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如果当道下寨,能不能守住街亭?司马懿说得再明白不过
诸葛亮前后七次北伐,头一回成功的希望最大。可他错信马谡,派其去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北伐宣告失败。自那之后,蜀汉再难有机会对曹魏构成实质性威胁。
街亭这仗输了,跟马谡选择上山扎营没啥关系。司马懿说的话里,其实就透露了真正原因。
【街亭的重要性】
在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登基,曹魏朝廷官员大幅变动。那时,曹魏的主力部队正忙着进攻东吴,后方防御薄弱。对蜀汉来讲,这无疑是个绝佳的好机会。
蜀汉丞相诸葛亮果断决定挥师北伐。依诸葛亮估计,这场战事就算不太顺利,起码也能拿下曹魏的陇右。要是运气够好,就能长驱直入,再和东吴联手,一举把曹魏打得落花流水。
但诸葛亮没掉以轻心,那时蜀汉形势不乐观,这一仗几乎动用全国兵力。于是,他让赵云带一支侧翼部队,去吸引魏军目光,把曹魏本就稀缺的后备力量,引到了关中一带。
随后,他亲自带领大批军队,向魏国的陇右区域发起进攻。没几个月,陇右大部分地方就被蜀汉拿下,仅有少数几座城池还在顽强坚守。
魏明帝没办法,只能起用老将司马懿。可司马懿手上兵力有限,跟诸葛亮正面交锋肯定输。于是他孤注一掷,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偷袭诸葛亮后方,断掉其退路,使一招围魏救赵。
这场战事,街亭堪称重中之重。街亭乃是魏国通向诸葛亮后方的必由之地,说白了,街亭是丢还是守,直接关乎这一整仗最终是输还是赢。
【诸葛亮为何选择马谡】
诸葛亮肯定先于司马懿想到相关情况。司马懿手头有啥资源,面临哪些抉择,诸葛亮心里清清楚楚,对这些信息,诸葛亮早有掌握,哪能轮得到司马懿先想到。
他觉得司马懿肯定会来突袭,就提前打算派人去守街亭。可在挑选主将这事上,他一时拿不定主意,虽说要防着司马懿偷袭,安排守街亭,主将到底选谁,却始终没确定下来。
那时蜀军斗志昂扬,众将领都踊跃请战。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诸葛亮最后挑中的竟是彼时没什么名气的马谡。
刘备掌权那会,马谡没多大建树,只在县令、太守这类小职位上待着。看得出来,刘备对他并不上心,没把他当成重要人物培养。
然而诸葛亮看法不同,他认为马谡读过很多书,学识渊博,是块值得雕琢的好料子,所以极为看重马谡,有心着重栽培他。
刘备于白帝城托付后事之际,郑重提醒诸葛亮:“马谡这人嘴上功夫了得,可实际办事却不实在,难当重任。”
诸葛亮挺重视刘备说的话,便安排马谡在身边当谋士,时不时考考他。马谡每次回应都能让诸葛亮满意,在他眼中,马谡那可是极为出色的人才。
诸葛亮想磨炼马谡,便安排他去守街亭。他清楚马谡打仗指挥经验不足,就派王平等人当副将帮衬。而且,诸葛亮专门嘱咐了作战方法,如此一来,似乎各方面都考虑周全了。
然而,出乎诸葛亮预料,马谡未遵其部署,对王平等人的劝告也置若罔闻,竟擅自上山扎营。结果蜀军惨遭大败,痛失街亭。如此一来,诸葛亮的计划无法推进,无奈只能舍弃陇右,领兵撤回成都。
蜀汉首次北伐,最终没能达成预期目标,就这么收场了。此次北伐,未能如计划推进,以一种未掀起大波澜的方式宣告结束,实在令人惋惜。
要是马谡照诸葛亮说的做,蜀军就会赢吗?并非如此。实际上,司马懿的一番话,已然揭示了个中关键奥秘。
【司马懿透露的天机】
实际上,司马懿一晓得诸葛亮在街亭布下人马,顿时脸色大变。他暗自感慨,论智谋自己比不过诸葛亮,心里明白这仗自己获胜的可能性已然不高。
后来司马昭又来报告,说蜀军没在大路扎营,反而跑到山上守着。司马懿一听,乐了:“蜀军上山,咱赢面可就大了。”
听咱中国人讲话,可不能只看字面意思。难道据守山上就铁定不对?司马懿可不这么觉得。不能光从表面去理解咱中国人的话语,司马懿对据守山上这事儿,就持有不同看法。
实际上,当年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大军围困。彼时,匈奴兵力远超汉军数倍,但汉军坚守,令匈奴大军难以再进一步,虽身处劣势,却有力地阻挡了敌人。
要是冒顿单于有能力擒住刘邦,即便其王妃为刘邦求情,他难道就会轻易放了刘邦?实则是他没实力彻底搞定刘邦,没办法才把人放走,借此捞取点好处。
再者说,刘邦论打仗,也就三流武将的本事,他据守山上没啥问题,为啥马谡这么做就不被认可呢?
并非所有战术战法人人皆能用。像在山上据守这招,刘邦使起来或许奏效,可换作马谡,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效果完全不同。
马谡没打过仗,在军中没啥威望,手下士兵压根不听他指挥,对他的计谋也不信服。就带着这么一帮兵,他也就只能用些规规矩矩、不出格的战术。
要是换成其他人,像魏延、赵云这类军中资深将领,就算在山上,又能怎样呢?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并非难事。
要是守街亭的换成韩信,他在往山上进军时,会分派兵力瞅准时机对魏军实施包抄,先把魏军先锋给灭掉。如此一来,司马懿大概率被打得大败,诸葛亮也就没这方面的担忧了。
要是换项羽守街亭,事情就容易得多。他肯定二话不说,指挥全军猛冲,一路杀到许昌。想当年彭城之战,项羽仅靠3万骑兵,就把56万诸侯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用的正是这战术。
诸葛亮面临的关键难题是,蜀汉那会儿人才匮乏,就有了“蜀中无大将”这一说。他手底下的一流人才都在忙各自任务,即便诸葛亮不想用马谡,也很难再找出经验丰富的老将去担此重任。
街亭失守,根本缘由是人才短缺。司马懿瞅准蜀汉人力不够,才敢突袭其后方。要是当初五虎上将还在,想必司马懿面对诸葛亮也无计可施,蜀汉人才匮乏让局势变得被动。
话说马谡,要是按诸葛亮吩咐,老老实实守在大路,起码能多争取些时间,让诸葛亮有机会调兵。如此看来,诸葛亮把他斩了,也不算冤枉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