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将仇报?缅甸强震中国首个抵达救灾,中国商人撤离却遇持枪收费

小仔浏览厅 2周前 (04-09) 阅读数 2 #国际

前言

缅甸7.9级强震!黄金72小时正在流逝,高温、瘟疫、余震,多重危机叠加,被困者命悬一线!中国救援队已抵达现场,与时间赛跑,但挑战依然巨大。

——【缅甸遭遇的最强地震】——

2025年3月28日,缅甸的天空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撕裂。

下午2点20分,大地开始剧烈颤抖,建筑物摇摇欲坠,人们惊恐地逃离家园。7.9级强震,震中位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西部,震源深度30千米,这是一场近百年来缅甸遭遇的最强地震。

曾经繁华的曼德勒,如今满目疮痍,到处是残垣断壁,曾经充满欢笑的街道,如今弥漫着恐惧和悲伤。

在中国,许多人也在焦急地等待着来自缅甸的消息。

在云南瑞丽做水果生意的何开文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家中放在高处的物品都掉了下来摔碎,摇晃幅度超过一尺,“从6楼跑到1楼花了两分钟,差点跑休克。

”常年在中国做水果生意的缅籍华人张赛菲更是心急如焚,因为联系不上远在曼德勒的儿女和母亲。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对缅甸伸出援手。

缅甸政府领导人敏昂莱公开呼吁各国提供援助。

中国反应迅速,成为第一个抵达缅甸的国际救援力量,而美国的援助则显得迟缓而微弱。

这与敏昂莱在地震前一天还在内比都举行盛大阅兵式,试图展示军政府实力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阅兵式上,敏昂莱强调民族团结,指责国内民族武装组织破坏国家安全,并表示军方绝不妥协。然而,这场地震却无情地揭示了缅甸社会内部的深刻裂痕。

——【地震后的中国反映】——

地震发生后不到20小时,中国救援队,包括云南医疗队、湖南蓝天救援队等,携带730件装备、22吨物资(包括自备食品和饮用水),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迅速抵达缅甸灾区。

他们之中,甚至有人刚完成甘肃积石山救援任务,连工装都来不及换,就马不停蹄地转战缅甸。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震后的“黄金72小时”里,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由于曼德勒省周边机场不具备大型飞机起降条件,为了争取时间,中国救援队选择在大巴上过夜,连夜赶赴灾区。

5小时的飞行,紧接着是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抵达灾区后,他们还要立即投入搜救工作。

许多队员的行李和救援装备加起来超过25公斤,这对他们的精神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

抵达灾区后,救援队接领了具体的搜救任务,派出小队对现场进行勘察,并选择安全合适的地点搭建营地。

他们使用先进的生命探测仪,从废墟中搜寻着幸存者的迹象。在坍塌的佛学礼堂里,他们救出了一位被困40小时的老人。

在天空公寓的救援点,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救出了一名孕妇。

在救援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带干粮”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灾区资源的占用,这与当地一些趁火打劫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位曾在缅甸做基建项目的工程师透露,一些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月薪折合人民币不到八百块,当地七成国民日均生活费不足十元,面对满载救灾物资的车辆,一些人很难抵挡诱惑。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缅甸军政府与地方武装的拉锯战持续数十年,中央政府的政令甚至出不了仰光。

国际救援队忙着救灾,不同派系却在争夺灾后重建的主导权,一些拦路收费行为很可能得到了地方势力的默许。

曼德勒通往国内的高速公路多处坍塌,桥梁断裂,交通中断。

许多中国同胞选择撤离到仰光或其他地方,最终希望能回国。为了与家人团聚,湖南商人罗先生在地震发生后,便和朋友一起,驾驶四辆车准备从曼德勒撤离到仰光。

由于道路受损严重,他们只能选择小路绕行。

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多处持枪收费的卡点,最后还是靠朋友的关系才得以脱险。

罗先生提醒准备撤离的同胞,如果要去仰光,一定要多人组队,身上不要带贵重物品,可以把贵重物品快递回国,但一定要多带现金,如果遇到关卡收费,该给就要给,安全回国最重要。

另一位在缅同胞胡先生则表示,自己从曼德勒到仰光走的小路,并没有遇到盘查的情况,情况似乎有所改善。并非所有缅甸人都对华人抱有敌意。

一位中国女商人就在撤离途中得到了缅甸郊区一户家庭的收留。

他们不仅提供食物和住宿,还帮她联系救援人员,提供最新的安全信息。在曼谷机场,华人于雪梅带着热面包追着中国救援队致谢,表示如果需要翻译,她的妹妹可以帮忙。

她的家人亲历了震后断水断电的绝望,中国救援队的到来让他们感到“有了主心骨”。

缅甸社交平台上,“蓝天下跪救女孩”的视频引发热议,蓝天救援队队员不顾自身安危、跪地救人的举动感动了无数人。

一位大学生留言:“他们没带记者,却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然而,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有人质疑中国救援的动机,甚至说“中国人把我们的玉石矿挖空了,现在装什么救世主”,这反映了灾难背景下人性的复杂性。

——【地震后的缅甸爆发】——

地震的破坏尚未结束,新的危机接踵而至。

德宏州湖南商会负责人在采访中透露,地震后的缅甸爆发了瘟疫,加上持续高温,情况十分危险,建议在缅同胞尽快回国。

高温天气下,霍乱、登革热、疟疾等多种传染病开始在灾区蔓延。

当地本就薄弱的医疗系统难以应对,疫情的爆发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余震不断发生,加剧了房屋倒塌的风险,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3月30日,曼德勒再次发生多次余震,其中一次震级达到里氏5.2级。

许多市民不敢回家,只能在街头露宿,在39摄氏度的高温下艰难度日。中国救援队也面临着瘟疫和余震的双重威胁,已有13名队员受伤。

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却依然坚守在救援一线,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被困的生命都在等待着他们的救援。

——【结语】——

美国地质调查局评估,此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缅甸国内生产总值的70%。对于本就贫困的缅甸来说,这是一场沉重的打击。

灾后重建之路漫长而艰巨,需要国际社会的长期支持,更需要缅甸人民自身的努力。

中国救援队的行动展现了大国担当,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保障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救援合作等等。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给缅甸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给国际社会提出了深刻的拷问:面对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如何更好地履行国际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这不仅是缅甸的挑战,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

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信息来源·】——

环球网:缅甸地震死亡人数升至2719人,全国为遇难者默哀一分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仔浏览厅

小仔浏览厅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