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用车:10款车型无线充电性能测试对比(13)

葛俊驰说车 1个月前 (02-28) 阅读数 2 #汽车

你有没有想过,你车里的无线充电板,可能只是个摆设?或者更糟,是个“暖手宝”?如今,车载无线充电几乎成了标配,从十万级的经济型车到百万豪车,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宣传里总是主打“便捷”、“高效”,但实际体验却常常让人大跌眼镜:充电速度慢如蜗牛,手机还烫得像块烙铁。这不禁让人怀疑,车载无线充电,究竟是真方便还是伪需求?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进行了一场“魔鬼测试”。我们选取了十款近一年上市的热门车型,从自主品牌到合资、进口品牌,价格区间也覆盖了各个档次。测试对象包括苹果iPhone 13 Pro和华为P50 Pro两款主流手机,模拟日常使用场景,将手机电量耗尽后分别放在车载无线充电板上充电15分钟,记录充电量并测量手机背部温度。

先来看看充电速度。结果显示,不同车型的充电效率差异巨大。有些车型堪称“快充王者”,例如极氪MIX,15分钟内就能为iPhone 13 Pro充入10%的电量,为华为P50 Pro更是充到了惊人的23%!而有些车型则表现平平,例如名爵MG ES5,15分钟仅为两款手机充入了可怜的3%电量,这速度,还不如插根线来得快。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否支持手机的快充协议、无线充电板的功率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都支持相同的快充协议,不同车型的充电效率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除了协议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充电速度。

再来说说手机发热。这可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测试中,有些车型在充电过程中,手机背部温度飙升,甚至达到了烫手的程度。例如,深蓝S05在为两款手机充电时,温度差值都超过了10摄氏度,这可不是“暖手宝”是什么?相比之下,一些车型则对温度控制得相当出色,例如领克09 EM-P,在为华为P50 Pro充电时,温度差值仅为0.3摄氏度,几乎感觉不到发热。手机过热不仅影响使用体验,还可能对电池寿命造成损害,因此,选择一款温控表现良好的车载无线充电器至关重要。

除了充电效率和发热量,我们还考察了无线充电功能的易用性。比如,无线充电功能是否可以手动关闭?是否支持语音控制?测试发现,大部分车型都支持手动关闭无线充电功能,但有些车型只能通过触控屏操作,略显繁琐。而极氪MIX和深蓝S05则更胜一筹,支持语音和触控屏两种关闭方式,更加便捷。值得注意的是,名爵MG ES5是唯一一款不支持关闭无线充电功能的车型,这意味着手机会一直处于充电状态,这对于电池健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车载无线充电的实际体验与宣传差距如此之大?首先,快充协议是个关键因素。不同手机厂商采用不同的快充协议,如果车辆的无线充电板不支持手机的快充协议,充电速度自然会大打折扣。其次,充电功率也是个重要指标。功率越大,充电速度理论上越快。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散热设计不到位,就会导致手机发热严重,甚至影响充电效率。

此外,手机本身的电池状态、环境温度等因素也会对充电速度产生影响。例如,电池老化会导致充电速度变慢,高温环境下充电效率也会降低。因此,要获得最佳的充电体验,不仅要选择合适的车型,还要注意手机的使用习惯和环境因素。

通过这次测试,我们发现,车载无线充电并非想象中那么完美。虽然它带来了便捷性,但也存在充电速度慢、手机发热等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车型时,不能只看宣传参数,要关注实际测试结果,选择充电效率高、温控表现好、功能更人性化的车型。

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一下不同车型的表现。极氪MIX堪称本次测试的“全能冠军”,不仅充电速度快,温控表现也出色,还支持语音控制等便捷功能。领克Z20同样表现不俗,充电速度和温控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名爵MG ES5和深蓝S05则暴露了一些不足,分别在充电速度和温控方面表现不佳。

当然,车载无线充电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出现更高功率、更智能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例如,一些厂商正在研发支持多设备同时充电的无线充电板,以及可以根据手机类型自动调节充电功率的智能无线充电系统。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车载无线充电功能,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权衡。如果你对充电速度要求不高,只是偶尔需要应急充电,那么选择一款价格适中、功能够用的车型即可。但如果你追求极致的充电体验,那么就需要选择支持手机快充协议、充电功率高、温控表现好的高端车型。

总而言之,车载无线充电是一项充满潜力的技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厂商能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改进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消费者也需要理性看待车载无线充电功能,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不要被宣传噱头迷惑,要关注实际测试结果,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车型。

最后,我们再次强调,车载无线充电并非万能灵药,它只是众多充电方式中的一种选择。在选择车型时,不要盲目追求潮流,要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被科技所困扰。 我们也期待未来车载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更加成熟,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充电体验。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车载无线充电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充电速度更快,温控表现更好,功能更加丰富。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车载无线充电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标配”,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我们也呼吁相关机构和媒体加强对车载无线充电技术的测试和监督,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客观、公正的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只有通过不断的测试和改进,才能推动车载无线充电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真正的便捷、高效和安全。

此外,我们也希望手机厂商和汽车厂商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加统一的快充协议和标准,减少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只有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才能让车载无线充电技术发挥更大的价值,真正造福消费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葛俊驰说车

葛俊驰说车

葛俊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