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向哈马斯摊牌:交人交枪不留口实,这一招够溜

一叶知事 8小时前 阅读数 9 #国际

前言

加沙地带的停火其实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各方从1月份一直在喊停,甚至达成了所谓的“停火协议”,可实际上呢?哈马斯和以色列打打停停,根本没有要收手的意思。

眼下美俄两国自顾不暇,我国也向来不干涉他国内政,能处理加沙问题的也就只剩他们自己了,如果他们真的想打个你死我活,那不管签多少协议都是没有用的。

不过,巴勒斯坦地区集团林立,就算哈马斯想继续打,这事也不是他们自己能说了算的。

4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媒体中表态:要求哈马斯释放以色列人质,并上交武器,这样以色列就没有借口继续战争。

这番言论出来,不光哈马斯,全世界都傻眼了,“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啊?

加沙地带停火始末

阿巴斯缘何会有发出这样的言论,这事其实说早了能从上世纪讲起,但若要从最近发生的事件中寻找理由,那就必须先提一下1月份的加沙停火协议了。

这则协议在1月15号达成,同月19号开始正式生效,分三个阶段,包括撤军,人道援助,释放俘虏,战后重建等方方面面,看起来似乎十分完善。

但谁都看得出来,这明显就是双方都打累了,想找个理由让自己喘息一下罢了,毕竟哈以开战一年多,两方都已是内外交困。

而且在协议达成后,双方果不其然地都没有好好遵守协议准则,哈马斯指责以色列没有完全停止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以色列指责哈马斯没有好好执行“释放人质”的条款。

这一出闹剧不过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翻版,两方虽已达成了停战协议,可究其根本却都没有对彼此产生过一丝信任,这也就造成了停火协议的不了了之。

而除了双方的执行不到位,停火协议没能持续下去的另一原因就是缺乏监管机制,协议的达成有赖于美国、埃及、卡塔尔等国家的斡旋,可执行却要靠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自觉。

现在,加沙地带的战火再次燃起,尽管埃及和卡塔尔等国再三呼吁,却也是消解不了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深仇大恨。

长此以往下去,无论是对巴勒斯坦还是对以色列都没有任何好处,双方手上打个不停,心里肯定是希望能有个说话管用的人帮他们再拟定一条协议的。

于是乎,这时候,阿巴斯就“站了出来”,他所领导的法塔赫政权聚集在约旦河西岸,和哈马斯的理念不同,他比起武装斗争,更渴求于在外交和国际上让巴勒斯坦获得合法地位。

然而,加沙地区打了这么长时间,死伤尤为惨重,各国争取来的停火协定在这里也不过是张废纸,如果阿巴斯默许哈马斯继续在加沙地带展开抵抗,那对法塔赫在国际上的声望就会造成巨大影响。

再加上哈马斯在战争中的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有许多高层战死沙场,继续打下去他们也很难再占据优势地位,不如就此停手,等国际再来仲裁就好了。

这大概就是阿巴斯构想的一部分,让哈马斯释放人质,交出武器,把自己的底牌全扔出去,这样以色列就会迫于国际舆论,没办法也没理由再对巴勒斯坦展开攻击了。

可是,事情真的会如阿巴斯设想的那样发展吗?

显然是不会的,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中看,以色列从来就没有想过与巴勒斯坦人民和谐共处,他们只是觊觎这片土地,至于土地上的人,他们根本不在乎。

交枪不杀?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交枪不杀的道理。

至于交枪到底“杀不杀”这个问题,我觉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去寻找答案。

彼时白起于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国,战事结束后他告诉赵国士兵,投降者皆以宽待,便俘虏赵军将兵四十万,然后,大家可以猜猜这四十万最后还有剩下多少是活着的。

老祖宗的事迹早就告诉我们“交枪不杀”这个词其实是“薛定谔的词”,在你把武器上交之前,你没法判断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态度,杀与不杀,全系于对方一念之间。

如今再看阿巴斯的言论,着实是让人感到有些好笑。

巴勒斯坦人民如果不对以色列的侵略加以抵抗,哪里会有如今的哈马斯和他的法塔赫政权?他又哪里能坐在椅子上对媒体说出“上交武器”这种言论?

历史上有无数次的事件都在证明“只握笔杆子”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民国时期,我党也有一部分“投降派”,建议我们把手中的枪支弹药全部交给蒋介石,这样就可以获得汪精卫派系的倾力相助。

可伟人却一再坚持要把枪杆子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资本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谈判,不然在他们面前,我们连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武装斗争究竟有多重要,我党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是最好的答案。

再回过头来看巴以局势,阿巴斯或许不懂这个道理,但幸运的是,哈马斯还是明事理的,只有武装斗争,才能为自己的民族夺得一条出路。

浴火重生,再组建一支“新哈马斯”?

不过,对于阿巴斯的“投降主义”言论,也有一部分专家做出了其他解读。

哈马斯如今的境况可谓是内忧外患,高层大量战死,资源极度匮乏,外援时常断供,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于是乎,阿巴斯就在这时候提出让哈马斯向以色列“妥协”,言外之意就是你们迟早也顶不住,与其拉着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陪葬,不如早做决断为好。

这个时候哈马斯的态度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如果不做回应吧,就表明他们也对阿巴斯的言论表示赞同,如果做出回应吧,又哪里还有资本和底气再打下去呢?

这样一来,哈马斯的“内部裂隙”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而发生派系分裂也是迟早的事。

此前也说过,巴勒斯坦的政治集团可不止一个两个,如果哈马斯这个生态位没了,底下一众大大小小的集团都会蜂拥而上地去填补这个位置。

到时候这个“新哈马斯”究竟是延续之前抗战到底的政策,还是释放出与国际合作的意图,我们无从而知。

如此一来,中东的外交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而巴以冲突也说不定会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解决方案。

结语

尽管阿巴斯的“投降”言论听起来过于离谱,但话中之意是否真的是对以色列“认怂”,我们也尚不清楚。

只是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握起枪杆子才能挺起腰杆子”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希望巴勒斯坦和阿巴斯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一叶知事

一叶知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