁呢!”从以上种种片段中都能看出,许世友和邓小平的关系是十分不错的。那么当初邓小平点将许世友,难道也是因为他和许世友关系好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两人关系虽然很好,但邓小平不是一个能被私事左右的人。邓小平能够点将许世友,除了他足够了解许世友外,许世友本身也是非常厉害的。许世友的能力有多强?许世友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由于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他曾给当地的武术师傅当杂役,后来又来到少林寺学习武术。大革命时期,许世友参加农民革命运动,担任六乡农民自卫队的队长,还参加了打土豪和反击地主武装反扑的农民革命斗争。

1926年,许世友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的连长,次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11月,许世友参加了十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土地革命时期,许世友担任工农红军第4军第31师的营长、红四方面军第12师第34团团长、红四军军长等职务。抗日战争期间,许世友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的副旅长等职务。1940年9月,许世友担任山东纵队第三旅的旅长,第一次进入山东,他便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941年7月,胶东反顽战役胜利结束后,胶东的形势逐渐好转,许世友当即率部返回清河地区。1942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胶东军区,许世友担任司令员,这也是他第二次进入胶东。11月21日,敌军以两万余人的兵力向牟平等边区进行“扫荡”,许世友不仅率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还不费一兵一卒到了胶东日军大本营烟台附近。1944年9月,许世友率部连续解放了文登和荣成两座县城以及2500多个村庄,解放的人群高达140多万。

1945年8月,许世友第三次进入胶东,当时他奉命返回胶东和日伪军展开斗争。1946年9月,胶东半岛除了青岛和即墨以外都被解放,也进一步加强山东,尤其是胶东我军的战略地位。1947年,胶东军区部队分明列入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序列,他们也被编为第九纵队,许世友担任司令员。许世友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等,毛主席曾这样评价说:“陈毅打孟良崮,南边要听粟裕的,北边要听许世友的。”1947年秋,许世友第四次进入胶东。11月到12月,许世友先后发起了历时一个月的胶、高追击战和解放莱阳城等一系列战斗,重新将胶东地区给收复回来,也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重点兵团占领胶东半岛的计划。1948年初,许世友奉命西进,先后指挥了周村、潍县等战役,彻底奠定了山东全面解放的基础。在著名的济南战役中,许世友担任了攻城部队的指挥员。许世友收到攻城命令后,当即赶往山东兵团司令部,他认为攻打济南必须要像杀牛一样,攻其要害。许世友给攻城各部提出的要求只有一点:“面对困难决不能找任何借口,各自解决当面的问题,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进攻。”

攻城部队连续战斗了七昼夜,虽然攻下了济南外城,但内城仍在敌军手中。就在这个时候有不少人由于是否要继续攻下去,许世友说:“我们的困难大,但你们要知道敌人的困难要比我们大上更多。现在要做的就是比谁的决心更大,我们要和敌人比决心、毅力和后劲!胜利往往就在最后的5分钟。”济南战役,华东野战军经过八天八夜激烈的战斗,最终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10.4万余人,开创了解放军夺取国民党重兵坚守的大城市的先例!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10月,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当时许世友担任山东军区的司令员,他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首批入朝作战的名单中。直到1953年3月,陈赓从前线回国,毛主席这才命令许世友前往朝鲜战场,担任志愿军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刚到朝鲜就立志要杀敌报国,然而事与愿违,此时敌我双方正准备谈判,许世友也无大展拳脚的机会。

李承晚1953年6月,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准备签订条约。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南朝鲜领导人李承晚却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收编我方被俘人员,并口出狂言。为了打击李承晚的嚣张气焰,促进朝鲜停战早日实现,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金城反击战。1953年7月13日晚上,金城反击战正式打响,志愿军半个小时内向南朝鲜阵地倾泻两千吨炮弹,一举摧毁敌军看似牢不可摧的防线。战役结束后,我军共歼灭5万余人,收复失地100多平方公里,迫使美国人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许世友回国后,曾担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74年1月15日,南越海军入侵我西沙群岛永乐群岛,并派兵侵占我永乐群岛珊瑚、甘泉等三座岛屿,永乐群岛的形势也变得紧张起来。许世友日夜关注着永乐群岛的情况,1月18日西沙海战打响后,他还亲自坐镇广州军区作战指挥室,实施作战指挥。1月19日,我军成功击沉敌军舰艇一艘,击伤3艘舰艇,取得了首次海战的胜利。

1月20日,我军发起收复三岛的登陆战,而失去海军支援的南越军队,实际上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我军成功将红旗再次插在珊瑚、甘泉等三岛上。收复三岛作战的时候,我军歼击机和轰炸机部队先后到西沙上空进行巡逻,保证西沙上空的制空权在我军的手中,彻底粉碎南越军队组织海空力量对我反扑的企图。为了保证我方作战飞机的安全,避免我海空军飞机巡逻时被我方海军舰艇误伤的现象,许世友下令“三不打”指示:“不是敌机不打,分不清是敌机不打,不向我军攻击不打。”1974年2月10日,广州军区在榆林港举行西沙自卫反击战庆功大会,许世友参加了会议,并亲自为立功的单位和个人发奖。西沙群岛保卫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南越当局的嚣张气焰,有效捍卫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人民海军从这以后也积累了海上作战经验,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成功范例。这次海战也成为近代以来海军史上首次对外战争的完胜,令西沙诸岛完全为我所有,为保卫新中国海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意义十分远大。

