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怒批仍不悔改,出门带6个助理30个保镖,她不红是有原因的

娱柯 5天前 阅读数 34 #娱乐

在光影交错的娱乐圈,有人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赢得尊重,有人凭家世背景轻松登顶,更有人倚仗机缘巧合一夜爆红。

吴谨言的成名轨迹恰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

这位凭借《延禧攻略》魏璎珞一角迅速蹿红的演员,本该在聚光灯下续写传奇,却因接二连三的失格行为,亲手将事业推入寒冬。

2018年8月27日,央视电影频道官微发布的长文犹如惊雷炸响。

文中详细披露了采访团队遭遇的三大困境:临时变更采访地点未提前告知、要求节目组支付场地租赁费用、单方面压缩采访时长至原定三分之一。

更令人瞠目的是,当央视团队跨越半个北京城抵达新场地时,发现对方既未协调场地使用权限,也未准备任何采访设施。

"从艺路上任重道远,德为先",这十二字点评如同镌刻在吴谨言职业生涯中的警示碑。

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流量时代的畸形生态。

某资深娱记透露:"《延禧攻略》日均播放量破3亿时,至少有二十个品牌代言排队等她签字。

团队在三个月内膨胀三倍,执行经纪换了四任,所有人都被数据冲昏头脑。"

这种失控在后续活动中愈演愈烈:某奢侈品牌活动现场,三十名黑衣保镖构筑人墙,六位助理分工明确到撑伞、补妆、提裙摆,围观群众戏称"娘娘出巡"。

对比同场出席的惠英红仅带一名助理从容应对,这般阵仗显得尤为刺眼。

香港TVB的遭遇更具戏剧性。

原定合拍剧《凤弈》拍摄期间,吴谨言团队七次临时调整通告,导致剧组单日损失超百万港币。

最令制作方愤慨的是,因艺人方反复变更行程产生的机票改签费,对方竟要求TVB自行承担。

这种近乎霸道的行事作风,最终令其登上香港影视圈的慎用名单。

"我们理解演员档期紧张,但专业态度不该被流量稀释",TVB制作总监在内部会议上的发言,道出了行业对"顶流星"的集体焦虑。

舆论风暴中心的当事人,始终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应。

社交平台上的道歉声明被网友扒出团队代笔痕迹,所谓"深刻反省"沦为公关模板。

某表演指导老师透露:"走红后的表演课出勤率不足30%,对剧本的选择越来越倾向商业价值而非艺术性。"

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路径,在《皓镧传》《正青春》等后续作品中暴露无遗——豆瓣评分从8.0断崖式跌至4.9,收视率再难复制神话。

行业观察家指出,这种现象本质是资本催熟的恶果。

某平台数据显示:吴谨言爆红期日均热搜上榜2.3次,其中七成与演技无关。

经纪公司为快速变现,半年内为其接下14个代言、8档综艺,这种涸泽而渔的运作模式,注定难以培育真正的表演艺术家。

"当热搜成为衡量演员价值的标尺,德艺双馨就成了橱窗里的摆设",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的批评一针见血。

在横店影视基地,群演们讲述着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某金鸡奖影后候场时亲自核对道具细节,而某些流量艺人却需要三个助理轮流读剧本。

这种职业态度的云泥之别,在《关于推动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更显警醒。

政策明确要求建立演员职业道德考核机制,那些曾被流量掩盖的失范行为,终将在行业整肃中无所遁形。

站在十字路口的吴谨言们或许尚未察觉,观众审美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艺恩咨询《2024影视市场洞察报告》显示:72.6%的观众将"专业素养"列为选择剧集的首要因素,远超"明星阵容"的39.8%。

某视频平台制片人坦言:"我们现在选角更看重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而非单纯的数据热度。"

这种转向,预示着靠话题营销维持热度的模式即将走到尽头。

回望这场闹剧,最令人唏嘘的并非某个艺人的坠落,而是整个行业生态的警示。

当三十个保镖筑起的人墙隔绝了真实世界,当六个助理营造的舒适圈消磨了专业精神,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终将在自我膨胀中迷失方向。

"演员这份职业,最危险的时刻不是无人问津,而是被虚假光环蒙蔽双眼"——老戏骨王劲松在某次访谈中的忠告,恰为这个故事写下最佳注脚。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娱柯

娱柯

娱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