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发动机从“俄制依赖”到“中国心”崛起

沐沐熬夜 1天前 阅读数 68 #推荐

在东海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域上,歼15舰载机如利剑般划破长空,每一次飞行都是对实力的彰显。然而,机务人员望着发动机叶片上那令人揪心的锈斑,眉头紧锁。俄制AL-31F发动机,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心脏”,在海上复杂环境里暴露出诸多问题,仿佛患上了“海上公主病”。

AL-31F发动机看似性能参数不错,标称大修周期500小时,可实际在海上高湿度、高盐雾的环境下,盐雾腐蚀就像无情的杀手,让发动机内部轴承提前报废,300小时就得回厂大修。中国海军舰载机每年高达400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使得这款发动机成了“快消品”。从乌克兰引进的T-10K原型机技术基础,在太平洋咸湿海风的侵蚀下,显得那么脆弱。大家不禁要问,国产涡扇10何时能摆脱“陆基专属”的标签,为歼15提供强劲动力?

AL-31F发动机的“水土不服”问题由来已久。其老旧架构在南海湿热天气里性能大打折扣,燃油效率比国产型号低了15%。而且,其抗腐蚀涂层表现极差,根本扛不住海南岛的季风。2017年,印度苏-30MKI机队因同款发动机故障损失惨重,我们的机务兵看着歼15叶片上如蜂窝状的锈蚀,无奈地调侃:“这哪是发动机,简直是海鲜养殖场。”

国产涡扇10B要上舰,面临着“三重考验”。首先是盐雾腐蚀,太行团队给镍基单晶叶片镀上陶瓷基复合材料,经过实验室高压盐雾测试三个月,叶片依旧光洁如新。其次是甲板冲击,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要求发动机比陆基型号承受更多瞬时载荷,2022年珠海航展曝光的554号验证机,成功经受住了300次电磁弹射测试。最后是油门响应,复飞时要在极短时间内从慢车推到14.5吨加力推力,太行B型高压压气机转速比俄制快30%,油门迟滞时间大幅缩短。

海军采取了“老机改造+新机换装”的“双轨战略”。现役歼15拆除AL-31F换上太行发动机,发动机舱重新设计缓冲支架,燃油管路换成钛合金。新下线的歼15T直接标配涡扇10C,推力更大,还能玩矢量偏转。福建舰曝光的弹射型歼15T,性能更是令人惊叹。

如今,沈阳黎明公司发动机产能大幅提升,而且通过“模块化升级”,不断推出性能更优的型号。珠海航展上曝光的WS-10H,大修周期和维护成本都远超俄制发动机。

从AL-31F的锈迹到涡扇10C的寒光,中国航发人用二十年时间实现了逆袭。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将歼15送上云端,那轰鸣声是对质疑的有力回应。中国航发人用实力证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必将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沐沐熬夜

沐沐熬夜

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