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老艺术家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毛主席,毛泽东亲自写信提意见
要是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点击页面右上方的“”按钮。真心感谢你的支持和点赞,希望它能让你读得开心、舒服。
1950年6月份,朝鲜那边打起来了。咱们中国的志愿军上了战场,连着打了五场大战,最后硬是把敌人给赶到了三八线那边。
后来,毛主席亲自见了那位荣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并问起了他的名字。士兵一听,立马站得笔直,敬了个礼,嗓门洪亮地说:“报告主席,我叫苏吊旦!”
毛主席笑了笑,说道:“小伙子,要不我帮你换个名字咋样?”
毛主席为何会给人改名?这位“苏吊旦”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又有何举动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呢?
【小乡村出了个大英雄】
1929年,在山西太原小店的一个穷困家庭里,有个新生命呱呱坠地。
这时候,他们正沉浸在迎来家里新成员的喜悦中,对于这个刚出生、皮肤皱巴巴、哭得响亮的小男孩,他们还完全没想过他以后能有多大的出息。
这小家伙从小就不老实,太原那边管这种爱捣蛋的行为叫“吊旦”。
穷人家里没钱供孩子读书,家里人也没什么学问,于是就随便给孩子起了个名儿,叫“苏吊旦”。
苏吊旦打小就在村里混,天天围着田地和乡亲们转,这让他养成了有啥说啥的直性子。
他性格直率,做事大胆有冲劲,而他二姐夫呢,也是共产党里一个很棒的地下工作者。
苏吊旦受他影响很大,后来加入了山西吕梁军区的十七支队,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既勇敢又出色的战士。
1948年的时候,太原那边开始了一场大战。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打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4月24日,总共打了6个多月。这场战斗在解放战争里算是时间拖得最长、打得最火爆、牺牲也最大的一次城市进攻战。
要搞定太原城里的阎锡山军队,关键是要拦住他们逃跑的必经之路,就是冶峪山这条道儿。
就这么着,冶峪山战役在太原战役里扮演了关键角色,战斗正式拉开了序幕。
苏吊旦是太原这地方的人,所以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那场特别艰难的冶峪山战斗。
在这之前,他接受部队任务,在太原杨家堡至西山那段路上拦截敌人,结果腿部不幸挨了一枪,现在还在医院里头躺着恢复呢。
可苏吊旦哪能安心待在医院呢,一想到自己的那些战友,还有成千上万的战士们都在前线奋勇杀敌,舍生忘死,他就觉得自己没法窝在这后方的医院里养伤!
因此,他咬牙忍着伤痛,腿上的伤口还没长好就悄悄溜回了部队,硬着头皮参加了太原冶峪的防守战。
这场仗肯定是场硬仗。阎锡山那边出了一个师的兵力来攻打,可苏吊旦这边呢,只有一个营的人马。
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失去战斗力,子弹也用得差不多了,苏吊旦心里急得要命,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不过,这场仗可关乎太原全城的安危,他哪能就此罢休!说啥也得死守这块地方!
他腿上带着伤,但还是冲在最前面,把自己带的弹药玩命地往敌人那边扔。
他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让营里的其他兄弟们都受到了鼓舞。大家心里有了底,士气一下子就提了上来,愣是顶着对方一个师的猛烈火力,一直坚持到了增援部队的到来。
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他们营和前来支援的兄弟部队联手把敌人全部消灭,成功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苏吊旦在战场上不顾炮火连天、子弹横飞,凭着一股子“愣头青”的劲儿闯出了名堂,这次战斗让他荣获了一等功。
冶峪山的战斗刚平息不久,狼坡山上又战火重燃。
敌军动用了威力巨大的炮火来攻击我们,瞬间,四周火光冲天,爆炸的冲击波和滚滚浓烟笼罩了整个战场。
战争越打越激烈,咱们队伍伤亡很大。这时候,苏吊旦接到了团长的指示,说啥也得把被敌人占去的四块地方给抢回来。
冲锋的战士们硬抗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费了好大劲才抢回了三个位置。可奇怪的是,最后一个位置就是拿不下来。
路上,十几个冲锋的战士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有的当场牺牲,有的受了重伤,大片土地被他们的鲜血染得通红。
苏吊旦急得火冒三丈,大声喊道:“营长,让我来!”说完,他抓起手榴弹,拔腿就往外冲。
他实在看不下去更多兄弟受伤牺牲,所以就只挑了五个战士,跟敌人拼命干架。
他沉着地观察战场情况,心里迅速盘算着作战方案。接着,他领着队伍悄悄绕到敌军指挥所后面,对准敌人的机枪阵地,用力一扔,手榴弹就飞了过去。
他扔东西的手艺一直挺棒,这次又没让大家失望,成功把敌人的机枪给搞哑火了。不过,他自己腿上却挨了七八枪。
我军向来大方奖赏那些表现出色的战士,苏吊旦这次又靠着自己的打仗本事,拿下了一等功的荣誉。
而一个勇敢的斗士,迎接他的,将是更加激烈的新一轮较量。
【朝鲜战场放异彩】
1950年6月份,朝鲜那边打起来了。没想到,才短短四个月,战火就蔓延到了咱们国家的边境,直接烧到了鸭绿江。
苏吊旦在紧急关头接受了任务,被安排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31师的401团第4连,随后他就急匆匆地前往了朝鲜战场。
这支队伍专门对付坦克,是反坦克步兵。苏吊旦呢,他从步兵调到了炮兵岗位。可他以前压根儿没碰过炮啊,这咋能去战场上打敌人呢?