邓小平和许世友邓小平为何选择许世友?除了许世友有超强的能力外,还有其他原因令邓小平选择了他,从而舍弃了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其实论战功和名气,许世友都不如刘伯承和粟裕,但在当时那种情况,的确是许世友最适合出战。首先刘伯承虽然身经百战,但当时他已经87岁了。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中,刘伯承的眼睛受伤,再加上常年操劳,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些看不清楚东西。因此当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的时候,按照刘伯承元帅的身体情况,是很难再次出征作战的。而粟裕大将虽然年龄比许世友年轻,能力也比他强,但身体却不如许世友的好。了解粟裕的小伙伴就会知道,粟裕在战斗中头部中弹,由于医疗水平不发达,因此他的头中一直存留三片弹片。多年来,粟裕一直被头疼所困扰,当初毛主席属意粟裕出征朝鲜,但碍于他的头疼病,只好让彭德怀挂帅出征。如今对越自卫反击战,邓小平没有选择粟裕,也是因为粟裕的病情。

粟裕指挥战役虽然说粟裕和刘伯承没能成为主帅是因为身体原因,但除了他们两个外,还有很多将帅的能力比许世友强,比如说徐向前元帅、黄克诚大将等等,那么邓小平为何没有选择他们呢?邓小平经过思考,最终决定这场仗还是许世友去打比较合适。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是在云南边境地带,而许世友一直在广州军区担任司令员,他在此地的群众基础非常牢固。如果换个人来的话,可能将帅之间还需要磨合,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数。最重要的是云南边境地带的地理和天气环境与广州差不多,所以许世友带兵出战,可以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对战争的胜利也是事半功倍的。其次就是作战风格。想必大家都知道之前越南曾接受过我国很多帮助,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然而尽管如此,我国还是给予越南很多支持。这也令他们在越南战争中解放,建立新的政权。但是越南在建立新的政权后竟然不知道感恩,上演了一出现实的“农夫与蛇”,频频在边境地区对我国进行挑衅。所以邓小平认为这场仗必须要打出国威、打出气势。这样的作战风格完全符合许世友的一贯作风,因此这也是邓小平选择许世友挂帅的重要原因。

1978年12月9月,许世友刚回到广州就接到了中央军委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书面命令。他将这一命令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用红铅笔在上面划了又划,随后来到地图面前看了起来。12月11日上午,许世友召开会议,他从公文袋里拿出命令,宣布:“现在开会,今天是作战会议,传达中央军委书面命令。”紧接着许世友对参谋长周德礼说:“你向大家转达军委的命令,不过红色铅笔圈过的地方先不要说,以后再说。”传达完毕后,许世友说:“这次邓主席点名要我指挥,我还要说几句话。中央军委的命令切记不能马虎,要认真贯彻,要打就一定要打胜,续写新的光荣战史。”许世友喝了口水,继续说:“同志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军区已经几十年没有打仗了,现在突然要打仗,弯子转的急,转好这个弯子可不简单啊!同志们在生活上要尽快适应战场环境的需要,作风上要快、准、艰苦!谁如果完不成任务的话,我可是要严格执行战场纪律的!”

2月17日许世友一声令下,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开始。中越边境广西段呈现出我军猛烈进攻的壮烈画面:一排排炮弹飞向敌人的阵地,一时间敌人阵地上烈火团团,浓烟滚滚。30分钟后,一组组工兵在敌人的雷场上前仆后继,一群群步兵杀喊声响彻云霄。不到3小时,战报就犹如雪花般飘了过来:北集团突破了莫隆防线,消灭莫隆地区的敌人;南集团突破了布局防线,打垮了布局地区的敌人,占领了水口大桥……听着一个接一个胜利的消息,许世友无比开心,并对作战部长说:“开门红啊,很好,很好,任务完成的很不错。快发去一封电报表示祝贺,要勇往直前,再创辉煌!”部队成合围态势后,许世友命令北集团以高平为目标,攻击前进。北集团收到命令后以泰山之势向高平发起猛烈的进攻,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歼灭的敌人却很少,敌军主力部队346师也不知所踪。许世友得知后立刻作出判断:“敌人肯定是分散了,这是敌情的重大变化,敌变我也变,改变战法,拉网清剿敌人。”

原来驻守在高平的越军346师在开打后,见我军炮火如此猛烈,部队的进攻更是势不可挡的,于是便利用复杂的地形,化整为零,和我军周旋。那么我军该如何将其歼灭呢?此时干部们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对方在暗处,我在明处,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夜间行动比较好。”于是孟麻旅派出两个连队趁着晚上占领了长白山的制高点,掩护主力部队攻山,然后由上向下打。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后,我军成功歼灭越军第234团和地方武装等。许世友听到这一汇报后格外高兴,他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激动地说:“好!好!战士们越打越勇,越打越精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从2月17日开始,到3月16日结束,历时将近一个月。在此期间许世友指挥广西军区部队,战高平,攻同登,威逼河内,成绩卓著。

然而当许世友回来后,他却说:“我们是打胜了,但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粮食、弹药都花了不少钱,我们也伤亡了不少好同志。作为军人,不能怕打仗,也不能怕伤亡,但愿这是我一生的最后一仗!”如今的和平盛世,完全可以说是邓小平和许世友这样的革命先烈用尽一生心血换来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尘间烟火情永存

尘间烟火情永存

尘间烟火情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