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敏皇贵妃:宫女出身,为康熙生3孩仍无封号,雍正封她为皇贵妃
她宫女出身,虽连生三位皇子公主,但仍旧是康熙后宫很不起眼的一位后妃;康熙自始至终也并未将其拨出包衣,甚至她在康熙三十八年便病逝了,就连唯一的儿子也从康熙四十八年开始几乎没有了记载。
然而她去世二十四年后,却被雍正皇帝直接连升两级,不仅追尊为皇贵妃,而且还为其打破祖制,准许其附葬帝陵。
敬敏皇贵妃出身穆都巴颜系章佳氏族,穆都巴颜系章佳氏族是大清章佳氏一姓中最为庞大的一系,这一系的始祖便为穆都巴颜。
像乾隆朝时期战功赫赫、得以配享太庙的名臣章佳.阿桂,像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尹继善,都与敬敏皇贵妃出身同族,只是阿桂是穆都巴颜长子瑚鲁瑚昌吉鼐的后代,尹继善是穆都巴颜第三子辉色的后代,而敬敏皇贵妃则是穆都巴颜次子章库的后代。
窦特生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海宽便是敬敏皇贵妃的父亲,位至包衣佐领、包衣参龄。
如此便可见,敬敏皇贵妃的出身还是比较低的。(
下文中将敬敏皇贵妃称为章佳氏)
不过作为上三旗包衣出身,章佳氏需要参加内务府主持的选秀。
章佳氏被选入宫后,担任官女子。章佳氏究竟何时得到康熙的宠幸并不得而知,但最迟要在康熙二十四年。
从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病逝后,胤禛便重新回到了生母德妃身边,胤禛十分懂得照顾年幼的弟弟胤祥,二人慢慢培养了极好的感情,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胤祥的算学便是胤禛亲自教授的。
也正因为如此,胤祥成为康熙朝中后期,唯一一位支持胤禛夺嫡的皇子。章佳氏虽然生下了皇子,但是并未母凭子贵,正式册封位份。如此便可见,章佳氏虽然在这个时间段得宠,但只能算是康熙身边众多宠妃中的很普通的一个,康熙并未给与其任何特殊的待遇。
再比如宜妃郭络罗氏,再无所出的情况下便被晋封为宜嫔,在生下皇五子胤祺后被晋封为宜妃。而章佳氏,仍旧是没有任何封号的庶妃。
不过康熙,仍旧宠爱章佳氏。康熙二十六年,章佳氏再次怀孕生下了皇十三女。生下一儿一女后,康熙终于下旨,诏封章佳氏为嫔。
不过仅为“诏封”,并未正式册封,章佳氏仍旧是没有任何封号的妃嫔。康熙三十年时,章佳氏再次怀孕又生下了一位公主,为皇十五女。虽然章佳氏用五年的时间生下一位皇子两位公主,但是都没有留在自己身边抚养。
仅着一件事情便说明,康熙对胤祥时另眼相看的。而胤祥也确实值得康熙如此看重,胤祥不仅吟诗作画样样拿得出手,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在一众皇子中也是数得着的;
而且办事能力极强,十分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在胤祥13岁的时候,生母章佳氏卧床不起。虽然此时的胤祥十分得父皇的宠爱与器重,但是康熙并未在章佳氏病重时晋封其位份,或者给与其封号。
章佳氏病逝后,康熙皇帝才将章佳氏追封为敏妃,按照妃级待遇安葬章佳氏: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
以至于她即便是生下三位皇子公主,仍旧没有任何的封号,生前也没有得到册封,就连儿女也都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章佳氏病逝这一年,最年幼的女儿尚且只有8岁。
康熙四十五年,皇十三女被封为和硕温恪公主,下嫁蒙古翁牛特部,只可惜年仅23岁便去世了。康熙四十七年,皇十五女被封为和硕敦恪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年仅19岁便去世了。如此一来,章佳氏所生三个子女,仅有胤祥还尚且在世。
胤祥在此之前究竟有没有正式参与夺嫡之争、以何种方式参与了夺嫡之争,尚且不确定;但胤礽被废,确实牵连到了胤祥。
有的说法是,胤祥曾与皇长子胤褆、皇八子胤禩一样被圈禁过一段时间;但有的说法是没有。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这一年开始,胤祥便彻底失宠,不管康熙如何晋封众位皇子的爵位,胤祥都不在其列。一直到康熙病逝,胤祥作为较为年长的皇子,仍旧是一个光头阿哥。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病逝,皇四子胤禛登基,史称雍正帝。雍正皇帝登基后,便直接将胤祥从一个光头阿哥册封为和硕怡亲王,而且胤祥的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
在雍正元年时,被连升两级,直接晋封为皇贵妃,谥号为“敬敏”二字而雍正对章佳氏的厚恩远非如此,在章佳氏之前,从无皇贵妃附葬皇陵的先例;
而雍正却下旨,将敬敏皇贵妃附葬景陵地宫,与四位皇后陪伴康熙左右。而且雍正还下旨,将章佳氏抬出了包衣,抬入了满洲镶黄旗。
自此,章佳氏一族便因为敬敏皇贵妃的缘故,而摆脱了包衣旗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