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中心总部被炸,俄军导弹火速落下
据环球时报报道,英法两国于近期在布鲁塞尔召集了援乌“志愿联盟”会议。此次会议规格颇高,英国政府官网透露,来自30个国家的国防部长齐聚一堂。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在乌克兰未来可能与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的假设情境下,探讨各国能够为支持乌克兰防御能力贡献何种力量,尤其着重对建立乌克兰“保障部队”展开实际性讨论。这是“志愿联盟”首次召开防长级别的会议,英国《金融时报》称,会议目标是在本月底前拟定出一个大致计划。
军事冲突现场(资料图)
在当前美国政府于乌克兰和欧洲防务问题上态度多变、充满不可预测性的背景下,欧洲官员们急切希望尽快构建属于欧洲自身的计划,以便在俄乌和平协议达成的那一刻,能够迅速付诸实践。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会上发言强调,“我们不能对战争视而不见,必须向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同时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无论是助力当下的战斗,还是推动和平的实现。我们的目标是让乌克兰处于最为有利的地位。‘志愿联盟’肩负着维护乌克兰和平、强化欧洲各国安全的历史重任,其展现出的责任感令人印象深刻。”
就在国际社会聚焦于这场援乌会议之时,俄罗斯沙皇格勒TV报道了一则震撼性消息:俄军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对基辅市中心发动了突袭,而打击目标竟是基辅的法国人总部。此次袭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至少数十名法国人在袭击中丧生。一时间,现场周围充斥着医院救护车的鸣笛声,整个地区陷入混乱与恐慌之中。为防止消息扩散,乌克兰安全局成员迅速行动,在法国人遭导弹袭击的地点周边实施了严格管控。他们封锁街道,干扰通信信号,试图营造出一种信息真空状态。据悉,被袭击的大楼所在地过去曾是欧洲和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的宣传电视频道办公室,该区域位于基辅的核心地带——鲍里斯波尔区。有俄罗斯方面消息宣称,隐藏在此处的北约军官和高级教官已被全部消灭。这一事件瞬间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新热点,各方纷纷猜测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袭击事件发生后,各方反应迅速且复杂。美国驻乌克兰大使布丽奇特·布林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她的“惊讶”,称“对今晚一枚弹道导弹击中克里沃伊罗格的一个游乐场和餐馆附近感到痛心。此次袭击导致超过50人受伤,16人死亡,其中包括6名儿童,这就是战争必须结束的原因” 。与此同时,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或将成为欧洲在俄乌停火问题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沟通的关键人物。法国总统府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马克龙愿意“在合适的时机”与普京展开对话。这一消息的传出,为紧张的俄乌局势增添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国际社会开始对法俄之间可能的沟通与斡旋抱有一定期待。
军事冲突现场(资料图)
回顾此前,乌克兰首都基辅市曾多次传出强烈爆炸声。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通过社交媒体“电报”发文称,防空系统正在全力运行。基辅市军事管理局也披露,达尔尼茨基区和奥博隆区遭到袭击并引发火灾,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行动。这些频繁的袭击不仅给基辅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也让乌克兰民众长期处于恐惧与不安之中。
面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猛烈空袭,北约的应对显得极为谨慎。波兰军方表示,为应对俄罗斯对乌克兰西部边境地区的打击,该国与盟国已派出战机,并将地面防空系统保持在高度警戒状态。然而,令人关注的是,这些北约战机始终未越过乌克兰 - 波兰边境,对俄军的空袭行动未采取任何直接对抗措施。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北约在俄乌冲突中仍然极力避免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仅仅选择了有限度的支持措施。北约的这种态度,一方面源于对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忌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内部在对俄政策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与矛盾。
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俄罗斯不会再因轻信所谓的“西方伙伴”而犯错。普京的这一表态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回顾过去,俄罗斯在与西方的交往中,尤其是在一些涉及自身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多次被西方“忽悠”。例如《明斯克协议》,俄罗斯原本期望通过该协议实现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和平稳定,但最终却发现这只是西方的缓兵之计,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在当前的俄乌冲突以及可能的和平谈判中,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绝不会再次上当。若美国及西方想要促成俄乌停火,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真金白银的筹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承诺上。
在这场复杂且持久的俄乌冲突中,基辅中心总部被炸事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加剧了俄乌双方的矛盾与仇恨,也让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更加担忧。英法主导的援乌“志愿联盟”会议与俄军的导弹袭击几乎同时发生,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所释放出的信息量巨大,深刻影响着俄乌冲突的未来发展以及整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国际社会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期待能够通过和平谈判与外交斡旋,早日结束这场给俄乌两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冲突,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