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了一手好牌!收紧稀土出口后,美国78%武器生产受到影响

圈聊科技 1周前 (04-27) 阅读数 78 #科技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周日援引美国国防采购信息公司的最新研究称,五角大楼近78%的武器系统依赖于中国主导供应的关键矿产。

数据显示,美军现役的15.3万种武器部件中,有8万个涉及锑、镓、锗、钨或碲等元素,而这些矿产的全球供应链几乎被中国“卡住脖子”。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美国国防工业的致命软肋,也印证了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已让对手“感到痛”。

以美军现役的F-35战斗机为例,每架需消耗超过900磅(约408公斤)稀土材料,其中钆、铽、钇等中重稀土元素是隐身涂层、雷达系统和发动机的核心成分。

然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4年美方83.7%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重稀土依存度更高达97%。

这种依赖并非偶然——中国掌握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90%的精炼产能,以及99%的重稀土供应,而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关闭本土矿山后,产业链断层已持续30余年。

美国国防部曾试图破局,自2020年起,五角大楼累计投入4.39亿美元重建稀土供应链,计划到2027年实现“从矿山到磁铁”的完全自主。

但现实远比蓝图残酷:美国唯一稀土企业MP Materials虽在加州芒廷帕斯矿复产,但其分离出的轻稀土仍需运往中国加工;而耗资3500万美元打造的重稀土工厂,到2025年钕铁硼磁体年产量仅1000吨,不及中国2018年产量的1%。

更严峻的是,五角大楼当前稀土库存仅能维持军工企业3-6个月生产,一旦断供,F-35生产线将被迫放缓,导弹制导系统也会因缺乏永磁体而失准。

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美国痛点,2025年4月起实施的7类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直接覆盖美军87%的装备供应链。

例如,被限制的钇元素是喷气发动机热障涂层的必需材料,而镝、铽则是高精度陀螺仪和激光武器的核心成分。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警告,若中国彻底切断供应,美国将无法在短期内填补缺口,国防工业基础或将陷入瘫痪。

这场博弈背后是技术代差的碾压。中国独有的“稀土串级萃取”技术能将元素纯度提至99.9999%,而美国本土产品最高仅99.5%,成本却高出40%。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国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规则制定权——通过整合南北稀土集团、严控开采总量、升级回收技术,全球稀土定价权集中度已提升至85%。

面对困局,美国试图拉拢盟友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但现实屡屡打脸。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厂因环保问题屡遭抗议;日本储备量从60天增至180天,但仍需从中国进口精矿。

正如《金融时报》所评:“当洛马公司拆解F-35寻找替代磁体时,他们发现所有技术路径都绕不开中国。”

中国的策略看似克制,实则致命!不同于简单断供,而是通过出口管制、技术壁垒和产业升级的三重杠杆,迫使对手在成本、效率和战略安全间艰难权衡。

这种“温水煮蛙”式的压制,或许正是大国博弈的高明之处,而美国在这场博弈中注定失败了,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评论列表
  •   用户14xxx34  发布于 2025-05-01 01:00:51  回复该评论
    胡说八道,难道人家一点库存也没有吗,如果缺稀土也是后年的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圈聊科技

圈聊科技

给大家带来最新的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