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推广棕榈壳再生燃料 替代传统煤炭消耗
在当今全球都在积极寻求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地区正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据全球能源化工行业市场信息服务商安迅思预测,到 2030 年,化石燃料在东南亚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 70% 的高比例。当下,东南亚约 80% 的能源需求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到能源需求总量的五分之一。东盟能源中心副执行主任贝尼・苏尔亚迪指出,目前东南亚能源结构里可再生能源仅占 16%,与 2035 年 22% 的目标相差甚远,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使得该地区在脱碳道路上困难重重。但嘿,在这看似棘手的局面中,一种名为棕榈壳再生燃料的 “潜力股” 正悄然崭露头角,它或许能成为打破困境的关键。
棕榈壳,这个在棕榈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 “副产品”,以往总是被人们忽视,甚至长期被遗弃。它是从果肉中抽取果核后,削去果核外壳所得到的部分。你可别小瞧了这不起眼的棕榈壳,它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比一般生物燃料要高呢,而且其独特的化学特性还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曾经,2005 年马来西亚的一家水泥制造厂率先 “吃螃蟹”,将棕榈壳与煤混合燃烧来产生热能,开启了棕榈壳作为生物燃料应用的新篇章。发展到如今,不少欧洲国家如英国、荷兰及意大利等地的制造厂,也纷纷尝试用棕榈壳与煤混合燃烧来提供能源,既缓解了燃料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又减少了碳排放。在东南亚本地,棕榈壳的利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就拿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区来说,苏拉威西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发电厂在 4 月 9 日首次成功使用棕榈壳进行燃煤掺烧发电,到 6 月 30 日就已累计生产绿电 62 万 kWh,减排 600 至 800tCO₂e。截至 6 月 30 日,该发电厂已经采购并使用了 507t 棕榈壳,实现了 50% 的生物质耦合燃烧发电能力。据发电厂运营经理李广英介绍,利用棕榈壳进行燃煤生物质耦合发电,好处可不少,既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延长锅炉使用寿命,提高发电稳定性。按照估算,每年保守估计能减少燃煤消耗 21 万 t,减排 28 万至 32 万 tCO₂e。
从棕榈壳本身的特性来看,它简直就是为替代煤炭等传统燃料而生的 “潜力选手”。质量高的棕榈壳,热值能够达到 4600 大卡,灰分小于 3,水分少于 15,妥妥的高效生物质燃料。而且,它还具有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它是固体颗粒,密度大、体积小,储存起来特别方便,就像把能量 “浓缩” 起来了一样;氢、氧含量高,挥发分可达 70% 以上,这使得它点火快、燃烧迅速;燃料中含硫量少于 0.05%,燃烧的时候都不用专门设置烟气脱硫装置,既降低了成本,又对环境友好;含灰分低,能减少对锅炉的损害。与传统煤炭相比,在很多工业应用场景中,棕榈壳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以往煤炭是重要的能源消耗品,燃烧煤炭不仅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煤炭中的杂质还容易对生产设备造成腐蚀等损害。而使用棕榈壳燃料后,不仅能降低碳排放,还因为其含杂质少等特性,减少了对设备的损耗,降低了维护成本。再比如在一些需要蒸汽的工业流程里,用棕榈壳燃烧转化成蒸汽,不仅热功率大,而且由于其蒸发度较高,所含的碳六物质相对较低,能大大减少空气污染。
不过,棕榈壳再生燃料要想全面替代煤炭,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推广开来,也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虽然棕榈壳在棕榈油生产过程中大量产生,但目前的收集、运输和储存体系还不够完善。印尼每年约有 700 万吨棕榈壳从工厂产出,其中约一半属于过剩且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部分。这些过剩的棕榈壳,不仅会吸引昆虫破坏种植园,长时间堆积腐烂后还会因产生甲烷而带来火灾隐患。以往工厂为了处理这些棕榈壳,甚至要花钱请公司来处置,部分还被不负责任地丢弃在河流、海洋或露天场地。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的棕榈壳收集、运输和储存体系,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虽然目前已经有了燃煤掺烧棕榈壳发电等应用,但如何进一步优化燃烧技术,提高棕榈壳燃料的燃烧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配各种工业设备和发电设施,还需要持续的研发和改进。而且,对于一些长期依赖煤炭的企业来说,更换燃料意味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新,这也需要企业投入一笔不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采用棕榈壳燃料的积极性。
尽管面临挑战,但东南亚地区推广棕榈壳再生燃料替代传统煤炭消耗,依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各国对碳排放要求日益严格,东南亚地区急需找到一种既能满足能源需求,又能降低碳排放的解决方案,棕榈壳再生燃料无疑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选择。从经济角度看,当煤炭价格升高且供应不稳定时,棕榈壳燃料的成本优势就会更加凸显。从环保角度而言,其低排放的特性对于改善东南亚地区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东南亚地区大力推广棕榈壳再生燃料替代传统煤炭消耗,是一项既具有现实紧迫性,又充满潜力的任务。这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到棕榈壳燃料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也需要科研人员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攻克棕榈壳燃料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更需要社会各界提高对可持续能源发展的认识,共同推动这一新兴能源的广泛应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棕榈壳再生燃料能够在东南亚地区的能源舞台上大放异彩,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各位朋友,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让你对东南亚能源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那就请动动你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吧,愿你在新的一天里财运亨通,好事连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