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套种豆角,利用空间时差,双重收益高效益

林霖若水说 2天前 阅读数 3 #推荐

**葡萄架下套种豆角:空间时差里的双重收益**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农民们总是不断地探索着各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方法。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种独特而又充满智慧的种植模式——葡萄架下套种豆角。这种种植方式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农业舞蹈,充分利用了空间的时差,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双重收益。

一、提出问题

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就拿葡萄种植来说,许多果农精心照料着自家的葡萄园,期望着丰收的季节能有个好收成。单一的葡萄种植存在一些局限性。从土地利用率来看,葡萄架下的大片土地在葡萄生长的漫长周期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处于闲置状态的。葡萄的藤蔓在架子上蔓延生长,地面上除了偶尔的杂草,似乎没有更多的产出。据不完全统计,在普通的葡萄种植园中,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可能仅在30% - 40%左右(这里的有效利用率是指在作物生长周期内,土地实际产出作物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了。

再看豆角种植,豆角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是,如果单独种植豆角,它需要占用整块的土地,并且在豆角的生长过程中,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持续的田间管理,如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而且豆角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收获之后土地又要面临一段时间的闲置或者重新规划种植其他作物的问题。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将这两种作物的种植优势结合起来呢?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减少管理的复杂性呢?这便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二、分析问题

1. 空间利用的互补性

葡萄架是一种独特的空间结构。葡萄的藤蔓向上攀爬,占据了上层的空间,而架子下方的地面空间相对空闲。豆角是一种蔓生植物,它的藤蔓可以沿着地面或者借助一些简单的支撑物蔓延生长。这种空间上的差异为套种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片葡萄园里,一行行高大的葡萄架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矗立着,而葡萄架下,嫩绿的豆角苗茁壮成长,它们的藤蔓在葡萄架的荫庇下有序地伸展。这种上下分层式的种植模式,就像是在同一块土地上构建了两个不同层次的“作物大厦”,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2. 生长时间和季节的互补性

葡萄的生长周期较长,从冬季的修剪枝桠,到春季的发芽开花,再到夏季的果实膨大,最后到秋季的收获,整个过程历经数月。而豆角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播种后几个月内就可以收获。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安排套种的时机,就可以充分利用葡萄生长过程中的空闲时间来种植豆角。在春季葡萄开始发芽生长后的一段时间里,土壤温度逐渐升高,这个时候可以播种豆角。豆角在葡萄藤蔓还未完全遮挡住地面阳光的时候,能够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茁壮成长。当豆角开始收获的时候,葡萄可能正处于果实生长的旺盛期,两者互不干扰。而且,豆角的收获期结束后,葡萄还有一段时间继续生长并收获果实。这种时间上的错开,就像是一场接力赛,一棒接着一棒,让土地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作物产出。

3. 养分需求的互补性

葡萄和豆角在养分需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葡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硼等,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而豆角属于豆科植物,它具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从而减少对土壤中氮肥的依赖。在套种模式下,豆角在生长过程中固定的一部分氮素可以被葡萄吸收利用,而葡萄对磷、钾等元素的需求较多,豆角对磷、钾的需求相对较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养分的互补。据研究表明,在合理的套种模式下,土壤中的养分利用率可以提高20% - 30%左右。这种养分的互补不僅有利于两种作物的生长,还能减少肥料的施用量,降低种植成本,同时也减少了肥料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三、解决问题

1. 种植布局与规划

要实现葡萄架下套种豆角的成功,合理的种植布局是关键。葡萄架的间距要合适。一般来说,葡萄架的行距保持在2 - 3米,株距在1 - 1.5米左右比较适宜。这样的间距既能保证葡萄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为豆角的种植留出合适的地面面积。在葡萄架下种植豆角时,可以采用条播或者穴播的方式。条播的话,可以沿着葡萄架的走向,每隔一定距离(如0.5 - 1米)开一条浅沟,将豆角种子播撒在沟内,然后覆土浇水。穴播则可以在每两株葡萄之间挖几个小穴,每个穴内播撒适量的豆角种子。这样整齐有序的布局,既方便了田间管理,又能让两种作物和谐共生。

2. 田间管理

(1)施肥管理

由于葡萄和豆角在养分需求上存在差异,在施肥时要分别考虑。对于葡萄,在冬季修剪后,可以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每亩施用量在3000 - 5000公斤左右。在春季萌芽期和果实膨大期,要适量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追施尿素每亩10 - 15公斤,过磷酸钙每亩20 - 30公斤,硫酸钾每亩15 - 20公斤。而对于豆角,因为根瘤菌能固定部分氮素,在基肥中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在豆角生长期间,可以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如在开花结荚期,可以追施磷酸二氢钾每亩10 - 15公斤,以促进豆角的开花结荚。

(2)浇水管理

葡萄和豆角的需水量也有所不同。葡萄在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一般来说,在这个时期,每隔7 - 10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量以湿透土壤30 - 40厘米为宜。豆角在生长期间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在开花期要适当控制浇水,以免造成落花落荚。在套种模式下,可以采用滴灌或者小沟灌溉的方式。在葡萄架下设置滴灌管道,既能满足葡萄的需水要求,又能让豆角得到适量的水分。对于豆角的灌溉,可以通过小沟进行,沿着豆角种植的行间开浅沟,将水引入沟内,让水分慢慢渗透到土壤中。

(3)病虫害防治

葡萄和豆角面临的病虫害种类不同,在套种时要分别进行防治。对于葡萄,常见的病虫害有葡萄霜霉病、白粉病、葡萄透翅蛾等。防治葡萄霜霉病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施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以喷施粉锈宁乳油1500 - 2000倍液;对于葡萄透翅蛾,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对于豆角,常见的病虫害有豆角炭疽病、豆角锈病、豆荚螟等。防治豆角炭疽病可以喷施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 1000倍液;防治豆角锈病可以喷施粉锈宁乳油1000 - 1500倍液;对于豆荚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或者使用性诱剂进行诱捕。在套种模式下,要注意避免农药的相互污染,尽量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 收获与效益

葡萄的收获一般在秋季,当果实成熟时,要及时采摘。而豆角的收获则要根据品种和生长情况而定,一般在播种后60 - 90天左右开始收获。在套种模式下,农民可以在葡萄收获之前就开始收获豆角,这样就可以提前获得一部分收入。以一个面积为1亩的葡萄园套种豆角为例,如果葡萄的亩产量为2000 - 300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8 - 10元计算,葡萄的收入为16000 - 30000元。而豆角的亩产量为1500 - 2000公斤,按照市场价格每公斤3 - 5元计算,豆角的收入为4500 - 10000元。这样算下来,套种模式下的总收入比单一的葡萄种植要高出很多。而且,这种套种模式还能减少土地的闲置时间,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从长远来看,对保护土地资源和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葡萄架下套种豆角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种植模式。它通过合理利用空间、时间和养分的互补性,解决了传统单一作物种植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这种模式不僅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探索这种套种模式,让更多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实际案例来看,在某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李大叔的果农。他一直苦恼于自己葡萄园的收益不高,土地利用率低。后来,他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尝试了葡萄架下套种豆角的模式。刚开始的时候,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豆角的播种时间掌握不好,导致豆角生长初期光照不足;还有施肥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平衡葡萄和豆角的养分需求。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掌握了套种的技巧。如今,他的葡萄园里,葡萄硕果累累,豆角也挂满了架。他的收入比以前单一的葡萄种植翻了一番还多。李大叔的成功案例只是众多套种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农民通过这种套种模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葡萄架下套种豆角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经济效益的大门。我们相信,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种套种模式将会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林霖若水说

林霖若水说

欢迎关注!