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湿”第一汤!白塞病的“回春妙方”,坚持喝,排出热湿寒

江心健康 1天前 阅读数 10 #健康

湿热是很多病的根源,尤其像白塞病这种跟体质失衡有关的病。湿热内蕴、寒热错杂,往往是口腔溃疡、皮肤病变、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的源头。针对这种问题,王世龙医生往往会用"清热化湿",调和阴阳的方法。

白塞病在"狐惑病"范围内,大多都是因为湿热毒邪蕴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湿热之邪长期留体内,还会引起以下这些状况:

上焦(头面、口腔):反复口腔溃疡、咽喉肿痛

中焦(脾胃):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滞

下焦(泌尿、生殖系统):阴部溃疡、小便黄赤

经络关节:关节肿痛、皮肤红斑

湿热如果没有及时化解,还可能夹杂寒邪,形成寒热错杂的复杂体质。所以调理的关键在于清热化湿、调和气血。

针对湿热型的白塞病及类似的体质,他常采用"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的思路。

核心组成(仅供参考,具体需辨证调整)

1.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中焦湿热

2. 黄芩——清热泻火,尤宜上焦湿热(如口腔溃疡)

3. 黄柏——清下焦湿热,改善小便短赤、阴部溃疡

4. 苍术——健脾燥湿,助运化水湿

5. 薏苡仁——利水渗湿,兼可健脾

6.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

"三黄"(黄连、黄芩、黄柏)为主,清热燥湿之力较强,配合健脾利湿的药,让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避免伤及脾胃。

这方法并非人人都适用,需根据体质及症状发展阶段调整:

1. 急性发作期(湿热炽盛)

表现:口腔溃疡红肿疼痛、皮肤红斑、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调理重点: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适当加重黄连、黄芩用量,并搭配金银花、蒲公英这些清热解毒的药。

2. 缓解期(湿热未清,兼有脾虚)

表现:症状减轻但易反复,伴随食欲差、乏力、大便不成形。调理重点:减少苦寒药比例,加入白术、茯苓的健脾药,防止过度清热损伤脾胃。

3. 稳定期(寒热错杂)

表现:湿热未完全清除,但出现怕冷、四肢不温等寒象。调理重点:可稍佐温药如干姜、桂枝,以调和寒热,但需谨慎配伍,避免助长湿热。

注意:这方子偏苦寒,长期吃需根据体质调整,最好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的调理需结合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湿热体质:

1. 饮食宜忌

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冬瓜、薏米、赤小豆、绿叶蔬菜。

忌:辛辣油腻(如烧烤、火锅)、甜腻食物(如糕点、巧克力)、生冷(如冰饮、海鲜)。

2. 作息与情绪

避免熬夜,夜间11点前入睡,因熬夜易生虚火。

保持情绪舒畅,肝气郁结易加重湿热。

3. 适度运动

建议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排湿。

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阴。

注意事项

1. 辨证施治:湿热有轻重,体质有差异,切勿盲目照搬方剂,建议找专业的中医师调整。

2. 避免过服:苦寒的药长期吃可能损伤脾胃,症状缓解后应调整方案。

3. 孕妇慎用:部分清热的药可能影响胎气,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4. 儿童用量:儿童体质娇嫩,需减少药量或选择更平和的食疗方。

湿热体质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调理也需循序渐进。这个方法作为清热化湿的代表性组合,对白塞病和相关湿热症状有一定帮助,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运用,而且需要配合饮食起居的调整。在湿热未酿成大病前及时干预,才能避免病情反复。

评论列表
  •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发布于 2025-04-23 21:12:09  回复该评论
    中医好历害的坚持喝.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梵醒、AAA、吴国明)。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江心健康

江心健康

热衷于娱乐健康生活八卦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