但苏吊旦向来是个不怕困难的家伙,再棘手的事儿,他也得搞定。不管遇到啥样的难关,他总能想办法杀出一条血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每天早早起床,一直练到天黑,苦练射击技巧。不管身体有多疲惫,多疼痛,他从来都不说一声苦,更没有一天放松过练习。
他心里明白,要想在战场上打败对手,赢得胜利,非得练就一身真功夫不可!
最终,他的汗水没有白流,凭借着拼尽全力的训练,他成为了团里最厉害的“炮神”,而且还当上了炮长。
朝鲜战争开打满一年后,到了1951年的7月27号,甘风里那儿又打了起来。
苏吊旦他们部队接到了任务,得去跟敌人正面干一架。
甘风里这地方地势真挺险的,两边都是直愣愣的悬崖,中间就夹着一条细长的山沟。
他们碰上的对手可不容小觑,是美国的海军陆战队,那队伍装备顶尖,实力杠杠的。
它不仅亲身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在那个时期相当有名,是个响当当的主力部队。
苏吊旦接到任务,得时刻盯着敌人的动静,而且不能随便开炮。因为要是提前露了底,让敌人知道咱们的火力,那可就得挨打了。
他趴在炮台上,不管天上飞机怎么扔炸弹,也不理会敌方的大炮究竟炸到了哪儿。
就算四周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他也一直紧紧盯着瞄准器,身体纹丝不动。
美军的坦克开过来了!但苏吊旦那边却和挨了炮弹的指挥所失去了联络。
瞧着那坦克一点点靠近,距离他现在已经不足一千米了,越来越近。
苏吊旦心里慌得不行,感觉心脏都要跳出嗓子眼了,那个东西眼看就要到了,但偏偏这时候没接到任何指示,这可咋整啊?
咱们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行动起来!
苏吊旦心里清楚,要是现在不动手,整个队伍可就要吃大亏了。
他当炮长,得拦住这事儿,绝不能让它发生!
“打!”苏吊旦大喊一声,第一个开了火,一炮就准确打中了一辆坦克。
他瞅准时机,又开了一炮,坦克立马就被大火吞没了。
敌人的飞机还在天上绕圈子,不停地往下面扔炸弹,轰隆隆的声音响彻云霄,到处都是烟和火。
苏吊旦被炸弹的巨大冲力直接撂倒在地,他后头跟着的那两个战士也同样受了伤,倒在了旁边。
但他心里明白,现在不是喘口气的时候,这是就算身受重伤也得挣扎着站起来死拼的战场。
苏吊旦飞快跑回大炮那里,赶紧装上炮弹,对准坦克,砰砰砰连打三发,玩儿命地拦住朝这边冲过来的坦克。
最后,他又干掉了一辆坦克,还打伤了另一辆,成功地把美国那个最厉害的军队的猛烈攻势给挡了下来。
打完仗后,苏吊旦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反倒觉得自己没接到命令就开了炮,这事儿做得不对,该受罚。
后来,团里的领导直接跑到炮兵阵地,当面表扬了他。夸他脑子转得快,行动也敏捷,打得特别出色。
就在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炸掉的那几辆坦克里,有一辆竟是指挥用的车。
这场战斗真是打得漂亮,在庆功宴上,苏吊旦胸前戴上了鲜艳的大红花,还领到了国际二等功的荣誉。
他赢得了“坦克杀手”的荣誉称号,并且升为了排长。他击毁坦克的英勇故事还被放在了炮兵战斗案例的最前面。
1951年快到国庆节那会儿,苏吊旦被请去参加了“英雄大会”,还有国庆的庆祝活动。
就在那个时候,他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会面,而且还出乎意料地收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
苏吊旦这人,啥都不怕,勇于尝试,心直口快,有啥说啥。
听到首长提议“把军服上的衣领和衣兜去掉”,他立马把手举了起来,直接说:
军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面貌,要是少了衣领,就显得不够庄重,也不美观。而且,要是衣服上连个兜都没有,实在是不太方便,冬天戴的手套都没地儿搁。
讲完之后,他突然心里一惊,暗暗怪自己太冲动,后悔不已。
但毛主席认为他说得挺在理,便随口问起了他的名字。
苏吊旦老老实实回答了问题,但毛主席却笑道:“‘吊旦’这名字听起来不太文雅,我给你换个新的怎么样?”
