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袭四日中方亮剑 安理会激辩撕裂中东棋局

永玲聊谈 1周前 (03-28) 阅读数 98 #国际

以色列战机3月21日对叙利亚中部发动空袭的硝烟尚未散去,联合国安理会已上演激烈交锋。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紧急会议上罕见使用“立即撤军”的强硬措辞,要求以色列停止侵犯叙利亚主权,并推动安理会通过特殊声明,要求叙利亚政府加大反恐力度。

这场外交博弈背后,是以色列借“反恐”之名行地缘扩张之实,更是大国角力的冰山一角。此次空袭目标锁定叙利亚霍姆斯省的军事机场和军火库,以色列声称打击对象为“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但据卫星图像显示,被摧毁设施中包括叙利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

以色列国防军内部简报显示,行动旨在削弱叙利亚临时政府的防御能力,为潜在的地面介入创造窗口。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在于威慑伊朗,叙利亚作为“抵抗之弧”的关键节点,其军事真空将直接影响伊朗对黎巴嫩真主党的补给线。

自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叙利亚临时政府始终未能有效整合各方势力。支持前政府的武装组织在代尔祖尔省重振旗鼓,与政府军爆发拉锯战;黎巴嫩真主党则趁机扩大在戈兰高地附近的军事存在。以色列此次空袭恰逢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争夺大马士革控制权的关键期,外部干预使本已脆弱的政治过渡雪上加霜。

对比俄乌冲突中的高调制裁,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保持缄默。五角大楼甚至向以色列紧急批准了价值3.2亿美元的精确制导炸弹补给。

这种选择性干预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弹,俄罗斯代表在安理会质问:“当以色列战机越境打击时,西方所谓的‘主权至上’原则何在?”阿拉伯国家联盟的闭门会议记录显示,沙特、阿联酋等国正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安全合作。

傅聪在安理会提出的解决方案包含双重维度:一方面要求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并撤出叙利亚领土;另一方面敦促叙利亚政府加强反恐合作,重点清除与“东伊运”关联的极端组织。这一立场获得俄罗斯、伊朗等15国联署支持。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提议引入联合国维和部队监督叙以边境的非军事化,该机制若落地将实质性改变地区力量平衡。

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空袭导致叙利亚新增12万流离失所者,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大马士革居民艾哈迈德在电话采访中描述:“市场里面粉价格三天涨了五倍,我们不得不用家具当燃料取暖。”国际红十字会已向叙利亚调拨300吨紧急物资,但跨境运输通道因战火频繁中断。

中国提出的“双轨解决机制”虽未获西方支持,却为打破僵局提供了新思路,只有当军事干预让位于多边协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才可能迎来真正的黎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永玲聊谈

永玲聊谈

红旗飘扬皆是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