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若在台海胡作非为,惹恼中国,将会使中俄两国走得更近
最近几年,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小动作越来越多,从军舰过海峡到高官访台,搞得中国这边是火气蹭蹭往上涨。
美媒《华盛顿邮报》发文说,要是美国继续在台海这么瞎折腾,把中国惹毛了,可能会让中国和俄罗斯抱团抱得更紧。这话听着挺有道理,毕竟现在国际局势这么乱,中俄走近了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非要跑去台湾溜一圈,中国这边警告了半天她也不听,结果这一趟直接把台海局势搞得跟开了锅似的。
中国立马在台湾周边搞了大手笔的军演,导弹飞来飞去,军舰摆开阵势,意思很明白:谁敢乱来,我可不是吃素的。到了2023年4月,新上任的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又在美国加州见了蔡英文,这又给紧张的局势添了把火。
除了这些高调的政治秀,美国还老往台湾卖武器,什么战机、大炮、导弹,一批接一批,跟不要钱似的。隔三差五还有军舰跑台湾海峡晃悠,美其名曰“自由航行”,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故意膈应人。中国这边早就说了,台湾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谁碰谁倒霉,可美国就是不信邪,非要在这儿蹦跶。
说到中俄关系,这几年真是越来越铁。2023年4月,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跑去俄罗斯,跟普京见了面,两人聊得挺开心,敲定了不少军事合作的计划。
普京说,中俄军事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大头,得多搞点联合演习什么的。李尚福也点头,说我们俩的关系比冷战那会儿的军事同盟还牛,有战略意义。
7月,中俄就在日本海搞了个大阵仗的海军联合演习。几十艘军舰排开,战机在天上飞,演习科目从防空到反潜什么都有,看着就让人觉得这俩国家不是随便玩玩,是真下了功夫。这次演习规模不小,连日本和韩国都坐不住了,直嚷嚷说这对地区安全有威胁。
经济上,中俄也没闲着。中国从俄罗斯买的石油越来越多,货轮在两国港口跑得勤快,2024年两国的贸易额又创了新高。
能源合作是大头,像天然气管道、石油交易这些项目都推进得挺顺。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的地盘大,中国有钱有技术,两边一拍即合,干了不少大工程。
《华盛顿邮报》那篇文章说得挺直白,美国在台海这么闹腾,搞不好真会把中俄推到一块儿去。文章里还提到,美国情报圈子里有人猜,中国可能会卖军舰给俄罗斯。怎么回事呢?俄罗斯在乌克兰那边打得挺惨,黑海舰队折了不少船,急需补窟窿。
而中国这边的造船业那是杠杠的,像052D驱逐舰、054A护卫舰这些家伙,随随便便就能造出一堆,性能还不错。要是真卖给俄罗斯,那中俄的军事合作可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俄罗斯那边也有媒体喊话,说自个儿得跟中国买点军舰回来救急。毕竟,乌克兰那边的仗打得不好,俄罗斯海军实力掉得厉害,中国要能帮把手,那真是雪中送炭。《华盛顿邮报》还分析,这事儿要真成了,美国在亚太和欧洲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中俄联手,美国的全球战略得重新算算账。
这事儿不光美国自己操心,国际社会也盯着呢。日本是美国的铁杆盟友,看到中俄在日本海搞演习,立马跳脚了。日本防卫省赶紧发声明,说这事儿对日本安全有隐患,得盯着点。韩国也挺紧张,毕竟东北亚这块儿本来就乱,中俄再凑一块儿,局势更不好说。
欧洲那边态度复杂点。一方面,他们跟美国绑一块儿,想靠美国对付俄罗斯;可另一方面,美国要是把精力全扔在台海,欧洲这边怎么办?所以有些欧洲国家挺矛盾,既怕中俄抱团,又怕美国顾不上自己。
中国和俄罗斯在当前台海局势下的态度,展现出了高度一致与战略默契。中国方面,立场一直非常明确、坚定。无论是官方发言,还是高层表态,都反复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和不可触碰的红线。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内事务,更是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象征。在面对美国不断挑衅、打“台湾牌”的行为时,中国方面毫不退让,已经多次通过外交、军事等渠道表达严正立场。
中国外交部明确指出,台湾问题不容外部势力干预,任何外来干涉都会遭到坚决反制。同时,中国也释放出愿意深化与俄罗斯合作的积极信号,强调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来自西方的压力。
俄罗斯方面的态度也十分鲜明。总统普京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中俄是新时代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的。普京强调,面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打压与遏制,中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协同,实现互利共赢。
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直接指出,美国在台海的举动,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在挑战国际法原则。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坚定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认为一个中国原则是联合国认可的国际共识,理应得到各国尊重。
从中俄双方的表态来看,两国不仅在外交层面保持高度协调,也在战略利益上展现出强烈的共同立场。美国的种种举动,不仅没有成功分化中俄,反而加速了两国的靠拢。未来,中俄很可能会在军事演习、能源合作、国际组织协调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进一步构建起一个面向不确定世界的战略缓冲与支撑体系。
总的来说,中俄都在向世界释放一个清晰的信号:面对共同的外部挑战,两国将站在一起,坚定维护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国家安全。美国想在台海问题上制造事端,非但难以达到目的,反而可能激化更大的地区联动效应,引发新的地缘格局变化。
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如果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继续加大动作,不断插手甚至激化紧张局势,那中俄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进一步走近。军事层面上,两国联合演习的频率可能会持续增加,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甚至未来不排除出现更深入的军事合作,比如高端装备的联合开发或军舰、战斗机等关键装备的技术交流或交易。
这不仅是战略上的协同,也是对外释放一种强烈信号——中俄在核心利益问题上是互相支持、共同进退的。
在经济领域,中俄合作空间依旧广阔。尤其是在能源、基础设施、跨境贸易等方面,双方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中国需要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俄罗斯则需要一个庞大且稳定的市场来应对西方的制裁压力;而中方在高铁、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优势也能助力俄方改善其国内基础设施和提升经济自主能力。这种合作不仅带有现实利益考量,也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不过,中俄之间并非完全没有分歧。在边界、能源定价、市场准入等方面,历史上就有一些磕磕碰碰,虽然目前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这些隐性的矛盾也不容忽视。而且,随着两国合作加深,外部的干扰和挑战也可能随之增多。尤其是一些第三方国家,不愿看到中俄走得太近,可能会采取挑拨离间、制造摩擦、加强自身军事部署等方式试图破坏这一趋势。
美国本想通过打“台湾牌”来遏制中国,增强对亚太的掌控力,但现实是,这一策略反而把中俄推得更紧密。《华盛顿邮报》的观点并不无道理:美国的做法在战略上可能适得其反,使得它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团结、协调的对手。而国际社会对此的态度也是复杂多样,有国家担忧局势失控,有的则在旁观中寻找机会。
未来的局势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俄如何把握合作的节奏与深度,同时警惕外部势力的干扰。中国需要一边灵活应对与美国的竞争与博弈,一边加强与俄罗斯在多领域的协调合作,才能在这一轮大国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台海这出大戏还远未落幕,真正的高潮还在后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