之前,毛主席认出了那位“坦克歼击英雄”,他乐呵呵地拿起毛笔,在纸上飞快写下了“苏兆丹”的名字。
旁边的周总理也觉得这个改动挺棒,他夸奖说:“这个名字挺好,‘兆丹’听起来就像是丰收红火的意思,真的很吉利。”
从那以后,爱捣蛋的苏吊旦摇身一变成了英勇的战士苏兆丹。但他的战斗,依然还在继续。
【退伍英雄也甘当掏粪工】
苏兆丹这人,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回到老家太原,他压根儿就没跟人炫耀过自己的那些荣誉和战功。
他的故事真是挺精彩的!但他自己从不觉得有啥好炫耀的。不管是吃了多少苦头,还是得了多少夸奖,他都不往心里去,就想着默默无闻地过日子。
结果,这个浑身是伤的人被狄村砖瓦厂当作新来的工人一样对待,让他去推土、摆砖、从窑里搬砖,这些活儿又辛苦又脏,还特别累,他什么活都得干。
然而,生活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地溜走。
他经常和农民聊天,也跟战士们交流,性格直率,从来不知道拐弯抹角是咋回事,对那些小领导的坏心眼也一无所知。
碰到有人搞不正当手段,他总是忍不住站出来,有啥说啥,结果却被厂里的安保部门给“使绊子”,直接打发他到狄村去“种地”了。
苏兆丹从那以后,就重新当起了农民。其实当农民也挺好的,至少不用再碰到那些让人头疼的坏事儿了。
但他由于得罪了那位小领导,结果在生产队里变成了“不受待见的人”。
他总是被安排去做那些最不受待见、又脏又苦的工作,比如清理厕所、打扫猪圈、挑运粪便。这一身臭味常常洗都洗不掉,还得忍受不少人的嫌弃和冷眼。
让人高兴的是,1965年的时候,狄村里有个叫王富英的姑娘相中了他,决定要嫁给他,并且两人还一起养育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他瞅瞅老婆孩子,硬是把所有烦心事都往肚里咽。
夜深了,四周都安静下来,我常常会在这个时候,借着屋里那盏泛黄的小灯,一张张地翻看和国家领导人的合照。
回想起那些激荡的日子,再看看自己眼下的状况,心里只能默默哀叹一声。
但他从没抱怨过,心里头就琢磨着:“这事儿跟党的政策不符,早晚有一天,乌云会散去,阳光会照进来。”
其实,部队心里一直都有他。像这样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哪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淹没在人群里呢。
部队从朝鲜战场回来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最后终于在太原和他重逢了。
苏兆丹一看到部队的人出现,心里那叫一个激动!那些回忆、难过和伤心,一下子就全都冒了出来。
这位硬汉,一个就算动手术不打麻药也咬牙挺住、从不落泪的勇士,在那一刻却像是个漂泊多年终于回到家的游子,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之后,军队方面了解到了他长期背负的冤枉,花了三个多月时间,认认真真地查了个底朝天,最终证实了他的清白。
他接到了部队的邀请,去给战士们做了一系列的分享会,把自己打仗的经验全都掏心掏肺地告诉了大家。那时候的苏兆丹,心里头真的是美滋滋的,特别幸福。
后来,过了五十岁的他,又去了狄村的耐火材料厂上班。
这次,他仍旧没向四处吹嘘自己的成果,就是按照工厂的指示,一心一意干好自己的活儿。
苏兆丹干啥事儿都特别较真,一丝不苟,从来不含糊。他一辈子都勤勤恳恳,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就这样一直干到了退休。
苏兆丹每个月就拿800多块钱的退休金,他和老伴就靠这点钱凑合着过日子。
他们在狄村自己动手建了个小平房,房子虽然简单,不过感觉很暖和。
只要碰到下雨天或者冬天,他那老旧的战伤和矽肺病就会一起来折磨他,让他疼得受不了,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来。
他多次去过相关部门,琢磨着按照规定办个退休手续,好让日子过得宽裕点。
可那些部门一直都没给回音,这事儿最后也就只能这么算了。
他没怎么放心上,毕竟安宁的日子总比战场上提心吊胆要强得多。他这辈子都在玩命,钱财对他来说,不过就是浮云,根本不算啥。
【结语】
过了好几十年,那位曾经的英雄已经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小伙子。他现在头发全白了,还得了小脑萎缩,以前那些最宝贝的记忆,也都慢慢想不起来了。
过去那些辉煌又艰难的日子慢慢被岁月掩盖,不管是冤屈还是伤痛,苏兆丹心里明白,那些往事一直都在。他瞅瞅手里和毛主席的合照,眼眶不由自主地就湿润了。
苏兆丹,他就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年轻时,他勇敢冲锋在前线,守护着家园的安全。退役回到家后,他又在工厂里埋头苦干,勤勤恳恳地工作。
他拼尽全力,全都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咱老百姓,为了让新中国更加繁荣昌盛。他干的那些事儿,让现在的我们备受鼓舞,而他的那股子精神,咱们也会一直传下去。
真心感激每一位英雄战士的倾心奉献和不懈努力,就希望国家平安无事,大家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我们会接着传递英雄的精神,打造新的时代,新的国家。向那些英雄们表达敬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