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问三不知,说的是哪“三不知”?

史上那些事儿 1年前 (2023-12-05) 阅读数 29 #历史

有句俗话叫“一问三不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一无所知。

不过,你是否想过,“一问三不知”,说的到底是哪“三不知”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据说,“一问三不知”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则历史故事。

当时,南朝梁国的一位官员叫做陈庆之,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对于军事方面却不太懂。有一天,他被派去担任军队的参谋,但是他对于军事策略和战术一窍不通。

有一次,他被上司派去巡视边境,要求他了解敌方的军事情况和部署。但是陈庆之对于军事方面的了解程度极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了解敌情。于是,他只好在边境上找了一个牧羊人,问他:“你看到过敌人的军队吗?”牧羊人回答:“没有。”陈庆之又问:“他们的兵力强大吗?”牧羊人回答:“我不知道。”最后,陈庆之又问:“他们的军队是如何部署的?”牧羊人回答:“我也不知道。”

陈庆之听了之后,感觉非常无助和尴尬,因为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向上司汇报。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上司,说:“敌情不明,一问三不知。”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或事物了解程度极少或者完全不知道的尴尬和无助。这也是“一问三不知”这个成语的由来。

那么现今,我们所说的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什么呢?首先,第一个“不知”是“不知道”。这个“不知道”指的是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了解程度极少或者完全不知道。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可能不知道某个领域的专业术语,或者不知道某个国家的文化习俗。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其次,第二个“不知”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指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不足,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了解程度极少或者完全不知道。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我们在某些场合下出现尴尬或者误解,影响我们的形象和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及时补充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最后,第三个“不知”是“不知道问”。这个“不知道问”指的是我们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了解程度虽然不足,但是却没有勇气或者没有机会去问。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我们错失机会或者误解事实,影响我们的决策和判断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敢于问、善于问,不断地向他人请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经验。

结语:

“一问三不知”是一个很形象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请教,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我们将持续为您分享精彩有趣的史上那些事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上那些事儿

史上那些事儿

每日分享那些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