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失败的政客,狡黠的作家

秘鲁当地时间4月13日,巴尔加斯·略萨去世,享年89岁。
2010年的诺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对国内的文学读者来说是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味,并且被称为具有“历史结构主义”的写作风格。1963年,略萨凭借小说《城市与狗》开始在拉美文坛崭露头角,由于小说浓烈的讽刺意味惹来秘鲁军方不满,略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遭遇了被秘鲁军方焚毁的命运。此后,略萨的长篇小说《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胡利娅姨妈与作家》等作品延续了略萨的写作风格,继续对拉美国家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披露。1986年,略萨先获得了西语文学的极高奖项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奠定了他在拉美文学中的地位。
在文学创作之外,略萨对政治活动也表现出了与常规作家不同的积极性。1989年,略萨正式宣布进入秘鲁的总统竞选,并且一度成为得票率最高的候选人(后来在第二轮竞选中落败)。2011年,巴尔加斯·略萨再次宣布参与总统竞选,并且发表了一系列对前总统和其他党派的抨击观点。直到2021年,略萨依然积极参与秘鲁国内的政治活动,然而有相关批评认为,略萨的活动加剧了秘鲁2021年间的政治危机。除了本国的政治活动,在巴西、西班牙、墨西哥等西语国家的政治中也总能见到略萨活跃的身影。
作为一个观点立场相当鲜明的作家,略萨的观点偶尔会导致他与其他作家的不合。作为20世纪50、60年代拉美文学爆炸的主将之一,略萨曾经因为立场的不同而与另一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电影院大打出手。如今,拉美文学爆炸时期的经典作家们已经先后离世,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富恩特斯、科塔萨尔、卡彭铁尔……这些曾经活跃的作家们都带着他们彼时的观点离开了世间。他们曾经所争论的拉美政治仍旧矛盾重重,而他们所留下的文学书籍将会成为供人们思考与洞察的永恒遗产,正如略萨的讣告信中所写,“他的离去将令他的亲人、朋友和世界各地的读者感到悲伤,但我们希望他们能像我们一样,从他漫长、冒险和富有成果的一生中找到安慰,并留下大量将比他的生命更长久流传的作品。”(导语部分撰文/宫照华)
2016年,略萨的个人回忆录《水中鱼》中文版出版。《新京报·书评周刊》曾于2017年1月14日刊发书评,现重发旧文以悼念。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王玖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公羊的节日》,[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赵德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6月。
作为局外人,读者或许可以就略萨的败因做出不同的判断。从作者在书中对早年生活的回忆就能看出,略萨出生成长在一个上层中产阶级的家庭,最让他感到自在的活动空间是城市,秘鲁的山区、乡村、遍布贫民窟的城市郊区是他很少涉足也缺乏了解的地方。 在拉丁美洲,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人仿佛看待外国人一样地看待自己的同胞,是很正常的现象。略萨在书中也承认:“秘鲁不是单一的,它国中有国。”他在为拉票而遍访各地的活动中不断地为底层民众的生活处境所震撼,正表明他对乡野的秘鲁、“深层”的秘鲁缺乏认识。略萨的秘鲁梦看上去很美好,而且他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他为当选总统而奔走的这三年,正是发生苏东剧变的大时代,是资本主义世界高唱“历史终结”凯歌的年代。然而选举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秘鲁民众并不赞同略萨的政治主张。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美]雷蒙德·莱斯利·威廉姆斯著,袁枫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4月。
怀揣成为伟大作家的梦想,青年时代的略萨因为新闻工作的关系采访了当时秘鲁文坛一众重要作家。这些作家大多让他失望,对于已经为福克纳的小说技巧所吸引的青年略萨来说,他们只会用机械的方式重复一系列与安第斯山区风土人情相关的老套题材,装腔作势地使用巴洛克式的“民间”语言,写的东西既非可信的社会文献,又非可读的文学作品。略萨指出这些泛滥成灾的乡土题材文学所忽视的东西:写作是一种智力劳作,是叙事顺序和时间结构的创造,是虚与实的巧妙安排。 以代际的眼光来看,当新一代创作者对前辈产生否定和反抗时,风格的嬗变就发生了。由此可见,拉美“文学爆炸”并不单纯是社会环境变动使然,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拉美文学史内部的变化因素。青年略萨追求的是一种城市的、世界性的文学,秘鲁无法满足他的雄心,于是他远赴欧洲,终成一代文学宗师。作为政治家的略萨失败了,而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各种文学荣誉则给了他补偿。他把失败的政治经历转化成一本畅销书,以叙事的方式实现了针对政治对手们的复仇。本文原载于2017年1月14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作者:张伟劼;导语部分作者:宫照华;编辑:柏琳、小盐、西西;校对:王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2024书评周刊合订本上市!
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