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侍卫长郝柏村晚年说:蒋介石最大错误,就是接受雅尔塔协定

曹米说娱乐 1周前 (03-26) 阅读数 0 #娱乐

2013年,一位名叫郝柏村的老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蒋介石最大的错误就是接受了《雅尔塔协定》。

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郝柏村是谁?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01

这个郝柏村可不是一般人,曾是蒋介石的心腹侍卫长,跟着他干了几十年。

出生在江苏盐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常州中学,后来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乱世之中、烽火狼烟,普通人连肚子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拥有一份幸福的生活。

郝伯村的情况多少要好一点,却也好不到哪里去,一直在思考新的出路。

好巧不巧,黄埔军校大量对外招生,便想去碰碰运气。

那个年代读过书、会写字的人不多,郝柏村谈不上才华横溢,肚子里却也有几瓶墨水,最终考入黄埔军校。

在校期间表现很不错,后被送到炮兵学校进修,学业即将结束时遇到顾祝同。

两人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再加上郝柏村本身就是可造之材,得到对方的大力提拔。

解放战争时期,顾祝同成为国民政府总参谋长,郝柏村再次得到提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助理”。

一年后国民党败退台湾,郝柏村也跟随大部队来到台湾,开始下半生的生活。

大概在六十年代,他成为蒋介石的侍卫长,每天兢兢业业的工作。

在这期间,还与蒋经国搭上了联系,后者上台后他被提拔为“总参”。

蒋经国去世,蒋家王朝慢慢成为过去,李某人上台执政,此时郝柏村成为行政院院长。

能做到这个位置,说不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可与之比肩的人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郝柏村地位虽高,却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十分反TD,以及TD思想。

哪怕是辞职、退休,依然不忘组织两岸人民沟通交流,称得上是一位爱国人士。

军人出身的郝柏村敢做敢说,留下许多经典的言辞,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对蒋介石的评价。

他曾说蒋介石接受《雅尔塔协定》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决定让我国失去很多领土。

总统先生缺乏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在关键时刻判断失误。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想要知道其中缘由,还得从雅尔塔会议说起。

02

时间来到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美国、英国和苏联在黑海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一次首脑会议。

会议的主题很简单,如何瓜分战后利益,三国领导人各怀鬼胎。

会场的具体细节并不清楚,最后总归达成了一项协议,即《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也就是所谓的雅尔塔协定。

说雅尔塔会议是瓜分世界利益的会议,其实并不严谨,主要还是针对如何对日本进行作战。

德国投降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亚洲战场的势力依然很强,东亚、东南亚依然有几百万部队。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一个一个打下去,作为对手的美国即便取胜,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思来想去美国便想到陆军实力强大的苏联,只要他们从东北出手,就可牵制甚至消灭日本大部分有生力量。

所以协议的总导向是,德国投降或者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要对日军宣战。

在国际问题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经受战火洗礼的苏联,国内百废待兴、处处断壁残垣,自然不可能平白无故宣战,是有条件的。

斯大林就一个态度,苏联的要求在击败日本后必须要实现,还给出了许多冠冕堂皇却又无法反驳的理由:

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我和莫洛托夫就难于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人民理解对德作战,不理解对日作战。

什么条件,什么要求?大致如下:

外蒙古即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库页岛南部及附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

这些特权或者说这些利益,以往都是由日本占据,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而已。

按理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之一,应当享有一定的权益,最起码合法权益应当受保障。

然而,从上述的条约不难看出,我国不仅没取得任何实际的利益,反而自己的主权和国家利益都没有得到保障。

甚至于,雅尔塔协定都是背着我国达成的,没有经过我国的同意。

协议中提到,该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美国则直接绕过我国答应会“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简而言之,可总结为两句话:

想要我出兵可以,但必须要保障我(苏联)在中国的利益,至于你们如何谈,我不管,我只要结果。

我(美国)可以先答应你,至于如何完成,你不用管,我会和蒋介石谈,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他不同意,我也会逼着他同意,你直接出兵就行了。

谈了吗?谈个嘚,蒋介石得知消息,多次派人去找罗斯福,结果连面都没见上。

同年4月12日罗斯福就死了,一直到6月份美国才将协定内容告知。

也就是说,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谈了好几天,主要是谈如何把日本在我国的利益给到苏联。

期间没有邀请一个中国代表,之后对会议内容也是一再隐瞒,我国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03

雅尔塔会议已经成为定局,罗斯福也已经去世,该怎么办?蒋介石急忙派代表急匆匆去苏联找斯大林谈。

最后谈出了一个什么结果?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可实际内容却不如名字那样友好。

这个条约给到苏联的利益,甚至比《雅尔塔协定》的还要多,比如:

长春铁路为中苏共同所有,并共同经营;

大连港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籍人员担任,中国应将所有港口工事及设备之一半,无偿租与苏方,苏联经该口之出入口货物,均免除关税;

中苏两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该海军根据地由苏联担任防护,苏联有权驻扎陆、海、空军……

这份条约已经不是“辱国”那么简单了,直接是把我国主权置于苏联的管控之下,这是“丧权”。

更不可思议的是,蒋介石最后居然答应了,至此《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成为定局。

这两份条约为何会被同意,也很好理解,苏联也承诺了相应的利益。

总结起来就一点,苏联会单方面支持蒋介石,在军事上、财政上和物质上给予援助,抗战初期他也是这样做的。

看在利益的面子上,蒋介石妥协了,最终同意上述的一切。

与虎谋皮,无异于自掘坟墓,蒋介石的行为便是如此。

当时,苏联对华的政策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原则问题,就是民族利己主义。

你(蒋介石)想从我(苏联)这里捞一点好处,就必须拿双倍的好处来换。

苏联的目的亦或者说斯大林的图谋,不是想让蒋介石赢,而是想看到一个弱小的中国、一个分裂的我国,这才符合他的利益。

局面也的确是这样发展的,打败日本后,斯大林并没有给予相应的援助,直接把大军撤回国内,坐看我国内斗。

东北战局僵持了好几年,苏联出兵帮助蒋介石了吗?并没有。

有意思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全国即将迎来新的局面时,斯大林出手了。

当时教员收到一封信,信是由蒋介石写的、由他转达的,具体内容就是“请求苏联居中调停国共之争”。

意思很明显,蒋介石想要借助苏联或者斯大林的手给与压力,让教员接受调停。

如果教员接受调停会是一种什么局面?我国将会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与现在的朝鲜、韩国,以及早年间的越南类似。

教员第一时间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抗住苏联和斯大林的压力,坚决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共产党的目的并不是要偏安一隅,也不是要与国民党平分天下,而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不得不说教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不允许任何国外势力插足国内政治,最终我国完成了统一。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此前失去的主权,一点点都要了回来,美国、苏联的分裂阴谋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蒋介石的失败,郝柏村还曾这样说过:

协议签订后,很多中立的人都倒向我党,认为蒋介石无能,连国家利益都保不住,老百姓也失望透顶。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民心失败也是迟早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曹米说娱乐

曹米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